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产品牌]赤鳞鱼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2-24
注册时间
2013-2-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赤鳞鱼   发表于 2013-2-24 14:43: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特产品牌
口号:暂无
简介:赤鳞鱼又名石鳞鱼、时鳞鱼、斑纹鱼,为我国鱼类珍品,产于泰山山涧细流中,成鱼长不过20厘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名贵肴馔,还可以药用。赤鳞鱼为泰山独有珍品,清代为宫廷\'贡品\'。赤鳞鱼生长于海拔270米至800米的泰山山涧溪流中,一般长不足20厘米,它与云南洱海的油鱼、弓鱼、青海湖的湟鱼、富春江的鲥鱼并列为国内“五大名鱼”。赤鳞鱼形体虽小,但光彩熠熠,美丽动人。
赤鳞鱼又名螭霖鱼、斑纹鱼,中国八珍之一。是一种为泰山所独有的小型野生鱼类。鲤科,突吻鱼属。在自然条件下,成鱼20厘米,重100克。体侧扁,腹部圆,头小吻钝,上唇有极小的短须两对。体暗褐色,腹白,背部微显蓝色。体被细鳞,两侧鳞片微黄,背鳍、尾鳍灰黄色,其他诸鳍桔黄色。吻部及臀部缀以白色珠星。体色随环境而变,或深或浅,变化迅速。对声音变化反应灵敏,行动敏捷,遇外界刺激迅即潜入石下。赤鳞鱼生长于海拔270~800米的山涧溪流中,喜食藻类及浮游动物。泰山溪流富生藻类,溪水常流低温,径流弯曲,含氧丰富,PH值呈中性,各种矿物质含量低,形成赤鳞鱼特有的生态环境,故有“赤鳞鱼不下山”之说。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是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相关规定的要求。泰山赤鳞鱼含有12种以上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18种以上的氨基酸,尤其富含抗衰老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目前,泰山赤磷鱼经过长期人工驯化,已成功开展大面积人工繁殖、养殖,年可供商品鱼40万尾。鼓励发展泰山赤鳞鱼人工养殖如今已成为延续和发展泰山赤鳞鱼的有效途径。“目前人工养殖的泰山赤鳞鱼数量在百万条左右,这一数字是野生泰山赤鳞鱼数量的几百倍。”赤鳞鱼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在泰安,自古就有“泰山赤鳞鱼不下山”的说法。山东农业大学的岳永生教授认为,泰山赤鳞鱼作为一个3000多万年才形成的物种,具有特定的生存环境,自古就生存在海拔270米—800米的泰山山涧溪流中,之所以不下山,就是因为泰山下面的环境条件,尤其是水质环境达不到赤鳞鱼的生存要求。
为了让泰山赤鳞鱼走下山,研究人员开始了艰苦的研究和探索历程。岳永生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农大的研究人员通过加氧驯化等探索,成功地将赤鳞鱼生存的海拔高度由270米下降到了150米—180米,并取得了人工繁殖的成功;90年代末,研究人员再次成功地将这一海拔高度降到了100米—150米,人工孵化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如今,研究人员已基本掌握了泰山赤鳞鱼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点,并通过人工养殖、繁育技术,建立了泰山赤鳞鱼原种场和养殖基地,使得泰山赤鳞鱼的数量不断增加,彻底打破了“泰山赤鳞鱼不下山”的神话,让赤鳞鱼“游”上餐桌成为了可能。
“通过DNA测定发现,人工孵化的泰山赤鳞鱼,遗传基因上没有变异,肉质是否发生变化目前还不能确定。”岳永生表示,现在泰山赤鳞鱼的养殖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出售的商品鱼数量保守估计每年在50万条左右,产品已经开始销往济南、北京等城市。
联系:暂无
网址:暂无

QQ截图20130224144200.png (1.15 KB, 下载次数: 86)

QQ截图20130224144200.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2 12:09 , Processed in 0.329242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