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三明学院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0

听众

440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97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20
注册时间
2010-10-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榴莲花   发表于 2011-1-7 12:57: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三明学院(SanmingUniversity)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的前身是于2000年10月由原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的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还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被誉为“闽师之源”的全闽师范学堂。
学校概述  
 英文名:SANMING UNIVERSITY

  
  
三明学院

三明学院坐落在福建省中部新兴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市,占地面积1012亩,校园景色优美,环境宜人。学校被评为省文明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现有教职工667人,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

  学校以全日制本、专科教育为主体,立足三明,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设11个系,即中文系、政治法律系、外语系、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物理与机电工程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体育系、教师教育系。目前有28个本科专业(方向)和25个专科专业(方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

  近年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现有教授31人,研究员2人,副高职称教师15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64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三明市拔尖人才3人。教师爱岗敬业蔚为风气,已故曹云露教授光荣入选 “感动福建”2008年度十大人物。

  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90万元。图书馆藏书近70万册。拥有计算机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文献资源信息中心,配置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田径场、游泳池、室内体育馆等。校园网覆盖教学、办公场所以及学生公寓。 [1]

  三明学院重视开展科学研究,积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设有客家文化、林产化学与涂料、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等研究所。目前在研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重点高新科技项目和省社科联科研项目共10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5项、三明市科技项目9项。

编辑本段教学目标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办学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
  
三明学院

著提高。拥有3个省级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特色专业项目、2个省高校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科研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共有42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立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79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创历史新高。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复旦大学、福州大学以及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了“复旦大学-三明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闽台林业研究所”、“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学校、开展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和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软硬件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求得发展,努力办成一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地方本科高校。

编辑本段办学理念  三明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将立足三明,面向全省,努力办成一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和谐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院校。

编辑本段校史沿革三明师范学校  前身是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陈宝琛倡办的全闽师范学堂。原址位于福州乌石山,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也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办的一所师范学校,素有“闽师之源”的美誉。民国25年7月,合并福州、建瓯等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27年3月,省立师范学校内迁至永安,民国31年改称为省立永安师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永安师范学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永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三明地区师范学校。
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前身是三明师范大专班,创办于1977 年秋,首届招生500人。1981年开始逐步独立办学。198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三明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中文、政教、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12个专业。其学制先为2年制,1982年改为3年制,1985 年始又恢复为2年制。
三明职业大学  创办于1983年7月。该校设在三明荆东原省农学院北区校舍,占地面积16154平方米。为职业专科学校,面向全市,为企事业单位,农村培养急需的、合格的高等专业人才。实行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录用的办学原则,具有地方性、职业性、综合性的特点。先后开设水泥、化学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子工程、中文秘书、英语、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科、纺织、医疗等9系1科,
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  于1979年1月在原三明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学校主要任务是承担对中学行政干部和教师的培训,以及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院内下设教务处、培训处、中学教研室、初级教研室、职教科研处、总务处、党团组织、工会等。处室下设有11个学科和小学、幼儿等教研组以及1个电教室。2000年10月,该院中学教师培训职能划归三明高专,部分人员随同并入;在原址另成立三明市教科所,直属三明市教育局管理。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  于1999年9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2000年10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福建省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的高等专科学校。
三明学院  于2003年2月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意开始筹建。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三明学院。2004年6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编辑本段校园文化校训  
  
校训

“厚德”出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出自《论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求三明学院学生努力在品德、学识等方面锤炼自己,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胸襟开阔,志存高远,学而不厌,自强不息,成为品德高尚、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人。
校标  
  
校标


  标志由“三明学院”的“三”字变化而成,形似船帆,展现“风正帆悬”的美好形象,预示“一帆风顺”的锦绣前程。象征三明学院饱蘸历史营养,沐浴世纪阳光,继往开来,敢于争先,勇往直前。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开创事业新的辉煌。
校歌  歌词

  起 航

  万寿岩高,沙溪河长,

  闽师源头活水流淌。

  年轻的我们扬起风帆,

  让青春闪耀光芒。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面向世界怀抱理想,

  厚德博学,自强不息,

  搏击时代的风浪!

  菁菁校园,桃李芬芳,

  莘莘学子志在四方。

  美好的前程我们开创,

  让事业更加辉煌!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面向未来充满希望,

  为了民族的腾飞富强,

  迎接明天的挑战!

编辑本段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思路  该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学院已有的学科优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三明市区域
  
三明学院

经济特征,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强强扶弱、突出重点、和谐发展,努力构建三明学院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

  根据我院的定位和所属学校类型,创建我院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其内涵与基本要素应包括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方面。

  学科专业方面,要通过专业调整与创建,使我院的专业布局设置更趋合理,使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尤其是符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学科研究方面,要做好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包括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努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成果;同时,要积极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在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形成我院的特色。

  学科梯队方面,要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包括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包括教学名师或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创特色、上水平。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方面,努力建设特色学科、品牌学科。

  按照我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09年,要把我院建设成为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门类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在二级学科层次上,形成7个优势学科、4~5个特色学科与品牌学科,努力争取1~2个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的分年度目标是  2005年,进行我院第一次学科结构的整合,对部分系(部)进行结构调整。数学系与计算机科学系合并,组建数学与计算机系;公共基础部中的公共外语教研室并入英语系,“两课”教研室并入政治法律系,“两学”教研室并入初等教育系,并扩大原初等教育系的功能,更名为教师教育系。学院在本年度开始对学科建设进行专项投入。

  2006~2007年,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进行重点学科和各学科和谐发展的建设。选出共1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作为院级重点学科,加大投入,进行规范的建设。把原有较强的学科做得更强,同时扶持社会需求量大而目前还较弱的学科。积极争取组建机械工程系,争取创办电机电气工程类专业,形成土建、机械、电机电气所组成的工程技术学科群。

  2008~2009年,在10个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的建设,通过考核验收遴选前7个优势学科,作为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培育对象,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通过努力,争取1~2个学科的条件符合省级重点学科的要求。

编辑本段教学成绩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办学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拥有3个省级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特色专业项目、2个省高校创新平台建设项
  
三明学院

目、1个省高校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科研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共有42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立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79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创历史新高。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复旦大学、福州大学以及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了“复旦大学-三明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闽台林业研究所”、“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学校、开展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和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软硬件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求得发展,努力办成一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地方本科高校。

  三明学院也于2008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确定为新增承担“专升本”任务的高校。这使普通高职高专应届优秀毕业生通过选拔进入本科高校继续学习,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在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上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专门人才。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  郑建岚,男,汉族,福建平潭人,1962年4月出生于福建上杭,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主要简历:于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3月至1997年11月参加浙江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1997年11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9年10月起任副处级职务;2000年3月晋升教授;2001年10月起任博士生导师;2001年12月起任福州

  
  
三明学院

大学科研处处长(其间: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参加省委党校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3年3月起任福州大学科技处处长;2004年5月起任福州大学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赵峰,男,汉族,福建闽侯人,195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副书记。

  主要简历:1971年12月参加工作,1988年4月起任三明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92年8月起任三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1998年8月起任三明师专校长;2000年7月起任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若灿,男,汉族,福建福清人,195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大专学历,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若灿同志于1968年3月入伍,1985年6月起任副处级职务;1984年10月至1987年10月参加厦门大学自考党政干部基础科学习;1991年1月起任三明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1992年7月确定为正处级);1996年9月起任三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梁一池,男,汉族,福建福鼎人,195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普通班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主要简历:于1969年4月参加工作,1991年9月起任副处级职务;1995年1月起任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主任;1998年7月晋升教授;2000年10月起任福建农林大

  学资源与环境系主任;2001年4月起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院长;2001年6月任博士生导师;2004年4月起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江芳俊,男,汉族,福建宁化人,195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主要简历:于1973年2月参加工作,1989年6月起任副处级职务;1993年4月起任三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职务;1996年1月起任尤溪县委副书记(正处级);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政治学专业学习;1998年10月起任三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2000年9月起任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叶良茂,男,汉族,福建大田人,195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普通班学历,教授,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主要简历:于1970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起任副处级职务;2003年7月晋升教授;2000年9月起任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党委委员,三明市社科联副主席(兼)。

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党政群团 :

  党政办公室(机关党委) 组织部 宣传部 纪委办(监察审计处) 统战部 学生工作部(处) 武装保卫部(处) 工

  
  
三明学院

会 团委 人事处 教务处 科研处 计划财务处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招生与就业处 评建办 继续教育学院 图书馆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后勤服务中心

  教学单位 :

  中文系 政治法律系 外语系 经济管理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艺术系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物理与机电工程系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体育系 教师教育系

  校办产业:

  图书代办站

  附属单位: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

编辑本段专业设置  三明学院设置的专业情况(截至2007年)

  中 文 系

  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

  汉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方向)

  专科:秘书、 秘书(涉外文秘方向)。

  政治法律系

  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政治学与行政学

  专科:政史教育(师范)、法律事务

  外 语 系

  本科:英语(师范)

  专科:应用英语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本科:化学(师范)、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

  专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园林技术、园林技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

  五年制专科:城市园林设计与花卉

  物理与机电工程系

  本科:物理学(师范)、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技术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网络工程

  专科: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系

  本科:土木工程

  专科: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

  经济管理系

  本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专科:工商企业管理、会计、旅游管理

  艺 术 系

  本科:美术学(师范)、艺术设计、音乐学(师范)

  专科:音乐教育(师范)、艺术设计、音乐表演、鞋类设计与工艺

  五年制专科:艺术设计

  体 育 系

  本科:体育教育(师范)

  专科:体育教育(师范)

  教师教育系

  本科:教育学(小学教育方向)

  专科:初等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五年制专科:小学计算机、小学英语、小学教育

编辑本段著名教授  郑建岚:男,1962年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在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领域主攻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研究与应用、纤维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等。现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一、主要学历、工作经历和社会兼职

  1979.9~1983.7福州大学土建系工民建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6.9~1989.1福州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5.3~1997.11浙江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 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年7月破格晋升教授。

  2001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全国一级刊物《工程力学》编委;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二、主要荣誉、获奖项目

  主要荣誉: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2002年;

  4、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3年

  5、福建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荣誉称号;2004年

  6、2001年评为“福州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

  7、2002年评为“福州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

  8、2004年评为“福州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

  9、福建省人事厅评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97年。

  获奖项目:

  1、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钢纤维钢筋高强混凝土受压受弯构件受力性能研究”,2000年;第一完成人;

  2、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4年,第一完成人;

  3、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复杂受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的研究”,2002年,第一完成人;

  4、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研究”,2002年,第一完成人;

  5、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钢纤维高强砼复合受力构件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2002年,第三完成人;

  6、第八届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2001年;

  7、福建省交通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研究”,2002年,第一完成人;

  8、福州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现代混凝土结构技术》 ,2002年,独立完成。

  三、主要在研的科研项目

  作为第一负责人的主要在研的科研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8003):“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抗裂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8019):“钢纤维高强砼预应力扁梁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2F007):“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抗裂研究”,项目负责人。

  4、教育部重点项目(JA02137):“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裂缝机理及其控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5、福建省发改委重点项目:“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产业化及其成套技术标准研发”,项目负责人。

  6、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7、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000Z001):“高强度高抗震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新技术”,项目负责人。

  8、福建省交通厅项目:“自密实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四、主要专著及论文

  1、专著 郑建岚《现代混凝土结构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8月.

  2、主编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规程》DBJ13-55-2004.

  3、近三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梁一池,男,福建福鼎市人,195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福建林学院林学专业毕业,同年留校从事大学本科《树木、经济林、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和研究生课程《高级林木、园林植物育种学》、 《群体与数量遗传学》 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院长等职。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林学会第五届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第四届理事,中国经济林协会鲜果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第二届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第六届遗传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参加或主持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课题,以及省级课题30余项,其中 《侧柏地理变异和种源区区划的研究》 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福建省杉木第一代改良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与高产技术的研究》等5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杉木配合力第一轮回选择研究》 等18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独立或合作在《林业科学》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20篇;编著 《树木育种原理与方法》 、 《绿化苗木培育新技术》 等著作6部,超过100万字。1988年获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奖”,1996年评为“南平市劳动模范”,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1998年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1999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叶良茂,男,福建大田人,195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1978年福建师范大学政教专业毕业分配到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86年在湘潭大学进修哲学硕士课程。2001-2002年在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任高级访问学者。曾任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人事处处长、三明职业大学副校长、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现任三明学院党 委委员、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三明市社科联副主席。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近三年来,承担完成校内2项重点科研项目;承担完成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性规划(第2期)科研项目。已在大学学报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研究》 《哲学动态》 《道德与文明》上发表 《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经济全球化》 《略论需要的客观性》 《集体主义过时论辩析》 《生产关系与交往》等学术论文四篇。2003年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五届优秀成果佳作奖,2003年三明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王宗篪,男,福建永安人,1956年8月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物理学教授。现任三明学院科研处处长、 《三明学院学报》 编辑部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福建省物理学会普及与咨询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 《师专物理教学目标实施与评价的CAI系统及应用》 课题,参与国家攀登项目“纳米巨磁阻抗效应”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和三明市科技项目各一项。已在大学学报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著作一部,其中在美国权威学术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上发表研究论文三篇,并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SCI收录。

  1998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三等奖,2001年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三明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04年获三明学院首届科研优秀奖。2004年被评为三明市拨尖人才。

  周文富,男,1952年9月生。7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1980-1981年于福建微生物结构研究所进修,1991-1993年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班学习(硕士结业)。1997-1998年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访问。中共党员,2000年评聘为教授,现任三明学院教务处处长,学士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林产化学与涂料研究所所长,三明市拔尖人才,中国化学会会员,福建省化工学会理事,福建省高校实验研究会常务理事。省专家,涂料研究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近十多年来,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7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42篇,出版编著4本(共165万字),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其中 《钛螯合漆酚缩酚醚/IPN系列重防腐涂料》 发明专利获中国第十届发明专利新产品“金奖”。已完成省部级重大及重点项目五项,有三项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其中《以σΔE度量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新定量判据》, 《钛螯合漆酚缩酚醚/IPN系列重防腐涂料》 ,《以σI、σC效应分离与FMO能量的关系研究》 ,经国内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曾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三明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三明市“八五”期间科技成果奖1项;获福建省教学科研成果优秀奖1项,三明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获三明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获三明学院优秀论文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获首届三明学院优秀论文奖1项。所教课程被评为福建省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 ,主持省级地方性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项目,并推选入国家参评。

  1997年被评为全国师范院校曾选梓优秀教师三等奖,1998年被评为三明市拔尖人才,2000年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2002年评为三明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4年评为三明市劳动模范,2006年评为三明学院教学名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邓天杰 男,湖南省资兴市人,1955年9月生,教授。1985年6月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4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1985年8月至今先后在贵州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三明学院任教。现任三明学院中文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美学、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撰写并出版 《经济美学概论》 (专著)、 《美感分析》 (专著)。担任主编或参加编写 《司法应用文写作》 (主编)、 《法律口才学》 (主编)、 《犯罪控制论》 (主编)、 《国家公务员制度纲要》 、《古代汉语》 、 《形式逻辑》 等著作,审订了大型辞典 《辞谱》 (主审之一)。在 《学术月刊》 、 《学术交流》 、 《社会科学战线》 、 《写作》 、 《法学》 、 《法学研究》 、 《安徽大学学报》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 《论毛泽东诗词“山”的人格隐喻》 、 《张扬生命价值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内核》 、 《审美心理时空在美感生成中的意义》 等有关法学、美学、写作学方面的论文50余篇,其中《试论中国先秦崇高的美学内涵》一文2003年获三明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从用典看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一文2003年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联联合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三等奖。完成福建省教育厅项目 《乡约文化建设》 、 《法的美学研究》 和三明学院项目 《CI设计与美学》 三项课题,担任省级精品课程“普通话口语”的项目负责人。1999年被评三明市拔尖人才。2004年获三明学院首届科研优秀奖。

编辑本段图书馆  三明学院图书馆前身是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于2000年10月由原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所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唯一设在省会城市之外的分馆。

  原三明师范学校图书馆,其前身是由清朝末年光绪帝太师陈宝琛于1903年在福州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图书馆。近百年来,该馆积累和保存了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源,藏有明末版《玉海》 、清版 《四库备要》 、民国版《万有文库》等历史参考价值较高的古籍文献15455册,为研究福建地方历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史资料宝藏。

  合并后的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现有馆舍面积15877平方米,各类藏书总量69.2万册(含电子图书10万册),现报现刊1771种,各类光盘800多盘,为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学科、多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检索、镜像查询、下载服务等。

  现有工作人员32人,其中男10人,女2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7人;党员8人。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篇。

  现设总馆一个和分馆三个,下设办公室、资源建设部、读者工作部、系统技术部、电子阅览部等主要职能部门;4个流通书库;7个阅览、自习厅,座位855席,每周开放96小时;电子阅览室2个,配备计算机140多台。

  全馆拥有各类现代化设备300余台(件)。应用Perfect V6.5管理系统,与校园网接轨,馆内业务全部实行自动化网络管理。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CNKI知识网络服务站(二级站)、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中国专利题录摘要数据库、万方数据(期刊、科技)资源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光盘》 、 馆藏书目数据库等封闭式镜像站点。

  馆藏图书涵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种类,重点收藏涉及我校所设各专业的社会、政治、经济、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教育、体育、数理化、生物、计算机、建筑、环境等学科的图书,现有藏书69.2万册(含电子图书10万册),中文期刊、报纸1771种,外文专业期刊30余种,多媒体光盘资料800余张,古籍15455册。建立有中国期刊网数据库镜像、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镜像、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镜像、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镜像,在全校局域网内任何终端均可查询全文数据库的资料。

  图书馆在北校区设有总馆,南校区、三元校区和列东校区分别设有分馆。总馆设有办公室、采编部、系统技术部等服务部门。四个区的图书馆均有现刊现报阅览室、过刊过报阅览室和流通书库。南、北校区设有电子阅览室。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分布情况,在各校区图书馆配有相应的专业图书。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图书流通借阅、期刊报纸阅览、光盘资料检索、互联网在线浏览查询、数据库全文镜像等各项服务。

近年三明学院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481499490--3本科二批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3:38 , Processed in 0.34580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