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
福建福州人。1946年毕业于(
成都)
金陵大学。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194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物理系。建国后,历任紫金山
天文台研究员,云南天文台台长、名誉台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国际天文学会会员、第十二委员会(太阳活动)委员。为在中国建立太阳物理的观测和研究作出了贡献。对特殊天体物态,对应用于天体物理的等离子体理论、磁流体力学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成果。在协调全国太阳活动第二十一周峰年的工作、促进中国太阳物理研究的国际交往和筹备中国迎接太阳活动第二十二周年等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50年代以来,在探索“在天文环境中有实际意义的可解释的天文现象的观测和信息处理”方面,在太阳物理领域的仪器设计制作、太阳观测站的大气环境、太阳活动周期、太阳对流层结构等探索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数十年来在组织推进中国太阳物理观测研究、筹划其布局和发展、负责组织协调多次太阳活动周期的全国观测研究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显著成效的工作。
1980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23年生于北京。 194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
1946年8月至1947年2月,赴台湾任
台湾大学物理系助教。
1947年2月回金陵大学任物理系助教,同年9月起在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工作
1949年后该所改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他一直在该台工作至1992年,曾任理论天文研究室主任。其间参与早期北京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的建设。
1982年兼任云南天文台台长,后为名誉台长。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后被选为常委。
1992年11月10日上午6时半失踪至今——
陈彪在天体辐射、太阳活动、致密物质、宇宙学和哲学等方面等方面做了大量具有显著成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