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秀峰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28 14:24: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甘肃文联创始人之一——李秀峰


解放后的甘肃文坛上,李秀峰先生可算是元老之一。他生前曾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主席,中苏友协常务理事、一至三届全国省人大代表,曾为甘肃文化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培养甘肃新一代文艺事业-的接班人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秀峰1915年生于宁县政平镇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年仅22岁的母亲将他拉址成人。其母贤惠善良,勤劳俭朴,内外操劳,给秀峰幼小的心灵以很大影响。七八岁就很懂事,常帮母亲拾柴拣菜,抬水拾粪,做家务活。母亲见他温顺聪明,决心供他读书。11岁上私塾,读了三年,他已能读《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作品。因无钱供他继续读书被迫辍学,他在劳动之余,发愤苦读。白天休息就在山坡上读书,晚上在月光下默默地复习背诵。不几个月,把家里的书和村里一位老秀才的存书都读完了,还背熟了许多古体诗词。秀峰的聪明才智引起厂母亲和他舅父的注意,他们决心支持秀峰继续上学深造。母亲从娘家借来几块银元,央求在西安开马车店的二叔父将秀峰带到西安,一边当伙计,一边读书。1930年,他考入西安民兴小学、民主中学读书,半年后因生活没有着落而失学。1931年,18岁的他步行兰州,寻找工:作无着。在走投无路之际,适逢国民党宁夏十五路军教导团在兰州招学兵,他考入教导团。

当学兵后,他读了艾思奇《大众哲学》、《思想方法论》,潘梓年《逻辑与逻辑术》,米丁《新哲学大纲》,高尔基的《母亲》及鲁迅、巴金等人的作品,逐渐认识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黑暗,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开始接近革命,传播革命书籍,散布不满国民党统治的言论,被特务怀疑是共产党员,行动处处受到监视。为了避祸,1942年春,李秀峰偷偷离开部队,回到家乡政平镇。国民党即派人尾随搜捕,他改名李力逃往平凉,先后在乎凉女子师范学校、平凉中学任教师,躲过丁特务的监视和追捕。

1943年,因政平镇位于马莲河河口,三面是坡,交通闭塞,无人去村里教书,国民党政府决定将学校搬迁他乡。村里人为保住学校,联名邀请李秀峰回乡主教,担任政平小学校长。在此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开始从事业余文艺创作,写了许多讽刺和抨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旧体诗词。料被国民党宁县政府派员视察学校时发现,把涛稿全部没收带回县政府。为免遭迫害,他又匆匆离开家乡,第二次逃往兰州。

1944年,他隐姓埋名在甘肃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当了国文教员。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变得聪明起来厂。他开始寻找共产党。迷茫中遇到了兰州地F共产党员郭社茂,吸收他担任由郭沫若题字的刊物《新地》的、业余编辑。当时,他不知郭是共产党员,只感到他平易近人;思想进步。可是在《新地》出厂三期后,郭社茂突然被捕,刊物停办。这时,他才知郭社茂是地下共产党员。山于郭社茂没有暴露李秀峰,因此,仍然继续教书,但特务已经怀疑并盯卜厂他。这时,一位好朋友立倍(地下共产党员)来找他,并出主意让他混进国民党特别党部担任业余秘书,躲过特务的盯梢。关立倍还送给他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书让他阅读。李秀峰问关立倍:“你是共产党员吗?我想找共产:党。”关笑着说:“你不用急,只要你为革命好好:工作,共产党会找你的。”于是,李秀峰热心阅读革命书籍,包括郭沫若、贺敬之、赵树理等人的作品,思想越来越倾向革命,写了不少文艺作品分别以笔名和化名发表。1948年8月,他受聘任兰州大学中文系讲师。成为甘肃省第一个自学成才的大学教师。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千年古城从此回到人民的怀抱。在兰州解放的第二天,他大着胆子去找人民解放军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向他们反映了兰州大学的现状。此后他以兰大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接收兰州大学的工作,并协助兰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徐褐夫接收了兰大图书馆。在他的参与支持下,当年秋季兰大按时开学。他继续在兰大任教,并升为副教授,主编兰大校刊,推动了兰大的新文化运动。1949年9月,兰州市军管会文教委的曲子贞同志找他商量文艺工作,李秀峰建议成立文协,收揽人才。他的意见同曲子贞一拍即合。9月—厂旬,甘肃省第一个文艺团体兰州文协诞生了。曲子贞任文协主任,李秀峰任副主任。1950年在兰州文协的基础卜,成立了甘肃省文联筹委会,他担任筹委会副主任。1953年因工作需要,调离兰州大学,担任甘肃文联筹委会副主任。在此期间,他曾组织了多次大型文艺晚会和招待会,接待了来兰州访问的苏联文化代表团,向苏联友人介绍了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情况。1953年10月,他作为甘肃省文艺界的代表出席了全国第二次文代会,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1954年12月召开甘肃省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了甘肃文联,被选为文联副主席。从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甘肃的文化艺术事业上。他先后兼任了《甘肃文艺》、《陇花》、《甘肃日报》副刊的总编职务。是他,负责筹备和召开了全省第一次文学创作会议,作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为繁荣文学创作而奋斗》的报告。是他,为了辅导群众创作,亲自主持编写了一套《通俗文艺理论学习资料》,举办—了面向工农兵作者的通俗文艺讲座,将一批工农作者引上文坛。又是他,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下厂下乡,深人生活实践,他亲自深入到玉门油矿采访调查,体验石油工人的生活,写出了《黑金运输队》、《英雄会师在石油城》、《石油工人的旗——郭孟和》等文学作品。

1958年,著名作家李季和闻捷来甘肃落户。省文联由李季任主席,闻捷和李秀峰任副主席。同时成立了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李秀峰担任分会副主席。这一时期他写 了许多艺术价值较高的文艺作品,其中《别情依依》、《白衣相芬芳》、《鳞光闪。闪》等诗歌、散文,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新观察》等报刊上发表。创作了长篇小说《在祖国的土地上》。

60年代初,李季、闻捷先后离开甘肃。省文联的日常工作落在他的肩上。在此期间,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青年作者身上,为使甘肃文艺创作后继有人。他先后到平凉、庆阳、天水、河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接触工农兵作者和文化人士,以当面教授、修改作品、书信来往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作品,为甘肃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秀峰受到严重冲击,含冤而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甘肃省委决定为李秀峰先生平反昭雪。1978年8月8日,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甘肃省文联在兰州华林山革命公墓为李秀峰先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及全国一些著名作家巴金、李季以及李先生的生前好友送来花圈、挽联和唁电,悼念这位为人民的文艺事业勤勤恳恳奋斗一生的文艺家。

几十年来,李秀峰先生曾以笔名发表论文、诗歌、短篇小说多篇。他的作品,以散文见长,多取材于西北黄土高原,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且多以书信寄语的形式出现,似与读者娓娓交谈、读来亲切感人。1980年5月,甘肃省文联选编李先生的优秀散文12篇,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春天的声音》。这是时代的声音,党的声音,人民的声音,也是李秀峰的声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2:13 , Processed in 0.26495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