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
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
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
文学、
美学、
史学、
哲学、
古文字学、
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
巨子,
国学大师;
徐志摩、
穆旦、
金庸等人与其俱为
同乡。甲骨四堂之一。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
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
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
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这位集史学家、
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
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
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
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
开封。《宋史》有王氏先世王圭、
王光祖传,远祖王圭、王光祖、王禀、
王荀四世,均以战功显赫,其中王圭、王禀及王荀死于国难,尤以王禀于
靖康元年,在
太原抵抗金兵,守城御敌而殉国,是一位勋绩卓著的抗金
民族英雄。王禀之孙王沆随
宋高宗南渡,袭
安化王爵,赐第盐官,遂定居于此,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到王国维的父亲
王乃誉,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海宁旧有安化王祠,始于明弘治年间,
嘉靖壬子年毁于火,后又重建,移之邑治之东,今旧祠已不存。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人民的长期敬仰。王国维对此也深感自豪,撰有《补家谱忠壮公传》。
王国维照片及画像(1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