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黎族打柴舞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0

听众

151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325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28
注册时间
2011-1-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劳资嚣张   发表于 2011-1-27 13:57: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舞蹈
地区:海 南
编号:Ⅲ—32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三亚市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
    打柴舞有一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由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组成。跳舞时将两条垫木相对隔开2米左右平行摆放于地面上,垫木上架数对小木棍。木棍两端分别由数人执握,两两相对,上下、左右、分合、交叉拍击,发出强烈有力的节奏。舞者跳入木棍中,来往跳跃、蹲伏,模仿人类劳动状况和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声音。打柴舞由平步、磨刀步、槎绳小步、小青蛙步、大青蛙步、狗追鹿步、筛米步、猴子偷谷步、乌鸦步等九个相对独立的舞步组成,舞蹈节奏强烈有力,动作古朴粗犷,生动形象,艺术感染力强。打柴舞有很强的娱乐性,是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较好方式。1957年晋京参加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被誉为“五指山艺术之花”;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巴基斯坦、日本等多个国家演出时,又被誉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打柴舞依托三亚地区黎族民间习俗而存在,该地区习俗的变化,对民间打柴舞的生存延续影响极大。目前,全黎族地区仅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仍保留着这一古俗。因此,抢救和保护黎族民间打柴舞已迫在眉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0:19 , Processed in 0.24936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