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傅介子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28 18:02: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傅介子(?—前65),西汉北地(郡治今甘肃庆阳西北)人,因从军征战获得了官职。那时,龟兹、楼兰等国都曾杀死过汉朝廷派遣的使臣,这些情况由西域传到了汉武帝的朝廷里,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傅介子当时任骏马监的官职,申奏朝廷,要求出使大宛等国,带着皇帝的诏书去责问楼兰、龟兹等国王。大将军霍光同意了他的意见。当傅介子来到楼兰国时,责问国王:“为什么要让匈奴人杀死汉朝廷的使臣?现在大兵将来,你总不会叫匈奴的军队抵挡吧!匈奴的使臣从这里去西域各国,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楼兰国王在傅介子义正词严地责问下,理屈词穷,表示愿意改邪归正,服从汉王朝的领导。并告诉傅介子,匈奴的使臣最近才从这里过境,去了乌孙国,途中还要经过龟兹国。傅介子立即赶到龟兹,像在楼兰国那样,又责问了龟兹国王,龟兹国王也表示服罪。傅介子在去了大宛之后,探听到匈奴使者又返回了龟兹,他赶回龟兹国。国王告诉傅介子说: “匈奴的使臣从乌孙国回到这里,现在还在他们的住处。”傅介子听后,立即率领他的随行将士赶往匈奴使臣的住处,把他们全部杀死。傅介子回到朝廷,将这件事的经过上奏朝廷,汉武帝拜他为中郎将,并将他从骏马监调往平乐监任职。

傅介子向大将军霍光进言:“楼兰、龟兹数次反复,若不杀一儆百、给以惩戒,他们是不会臣服的。我过龟兹时,见其国王容易接近,我愿意去刺杀他,把汉朝的天威显示给其他国家看。”大将军霍光说:“龟兹离我们太远了,不如去楼兰,你若有胆量,可以在那里试一下。”于是向汉武帝奏知后,就派傅介子前往。傅介子同100多名将士携带着金帛,扬言奉皇帝昭示,要给外国国王赏赐。他们到了楼兰国,楼兰国王不愿意接见傅介子。傅介子就带着人员,大大方方地离开楼兰国都,到了楼兰国的西部边界,然后请国王派来的翻译官捎话给楼兰国王:“我们汉朝使臣拿着黄金、绸缎赏赐西域诸国,国王你不来接受,那么我就去西面一些国家了,你可不要后悔!”说着,把带着的金帛拿出来给翻译官看。翻译官回去把这些情况报告给楼兰国王,国王贪图汉朝的礼物,就来边界面见傅介子。傅介子在帐外设宴,同国王坐在一起饮酒,并把所带的黄金、绸缎摆出给国王看。国王目眩神迷,畅怀痛饮,不一会便有了醉意。傅介子对国王说:“汉天子派我来私下里给国王说几句话。”国王就跟着傅介子走入帐内。这时,有2名壮士持刀从国王身后刺人,刀穿胸而过,国王未吭一声便倒而死。跟着国王来的官员和随从都吓得跑散了。傅介子通告楼兰全国: “楼兰国背叛汉朝,有大罪,天子派我来诛杀国王,现在应该立太子当国王。太子目前作为人质在汉朝国都长安,这次跟着汉军大队人马就要来了,你们谁敢妄动?谁要图谋不轨,立即灭掉你们这个国家,玉石俱焚!”在他的申告和处理下,楼兰国民众相安无事。待楼兰国国事安顿妥贴后,傅介子携带着楼兰国王的首级回到汉朝的宫廷。朝廷里的公卿、将军们都佩服傅介子勇敢、机智,为维护汉王朝的天威,立下了大功。所以汉武帝下诏书说:“楼兰国王安归,常在我朝和匈奴之间首鼠两端,并替匈奴当奸细,等汉朝使臣来了,就叫匈奴发兵去刺杀。先后有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3人,以及安息、大宛等国出使汉朝的使臣都被他们杀死了,并扣留了安息、大宛等国使臣的使节、印信和给汉朝的贡物,真是大逆不道、又违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按着朝廷的意图,持使节前去楼兰国诛杀了国王安归,把首级悬挂在皇城北门,是以正却邪、以直报枉,这与楼兰国其他臣民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不会侵扰你们。”

其后,朝廷封傅介子为义阳侯,赏赐食邑七百户。刺杀楼兰国王的两名将士也升补为侍郎。傅介子去世后,他的儿子傅敝有罪不能继承侯位,并将食邑也取消了。到了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大封功臣,又封傅介子曾孙傅长为义阳侯。到王莽败亡后,才绝封。(据《前汉书》七十卷)

傅介子以百人人虏廷,取番王首级如拾芥,没有过人的胆略和高超的智谋是办不到的,所以为世人推崇。他去世后,还葬故里。今庆城西塬石马坳有汉义阳侯傅介子墓。墓前原有石马、石羊、石虎、石人各一对,并有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游击将军张桓刻立的墓碑,碑文由吏部郎中姑苏都穆书写。石马坳因墓前有石马而得名。明代大文豪、邑人李梦阳在其《华池杂记》中也写道:“不宙陵,庆阳东山;傅介子墓,西山。”在庆城县县城北大街东面,有条短巷,原名“傅介子巷”人们简称“傅家巷”。据推测有3种可能:一是傅介子祖宅;二是傅介子出生地;三是傅介子生前家居此地。这个“傅家巷”的名称一直流传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修建庆城县宾馆时被拆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5:55 , Processed in 0.27469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