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结:
赵修建,男,1959年6月出生,湖南湘潭人,1988年3月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1月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材料学学科特聘教授。赵修建主要从事玻璃非晶态材料基础科学、功能建筑玻璃、光电子玻璃、红外光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国际玻璃协会TC23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兼特种玻璃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玻璃与陶瓷分会理事等。曾任湖北省高级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人物经历:
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85年3月获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硕士学位。
1988年3月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
1988年9月~2000年8月在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1989年6月~1991年12月在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0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3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6年9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0年1月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材料学学科特聘教授。
2000年9月开始任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曾先后赴日本京都大学、北海道大学、神奈川大学、神户大学、东京理科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等2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访问、讲学和进行合作研究。
研究成果
赵修建教授主要从事玻璃非晶态材料基础科学、功能建筑玻璃、光电子玻璃、红外光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偏振光玻璃、CO2激光传输空芯光纤、自洁净玻璃等。曾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及横向科技开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110篇;EI收录120篇。论文被引用600余次。其中,SCI引用500余次。出版著作3部。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赵修建教授曾于1998年荣获国际玻璃协会学术大奖—Gottardi奖。该奖每届只奖1人,华人首次获此殊荣。他还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其中包括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基础类)三等奖1项,建材行业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各1项。曾获中国硅酸盐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
获得荣誉
1999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9月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同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评为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以赵修建教授为团队负责人的“功能薄膜材料的结构调控与广电性能”研究组2005年度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