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肃名人 张 轨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28 14:1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张轨(255-314),字士彦,西晋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市),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奠基之。

张轨聪明好学,精通经书,从小志向高远。西晋末,从军为官,官至征西军司。永宁元年(301)正月,张轨乘西晋发生八王之乱,中原地区战乱不止的形势,自己主动请求出任护羌校尉、凉州(治所今武威市)刺史。到凉州任职后,张轨审时度势,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团结河西大姓,打击鲜卑、西羌和匈奴贵族势力,保境安民,减轻赋税摇役,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名震河西地区。西晋朝廷多次要对张轨举行封侯进爵,均被婉言谢绝。

张轨治理河西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均有比较出色的建树。张轨在政治上忠君安民,招贤纳士,执行法令雷厉风行。经济上劝科农桑,注意减轻百姓负担,重视发展水利建设,恢复和发展商业流通。在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的十六国时期,张轨政权铸造五铢钱,钱遂大兴,人赖其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同时,张轨厉行节减,开源节流。正是由于前凉上下同心同德,法令森严,一度出现了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张轨在文化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鉴于河西地处西睡、文化落后、人才匮乏的现实,张轨大力兴办学校,祟尚儒学,起用人才不拘一格,提拔官员注意德才兼备。一时间著名学者如宋配、阴充等云集河西。张轨征召散居所属9郡贵族子弟500人,为他们成立专门的学校。提倡私人创办学校,普及文化教育,鼓励知识分子著书立说。

正是如此,当中原广大地区处于生灵涂碳、社会经济萧条和文化教育惨遭破坏的情况下,河西地区却出现了经济富庶、社会安定,文化发达的局面。当时有中州虽乱,此方安全和苍生鹄企西望,四海注心大凉的社会评价。河西地区在张轨治理期间,成为全国各族十分向往的地方,这里成为各族知识分子避难的理想场所,当时前来这里的中原各地的人日月相继。张轨对于这些逃难者以礼相待,特设武兴郡来妥善安置避难者。不仅如此,张轨还下令前凉境内的各级地方政府征召德高望重的博学多才之士,专心著书立说。这使得在全国处于战乱的情况下,中原文化在河西地区得到了保存和发展。439年北魏占领姑减(今武威市)后,曾经将张轨时的河西知识分子带到其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对河西名儒硕士给于很高礼遇并加以重用。这对于北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张轨在河西地区统治达13年,他始终以维护两晋的统一为己任,以保护和发展文化事业为天职。建兴二年(341),朝廷授予张轨为太尉、凉州牧,封西平郡公。同年五月,60岁的张轨逝世。张轨的遗嘱要求前凉文武官吏和其家属要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同时他要求对自己的安葬一切从简:素棺薄葬,无藏金玉,相善安逊,以听朝旨,表明一个政治家的明智和博大胸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10:55 , Processed in 0.47340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