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剧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0

听众

151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31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26
注册时间
2011-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劳资无敌   发表于 2011-1-26 13:28: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上 海
编号:Ⅳ—54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沪剧是上海的代表性剧种,流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它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
    沪剧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其唱腔音乐来源于田头山歌,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曲调和独特的风格。沪剧唱腔既善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其曲调主要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两大类。板腔体唱腔包括以长腔长板为主的一些板式变化体唱腔,它代表了沪剧的风格,应用广泛,一般称为“基本调”。在其演变形成的过程中已实现男女分腔。曲牌体唱腔多数是明清俗曲、民间说唱的曲牌和江浙俚曲,也有从其他剧种吸收的曲牌及山歌、杂曲等,但在多数情况下只应景应时作插曲性质的运用。沪剧的伴奏乐器以竹筒二胡为主,辅以琵琶、扬琴、三弦、笛、箫等。后吸收了少数广东乐器,将一些江南丝竹乐及广东乐曲的音调融入唱腔过门。
    不同时期沪剧的脚色行当各有不同。对子戏时期一生一旦居多,同场戏时期有了生行、丑行的分别。生行包括小生、老生,小生又分正场小生、风流小生。旦行又名包头,分正场包头、娘娘包头、花包头、老包头、邋遢包头等。当时由于班社人手少,演员往往需要串扮。随着沪剧表演向文明戏、话剧靠拢,其脚色行当的分类日渐淡化,动作、念白均未形成行当程式,演唱也都使用真声。沪剧演出剧目丰富,既有《庵堂相会》、《杨乃武和小白菜》、《珍珠塔》、《孟丽君》、《双珠凤》等传统剧目,又有《秋海棠》、《家》、《雷雨》、《罗汉钱》等新编的现代题材剧目。
    沪剧是上海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大都市的风貌,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沪剧艺术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演出市场日益萎缩,观众减少,沪剧从业人员收入偏低,出现人才流失和断层现象,江南地区原有的数十个相关传承人:
杨飞飞    马莉莉    王盘声    陈 瑜    沈仁伟    韩玉敏   
茅善玉   

相关链接:

沪剧演出团体现在仅剩3个,以有力措施抢救和保护沪剧艺术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14 11:59 , Processed in 0.21916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