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家具-黄聪弟-瓯联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0

听众

185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39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6-1
注册时间
2013-5-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纾随   发表于 2013-5-29 12:00: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聪弟简介:

       黄聪弟,集团公司的发起人,现任“强强”董事长。之前,他的职位是五洲集团董事长、温州五金商会常务副会长。这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称他为“老人”,并不是因为他今年已经59岁,而是他那饱经沧桑的面孔和曲折经历:从学徒工到第一个公选厂长、温州第一个下海的国企老板、经历过温州锁业的两次“死亡”、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中国锁王”和亿万身家。

       如今,年近花甲的他带领中国五大锁王组建中国最大、最难的同行业联合集团——中国强强集团,发誓做强温州制锁行业,为的就是不被外企“欺辱”和“预防”温州制锁行业“第三次死亡”……


17.gif




1、15岁进厂当学徒

       黄聪弟出生的时候,正是共和国诞生不久,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历代贫苦的黄家到了他爸爸这一代也真正当家作了主人——爸爸进入了温州日用品公司当职工。

       但是,爸爸这份“吃皇粮”的工作,没有给黄聪弟带来多少“安稳的感觉”,毕竟,兄弟姐妹太多了:7个。全家十来张嘴全靠爸爸的工资来“维护”。作为家中的老二,自然而然地面临辍学的命运。在无法熬到初三毕业的一个晚上,“孩子,爸爸托人在温州第四鞋厂为你找到一份学徒工。孩子你是知道的,现在找工作很难,哪怕是学徒工。”黄聪弟的爸爸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没有看着黄聪弟,而是定定地看着窗外。第二天早上,黄聪弟说:“爸、妈,我反正不是读书的料,我喜欢去当学徒学手艺。”说完转身就跑。爸爸妈妈发现黄聪弟的眼圈红红的,谁说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立志“长大要当科学家”的,谁又说不到15岁的孩子辍学当学徒是他“喜欢”的?黄聪弟的妈妈也哭了,但他爸爸劝慰妻子说:“这孩子,会成器的,虽然没书读,但就凭他理解他人和忍辱负重两点!”

2、第一个公选厂长

       只有15岁的黄聪弟没有辜负“聪明的弟弟”的名字,他知道,无论做什么,先学会做人!在第四鞋厂,一个瘦弱的身影开始忙碌,比别人早10分钟上班、晚5分钟下班。“我提前10分钟上班是把师傅的办公室、厂里的卫生搞搞好,晚几分钟下班也是把师傅等前辈的东西整理一下。”黄聪弟这个“小动作”很快赢得大家的好评。但黄聪弟学艺更是“真生活”,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总是刨根问底的。在这方面因为“问得太烦”甚至经常遭到呵斥。“没有关系,我被骂,是因为自己没本事、没实力。”有了这样的心态,“聪明的弟弟”也就是“快乐的弟弟”,而且很快变成“非常有本事的弟弟。”非常有本事就“转正”得快、就“爬”得快。转为正式工人后很快就调到温州玻璃钢厂当工人。因为他善于待人被选为供销员。在当时,国有企业的供销员可是风光、体面的工作。因为黄聪弟的业绩特别好,第三年就被提升为副厂长。

3、第一个下海的国企老板

        按照当时黄聪弟不到30岁当副厂长的速度,其仕途前景应该是非常好的。但是,黄聪弟骨子的“求变因子”行动起来。改革开放即将结束“煤油灯时代”,黄聪弟觉得灯具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无比巨大。”放弃温州玻璃钢厂的副厂长不当到温州灯具厂当推销员,是当时几乎所有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当时温州灯具厂是一个“三无企业”:无资金、无设备、无人才。更为可怕的是,该厂已经拖欠工人工资27个月而将面临破产!而就在企业破产的边缘,温州灯具厂200多号工人中几乎全票选举黄聪弟当任他们的厂长。“既然当这个厂长,最起码得让工人有工资、有饭吃!”黄聪弟对温州灯具厂进行了重大改组:像胡进杰等从来没有担任过高级职务的“后生辈”、“改革派”进入了决策层。黄聪弟就到外面拉装搭表带的业务,虽然每条表带的加工费只有不到一角钱,“但是工人有活干,有钱赚。”就这样,黄聪弟带领将要破产的温州灯具厂创造了工人“有工资,有饭吃”的奇迹。

      这个时候,黄聪弟发现了做锁具发展企业的信息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了办锁厂的报告。但当时上级领导对于黄聪弟带领灯具厂创造“有饭吃”大加赞赏,但那位领导在大会上甚至“打赌”说,如果办锁厂能够发展,“把我的眼睛挖出来!”虽然黄聪弟对国有企业“办事难”(层层把关、级级审批)非常了解,但是他还是从外贸公司借了5万元创办了温州凤凰锁厂,虽然当年就创造了100多万元的奇迹,但是从这件“领导赌博”中发现,自己要在国有企业里大展拳脚是不可能的了。自己干,刚开始,黄聪弟自己都为这个念头大吃了一惊,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反对,毕竟,厂长、劳保、福利等都是人人梦寐以求的,要一下子放弃,也不仅仅是勇气就可以做到的。可黄聪弟是一个不认输、认准了不拐弯的人。1987年,黄聪弟依然放弃了人人梦寐以求的一切,在二轻系统第一个下海的国企老板!

       他借了3万元,在新桥一个辗米厂里租了场地开始创办新新锁厂。如果说他在国企里创办的是“三无厂”的话,可自己现在的新新锁厂几乎是一个“全无厂”。没有设备和样品,能借的皆,能研发的自己研发。“苦啊,但我从来没有灰心过。”可黄聪弟就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三年做成新桥制锁总厂,六年打造五洲集团,七年成为“中国十大锁王”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04:20 , Processed in 0.266909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