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龙岩学院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0

听众

440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97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20
注册时间
2010-10-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榴莲花   发表于 2011-1-7 12:59: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校标

龙岩学院(Longyan University )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福建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学办于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成为闽西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






    
校内“文科楼”(图1)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学校座落于福建省西部中心城市龙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龙岩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撤消。1975年龙岩 师范学校(大专班)创建,1993年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大专班)更名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改名为龙岩学院,据有关数据显示,学校总体规划用地2761亩,占地面积1058亩, 有东肖和凤凰两个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完善的体育设施、多种类的活动场所等,图书馆馆藏图书100余万册,期刊2000余种,拥有电子阅览室、   
校内“化学馆”(图2)

现代化检索系统和镜像站点,是闽西最大的图书资料中心。[1][2][3]
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龙岩学院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据有关数据显示,学校面向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市招收本专科学生,   
校内“学生公寓”(图3)

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七大学科门类,设有10个二级院(系),共有28个本科专业和12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000余人。[3][4]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据有关数据显示,   
校内“中心广场”(图4)

学校有教职工694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了34%,具有研究生、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占60%。学校还聘请了20多位“两院”院士、著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3][5]
编辑本段学术科研     
校内“实验楼”(图5)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逐年提高。据有关数据显示,学校拥有省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个;教师出版专著、编写教参36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被SCI、EI和SSCI收录学术论文130多篇;学校建立近200个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古田会议精神研究所、南方不稳定煤层开采研究所等15个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机构;承担国、市级科研课题310多项,获各级政府奖40多项,多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龙岩学院学报》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3][6]
编辑本段人才培养  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参加各种大型竞赛屡获佳绩。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据有关数据显示,学校培养了4万多名本专科毕业生,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其中大多数校友已成为当地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培养了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毕业生8000余人,为地方培训各类基础教育师资、煤矿安全技术人员和其他各类技术骨干1万余人。[3]
编辑本段交流合作     
交流合作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和社会服务。学校先后与巴西、美国等国家和台湾、澳门等地区的高等院校和教校际友好合作关系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与合作。学校和立校地(县、联盟,与龙岩经济开发区、福建龙州工业园区建立校产合作战略联盟,与中国龙工集团、紫金矿业集团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融入海西为闽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3]
编辑本段发展前景  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及“龙岩学院是海峡西岸的高校,是闽西人民的大学”的理念,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力争办学水平走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部分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达到全国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立足龙岩、服务海西、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开放式、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本科大学”。[3]
编辑本段龙岩学院新生报到日 感受到“家”的温暖  9月11日,星期六,是龙岩学院2010级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来自四川、吉林、新疆、河南、江西等地的新生们,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带着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学校。不少新生和新生家长对龙岩学院的第一印象是:热情、贴心。因为一到校园,就能看到学院为贫困新生开通“绿色通道”,为少数名族新生开起的“小灶”...... 校园内处处洋溢的温暖让学生感觉就像家一样。
  “绿色通道”:贫困新生安心入学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突发多发,四川、甘肃、吉林等多个省受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来自吉林的文传院新生小丛便是不幸中的一员。在一次山体滑坡中,她的家被掩埋,母亲不幸去世。学院老师知道她来报到后,第一时间安排她和前来送行的她的姐姐的住宿,并发动老师和学生捐款资助小丛,学院财务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知道情况后立即捐出300元鼓励小丛。此外,小丛领到了由人保财险龙岩新罗支公司捐赠的床上用品一套,领到了新罗区农村信用社和龙工集团李新炎慈善基金会捐赠款共1000元。这一切,让刚到学校的小丛感动不已。
  据了解,龙岩学院今年共有新生2590名。该院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学生工作处处长邹耿良告诉记者,因为龙岩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加上今年灾情多,学院接收的贫困新生估计不会低于招生人数的25%,特困生估计不会低于8%。
  “为让每位贫困新生都能顺利入学,学院积极争取社会资助,现人保财险公司捐赠的60套床上用品,龙工集团李新炎慈善基金会的捐赠2万元和新罗区农村信用社捐赠的1万元,我们全部用于资助贫困新生。”邹耿良介绍到,此外,龙岩学院还开通了“绿色通道”,贫困新生只要如实填写自己的家庭情况,学院核实情况后,就可以适当的缓缴或者少缴学费,让贫困新生安心入学。入学后,学院专门为贫困生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品学兼优的学子还有机会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少数民族学生:开“小灶”凸显尊重
  9月10日恰好是肉孜节,它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回、哈萨克等民族的盛大节日之一。来自新疆阿克苏、维吾尔族女孩、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生希仁古丽·吐尔逊向院里的老师提出,想亲自下厨。院里老师叫他们列出了一份材料清单后,马上着手采购。那天晚上,希仁古丽亲自做了很多美食,和其他三名少数民族学生,一起欢度自己民族的节日。
  今年龙岩学院招收了10位少数民族的新生,分别来自回族、瑶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就读于经济管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体育系、外国语学院。为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和民族习俗,专门购买了炊具、灶具、餐具,为少数民族新生开辟了清真窗口。
  希仁古丽告诉记者,她从家出发到乌鲁木齐,然后转车到汉口,在搭上汉口到厦门的车,最后从厦门坐车到了龙岩。心灵手巧的她从箱子里拿出了亲手做的民族服装,俏皮地左右扭起了脖子。她说,这些都是为班会准备的,她和班上的另一名维吾尔族同学到时将穿上民族服装,为班上的同学表演民族舞蹈。
  “我们会充分尊重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他们提出来的这方面要求,我们会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 邹耿良说,他也希望这些少数民族新生,能够尽快融入大学校园生活,融入集体生活。
  新生接待:传递家一样的温暖
  “我在车上就收到本院学姐的短信,她问了我到龙岩的时间,以及我行李的情况。”一位新生说。
  老生与新生未见面就先短信、电话联系是龙岩学院新生报到中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自招生工作开展以来,龙岩学院推出老、新生点对点接待方式,让新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学院在龙岩火车站,龙岩新、老汽车站、漳平火车站等设立24小时不间断接待点,在学院设立了新生入学手续咨询处;校广播不间断播放新生办理入学手续的相关情况,为缓解新生及家长疲劳设置了多处休息区并免费提供开水,老生带着新生及其家长安心吃上第一顿饭……此外,暑假期间,学院陆续有新生来报到,截止到10日共有600多名新生提前来学院,学校将这些新生全部安顿好,给予他们细致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近年龙岩学院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06516512--11本科二批2008505519513--14本科二批2007538545541--12本科二批2006531553543--10本科二批2006531553543--10本科二、三批2005500526515--20本科二批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21:23 , Processed in 0.405221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