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距昌黎碣石山较近的北戴河海滨避暑时,在“大雨落幽燕”之际,吟出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诗句的《浪淘沙·北戴河》。使得曹操的一首诗更加引人瞩目,即著名的《观沧海》。
从未见过鲁迅的毛泽东称:”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曹操身后千年的毛泽东道:”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英雄之惺惺相惜,又何需谋面乎?
知音之心心相通,又何谓寂寞哉!
*为体现最佳效果 请使用耳机收听*
✎收 听 小平为你读诗
曹操:观沧海来自王小平原创空间
00:0003:36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2.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
3.何:多么。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4.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5.丛生:指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丰茂:指茂盛,茂密。
6.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7.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
8.星汉:银河,天河。9.幸:庆幸。甚:非常。至:极点。
10.咏:歌吟。志:理想。
简评: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王小平原创空间
本号分享王小平的原创文章——
新视角,多维度,审古今,观未来…
“王小平为你读书”原创音频——引领一种新阅读模式:
听文心,养心魂,采精气,长精神…
长按二维码,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