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440
- 积分
- 440
- 精华
- 0
- 最后登录
- 201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0-18

- 乡约币
- 976 枚
- 乡约宝
- 0 枚
- 最后登录
- 201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0-18
|
 | |  |  |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医、文、经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院校,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我国重要的能源城安徽省淮南市。
安徽理工大学(图1)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英文名: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校训:团结 奋进 博学 奉献
校园精神: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 求真务实
安徽理工大学前身为隶属煤炭工业部的淮南矿业学院。1998年7月,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于2002年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是我国1978年首批具有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现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陕西六个省招收南京军区委培国防生。
编辑本段校情概览 安徽理工大学
学校坐落在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合肥经济圈重要城市——安徽淮南市,占地1500亩,分为校本部(舜耕中路)、西校区(洞山中路)、北校区(陈洞北路)三个校区,并且正在“合淮同城化”的桥头堡淮南山南新区建设占地近3000亩的新校区。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资源充足。校舍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设备先进的综合实验楼、现代化的图书馆、华东地区最高的28层双子公寓、15层研究生公寓等独具特色。建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CNKI、springerLINK、EBSCO等数据库镜像站点,可供查阅的电子图书35万种,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7万篇,电子期刊1.2万种,学校图书馆各类文献总量245万册,是安徽省教育图书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皖北片信息服务中心。
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校史沿革
学校设地球与环境学院、能源与安全学院、土木建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体育部等14个院、部和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现有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测绘工程等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4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自2003年起受南京军区委托培养国防生。学校的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11个专业从2009年起在安徽省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0年,又增加测绘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5个专业在安徽省一本招生。2009年,专科层次恢复招生,设2个高职专业。
学校有矿业工程、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应用化学、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采矿工程为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安徽省现代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7个研究所;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4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拥有矿业工程国家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地军两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地质工程、采矿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矿物加工工程)。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2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150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9600余人。
在2010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部分项目评选中,学校申报的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入选2010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这是该校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有力的提升了学校在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的地位。
学校出版《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全国核心期刊)》、《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矿业科学技术》等学术刊物。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颜事龙校长
学校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0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并有安全工程、力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拥有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师德良好、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和一批由省部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学术创新群体。学校是安徽省和周边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2006年11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编辑本段科研简介 机构分布
安徽理工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十分重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至今已建立了44个特色鲜明、设备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研究所。学校坚持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为先导,培养了大批科研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增长,已经具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
“八五”、“九五”期间,我校有9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煤层厚度探测仪”获国家发明二等奖;“KDY—1矿井地震仪、GJY—1工程检测仪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殊地层条件下井壁破裂的机理与防治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淮南矿区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高瓦斯三软厚煤层倾斜长壁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综合技术研究”和“综放开采三维矿压场研究及工程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疏开生教授“中等含水层下留设防砂煤柱开采试验研究”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贡献奖;王鹤龄教授获得地质科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者奖”。
安徽理工大学
“十五”期间,我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63项。其中有: “松软低透性高瓦斯突出煤层定向爆破增透技术” 等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动力学演化的基础研究” 等国家“973”计划项目;“高瓦斯低透气煤层增强化定增透技术”、“基于GIS的矿井巷道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校与淮南矿业集团合作项目——“复杂特困条件下高瓦斯煤层群瓦斯抽放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 在2004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淮南矿区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高瓦斯“三软”厚煤层倾斜长壁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综合技术研究” 、“综放开采三维矿压场研究及工程应用”等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产业处连续获教育部“九五”、“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自然科学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十一五”期间,安徽理工大学将继续把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坚持“注重创新,加强应用,重视产品,发展交叉,巩固联合”的科技发展方针,以科研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研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为目标,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锐意创新,奋力拼搏,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共创安徽理工大学美好的明天。
编辑本段教学荣誉 安徽理工大学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才培养做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理论和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育人特色和“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校园精神。近年来,学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60余项。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结论的高校。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成为唯一三年连续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的省属高校。
编辑本段领导介绍 党委书记 张明旭
校本部新图书馆
党委副书记、校长 颜事龙
副校长 昝连生
纪委书记 乔丰强
副校长 叶醒狮
党委副书记 王 洪
副校长 刘泽功
副校长 郭永存
编辑本段历届英才 王珉: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谢广祥:安徽省政府副省长
叶青: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国家经委副主任,神华集团董事长
王鹤龄: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任启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
校本部主教学楼
毛光烈:中共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
高登榜:中共宣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局长
程安东:原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党组书记。
邵桂芳:原山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副省长兼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高祀仁:原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主任
濮洪九: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煤炭行业商会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
项勤:杭州市副市长
龚烈航:解放军理工大学少将
李壮:蚌埠市副市长
张克仁:宣城市副市长
郑行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科技装备司副司长
李建云: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副司长
张海阁:安徽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桂来保:安徽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周德昶:安徽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
吴卫龙:安徽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
朱建伦:安徽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总工程师
于宗立:江苏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
贺爱民:江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赵元放:江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纪检组长
张慎勇:江西丰城矿务局局长
彭苏萍: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
牛维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校园一角
程桦: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裕官: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院长
柏立田: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申宝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
胡千庭: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院长
蓝贵枝: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煤炭工业设计院院长
李新保:中煤第五建设工程集团总经理
孔祥喜:淮南矿业集团总经理
曹荣平:皖北煤电集团总经理
龚乃勤:安徽恒源股份公司董事长
汪永茂:安徽恒源股份公司总经理 等等...
编辑本段校际交流 安徽理工大学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日本、韩国、乌克兰、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派遣人员到国外进行讲学、访问、攻读学位、开展科技合作。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2009年我校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的校际合作交流活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两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活动正式启动。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安徽理工大学
学校有两个源头
源头一:
1945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建立,校址设于蚌埠
1947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迁至淮南,更名为安徽省淮南工业专科学校
1949年,安徽省淮南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1955年,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
1956年,合肥矿业学院迁至合肥
1958年,合肥矿业学院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
源头二:
1951年,中 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建立。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迁至安徽淮南,更名为淮南煤矿学校。
1958年,淮南煤矿学校升格为淮南煤矿学院。
1962年,淮南煤矿学院部分迁往济南并入山东煤矿学院(今山东科技大学),其余部分在原校址设立淮南煤矿学校
合成一条线:
1971年,合肥工业大学地质、采矿系成建制迁往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为淮南煤炭学院
1981年,淮南煤炭学院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
1997年,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学校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
2002年,淮南工业学院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并将原淮南化学工程学校校址作为北校区扩大办学面积
近年安徽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476479477--2本科二批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 |  | |  |
|
-
0.jpg
(9.26 KB, 下载次数: 116)
-
1.jpg
(9.68 KB, 下载次数: 112)
-
2.jpg
(5.59 KB, 下载次数: 133)
-
3.jpg
(5.17 KB, 下载次数: 117)
-
4.jpg
(7.48 KB, 下载次数: 152)
-
5.jpg
(3.38 KB, 下载次数: 114)
-
6.jpg
(7.57 KB, 下载次数: 106)
-
7.jpg
(7.2 KB, 下载次数: 116)
-
8.jpg
(5.06 KB, 下载次数: 157)
-
9.jpg
(7.11 KB, 下载次数: 135)
-
10.jpg
(5.14 KB, 下载次数: 120)
-
11.jpg
(9.17 KB, 下载次数: 106)
-
12.jpg
(6.26 KB, 下载次数: 118)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