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
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
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
长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
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
院士,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农历庚午年七月初九
[1],生于北平(今
北京),汉族,江西省
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
湖南长沙。他是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现年80岁。
职称 袁先生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客座教授、西南大学
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厅下属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九江学院
名誉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
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成就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
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
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宾
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请支持者列出引用证明。)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
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
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从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后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