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0382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融合中性世界 第二章 人与天地相参相应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36

听众

188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9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9-5-2
注册时间
2017-1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侯仁贵   发表于 2018-1-16 20:22: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侯仁贵 于 2018-1-16 20:27 编辑

QQ图片20171123103657.jpg



第二章  人与天地相参相应


       人在天地之中,人道要和天道与地道融和。就应与天地相参相应。


2.1  天地间其他生物之道

       天地之间,地球上除了人还有其他生物与人共享大自然的阳光,空气和水。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人类在大自然中一开始就是靠其他生物为食而生存和发展的。这里也有个相生相灭的辩证关系: 人类培育驯化它们又杀死他们而为人类所用。至于它们与人类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人却关注得不多。

       一. 植物在自然中对人的辩证关系

       各种植物在自然中的量是很大的,它们各种类各自在适合自身生长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发育着。有不少己被动物所认识利用,人类由野生而培育种植为瓜果菜蔬。但也有少数在动物特别是人在认识应用中被植物伤害着。例如我们的祖先之一神农就是在偿百草时吃断肠草而中毒死的。

        另外古树和一些珍贵植物被一些列为保护品种,这也是人类对自然界植物的一种示尊。古树也叫神树,神即祖,祖即神,槐树做媒之类显灵神话对人类也有其恋爱追求自由的积极一面。

       整个动物界与植物界是生死回环而对立统一。动物主要靠消化植物而生,包括植物呼吸二氧化氮和氧气,而多数动物死于病从口入。同样植物也靠动物有意无竟播种和花粉传播而延伸各种族生命。当然动物和植物也各有自身的生死回环。

       二. 动物在优胜劣汰中部分灭绝

       人类以外的动物自身存在着优胜劣汰的法则,人很难研究其内因。但人加入动物行列去淘汰其他动物,人肯定是优胜者。人为了利益,不论你是多大多凶的动物个体或群体都斗不过人的。人有捕杀一切动物的先进武器装备。

       近代以来,很多品种的动物越来越稀少,于是为了动物园的品种不至于稀缺,于是很多国分级分类对一些稀少动物和有益动物立法保护。对于捕猎者判刑,这包含了过去称之为害人的猛虎毒蛇。当然,各种动物直接伤害人类的个案在各地时有发生,也须优化管理。

       动物成仙成精的故亊古今中外皆有。仙精也分善恶。实际是一种拟人法,教人扬善抑恶。

      人类为饱腹,正在饲养并杀害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素食者认为: 动物的幽灵正在以各种疾病通过各种微生物病毒报复着人类,有句名言: 病从口入。是否包含着这个道理。

       更应指出,现代利己性格敎育不少是兽性教育,说人也要优胜劣汏。要选优良人种。把人分为优质民族和劣质民族,于是以此为理由,以功利为目的,有了古今中外种族之间,国与国人之间的相互屠杀。

       常规战和核战争不可能达到人的选优汏劣目的,于是有了转基因这种新式生化武器妙计。宣扬者尽管将好处说得头头是道,叫人识破的方法也很简单: 国家把这些主张转基因的人并带同意他们观点的子孙集中起来,用纳税人的钱完全免费全面供给他们所有转基因主粮、杂粮、油料和菜疏,通过他们的多年实踐,以检验“转基因就是好”这一真理。凡能坚持试验下去的人,国家发给特级英模勋章。

       总之,各类动植物之间是相生相克旳。它们之间是有一种优胜劣汰的关系。而人与其他动物和植物 (包括微生物) 之间也是相生相克的。从表面上看,人是优胜者,但从全过程看,人多数会死于微生物病毒。





1930

主题

64

听众

3338

积分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乡约币
7761 枚
乡约宝
63 枚
最后登录
2025-4-8
注册时间
2013-1-31
沙发
黄金罗盘   发表于 2018-1-16 20:47:44 |只看该作者
感恩互联网网元、网币、网联及祖源文化、回环文、融和中性世界理念的先行者侯仁贵老师对大乡约生态体系的厚爱与全力支持,授权乡约网发布其著作《融和中性世界》正在连载发布中🎉🎉🎉

http://www.rootwatch.com/forum.p ... id=231152&pa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22:54 , Processed in 0.25716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