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万福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28 14:15: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孙万福


“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每当人们听见这支雄壮动听流传全国的陇东民歌,不由得想起了它的词作者孙万福。


孙万福1883年出生在环县曲子镇刘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解放了他的家乡。世道变了,贫苦农民翻了身。在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领导下,他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带头组织变工队,开荒种地,支援前线。边区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民主新生活,使孙万福这个翻身农民打心眼里喜欢共产党,热爱毛主席。1943年,他光荣地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在毛主席接见有突出贡献的17位劳动英雄的座谈会上,孙万福禁不住自己的激动,从椅子上站起来走近毛主席。他用双手紧紧抱住毛主席的肩膀,激动地说:“大翻身哪!有了吃,有了穿,账也还了,地也赎了,牛也有了,这都是你给的。没有你,我们这些穷汉子爬在地下,一辈子也站不起来!”就是在这次会上,他热情洋溢地诵读了他创作的《p自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歌词。歌词把他对党和领袖的深厚感情,对边区新生活的无限热爱,把藏在心头的喜悦一下子进发出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轰动了延安文艺界,人们称他“劳动诗人”、“一字不识的作家”。


陕甘宁边区幸福美好的生活,艰苦创业的劳动和斗争,特别是蓬勃兴起的新秧歌运动,给孙万福的民歌创作增添了活力。这次劳动英雄大会后,孙万福又创作了许多发自内心的赞歌。其中有颂扬毛主席丰功传绩的《歌唱毛主席》,颂扬边区美好生活的《边区人民要一心》、《我们边区象清泉》、《我们边区团结得象铁桶》等,颂扬边区党政军干部的歌有《马专员》、《王旅长》、《赵县长》、《自卫军》等,配合政治运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歌有《二流子要转变》、《抗战剧团》等。他的诗歌,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人民领袖的光辉形象,赞扬了革命干部、战士为人民鞠躬尽瘁的英雄业绩,无情抨击和咒骂了压迫人民、破坏革命的敌人。他的诗歌不但政治热情高、思想性强,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孙万福的诗歌在延安《解放日报》、《陇东报》等报刊发表后,引起了延安文艺界的热情关注。贺敬之同志亲自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首民歌作了精心的修改和润色,并推荐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时任延安鲁艺学院院长的周扬同志看到《解放日报》上报道孙万福见毛主席的情景,写文章说:他的热情的动作,他的简单而热情的言语,道出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对于旧社会的仇恨,和对于自己的领袖的无比的爱和拥护。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场面,一首多美的诗。这件事本身是如此地富有典型意义,一幅人民和自己领袖的关系的正确图画。”后来,周扬又在报上看到了《孙万福讲农作法》的文章,不但被这位务了40年庄稼的老农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所震惊,也被他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所吸引,于是他决定亲自访问孙万福。孙万福给周扬念了好几首诗,使这位著名作家打心里佩服之至。于是写了《一位不识字的劳动诗人——孙万福》,1943年12月26日发表于《解放日报》。文章说:“和别的劳动英雄没有两样,他的讲话是简单明白的,句句充满了对劳动的喜悦、集体的关心,对旧社会的仇恨,对革命、对自己的领袖的信念和忠诚。这些正是所有劳动英雄的共同的思想、情绪,共同的语言。孙万福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在他更善于将这些思想和情绪化为生动活泼的、带有丰富色彩的语言,不但个别的句子带有诗意,而且通篇带有诗的结构和风格的语言。”“他时常在话里使用着一些成语、形象和比喻,使旧的成语获得了新的生命。他自己创作的押韵的句子,都纯然是自然的节奏,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他的诗“真正是老百姓的诗!这里面有对人民领袖的歌颂,和对于人民压迫者的咒骂,有对劳动者的赞扬,战斗的号召。他的歌颂和赞扬,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一个农民诗人和作品,得到像周扬这样的艺术家这么高的评论,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孙万福的口头创作很多,我们今天能够收集到的发表在报刊上的仅20多首。1944年7月,这位深受人们尊敬的劳动英雄和农民诗人被凶猛的洪水夺去了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10:47 , Processed in 0.45782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