查看: 7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十八蝴蝶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5-1
注册时间
2013-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十八蝴蝶   发表于 2013-5-1 14:33: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永康市地处浙江中部金华市辖区,境内有方岩山,是浙江著名民俗活动“方岩庙会”生发与活动地。“方岩庙会”起源于当地百姓对胡则的民间信仰。北宋名臣胡则(963—1039),字子正,永康人,端拱二年(989年)中进士,尔后逮事三朝(太宗、真宗、仁宗), 71岁时以兵部侍郎致仕。据《永康县志》记载:“则尝奏免衢婺身丁钱,民怀其德,户立像祀之,在方岩者,赐额曰赫灵祠。”此后,胡则被百姓敬仰为神,称“胡公大帝”。每年农历八月十三(胡则生日)至重阳节期间,方岩都要举行盛大庙会,永康各地乡民各自组织 “罗汉队”和“蚌壳舞”等民间文艺表演队,上方岩朝拜“胡公”。1946年秋,永康城东7华里的高镇村村民王春山等人,从“蚌壳舞”得到启发,制作“蝴蝶”道具,编排舞蹈队形,参与方岩庙会,于是就诞生了从“蚌壳舞”转化成主题动作相似的“大飞”、“小飞”等美丽而别具一格的《十八蝴蝶》。

    《十八蝴蝶》以“三性”闻名省内外:艺术性,它通过服装、道具和音乐舞蹈,以及美丽少女的美妙身段,蕴含着典雅、秀美的韵味。舒展飘逸的舞姿和悠扬婉转的音乐是具有典型江南女子民间舞蹈特色的代表性节目;娱乐性,适应于庙会娱神活动的演出,它可以在舞台、广场、风景区,甚至街头巷尾表演,一经演出,就会吸引附近的村民或游人争相观看;参与性,由于动作不难,且形象生动优美,故而永康本地农村甚至附近县城乡,只要有兴趣都可组织演出,村民热情高涨,争相参与。《十八蝴蝶》寓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歌颂真善美,较好地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秀丽之美,广受群众欢迎。二十世纪50年代曾两次参加浙江省民间舞蹈会演。 1992年参加文化部社文司在沈阳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秧歌节和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的“全国民间舞蹈大赛”,分获全部六项大奖和三项大奖。继后,参加文化部在泉州、昆明、上海、杭州等地举办的演出,屡获殊荣,并获文化部第二届“群星奖”银奖和“浙江省精神文明作品奖”。1997年受文化部指派,赴法国参加第25届桑特国际民间艺术节等五个国际艺术节,引起轰动,为国争光,受到浙江省文化厅的表彰。

   《十八蝴蝶》由于是依附于方岩庙会娱神活动而盛行,随着时代的进步,“胡公保佑”的民间信仰观念渐趋淡薄,参与演出的人群越来越少。再者,其道具制作难度较高,彩绘工艺较为复杂,且较难保存,现今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012

20081212_144523_668.jpg (31.39 KB, 下载次数: 47)

20081212_144523_66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2 06:58 , Processed in 0.47145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