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乡品牌
口号:大型真菌
简介:苍南县马站镇有着“中国蘑菇之乡”的国字号金名片,但是,这个产业如今在当地发展并不均衡,记者在蹲点采访期间就发现两个蘑菇产业截然不同的村。
中魁村:
传统方式使产业萎缩
林言夏穿着胶鞋,身上套着一件肮脏的旧衣服,正用叉子不停翻动着眼前的一堆稻草。
这些稻草是培植蘑菇的养料,因为进行了发酵处理,即便站在十多米开外,仍能闻到刺鼻气味,但林言夏已经和这堆稻草“亲密接触”了一整天。
林言夏所在的中魁村,在当地蘑菇产业最盛的时期,也有20多户蘑菇专业户。“上世纪90年代,蘑菇基本都销往上海等大城市,有的还直接销往国外。”林言夏说。
但在最近几年,这个盛极一时的产业,却在逐年萎缩,以中魁村为例,当年20多户如今只剩下林言夏等5户,那些曾经的蘑菇专业户,都改种其他作物或者干脆脱离了种植业外出打工。
受到气温的影响,每年的秋冬季是培植蘑菇的季节,时间虽然短,但近几年来的收益其实并不低,“去年每公斤蘑菇能卖到5元至10元,一个菇棚4个月就能收入两万多元。”林言夏说。
然而,传统的培植方式,即便是做了20多年的老菇农,也还是觉得又脏又累。比如上文提到的“翻料”,一个菇棚使用的稻草就需要翻7次,到第二年还要重新制作。而传统成本低廉的稻草菇棚,如果遇上强风暴雨,基本都会倒塌。
林言夏说,翻料、搭菇棚,老菇农干不动了,而小伙子不愿意干,苍南又容易遭台风,如果遇上,当年就基本无收。高体力劳动和高风险的双重压力,让不少当地人开始离开这个产业。
联系:浙江苍南县马站镇
86-577-56862918
网址: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