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兴周道的公刘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28 18:26: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公刘是周族人的先祖,后人称他为老公。公刘是后稷弃的曾孙、不宙的孙子。有人说公刘生于庆阳,有人说生于邰地(即现今的陕西省武功县境内)。后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有《诗·大雅·公刘》一诗为证。不过,按照有关史料和这首诗的内容看,公刘在其祖父不宙率族由邰向庆阳迁徙过程中还年青,到了公刘老年时,他才离开庆阳。按此计算,公刘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庆阳生活,因此,把公刘纳入庆阳人的范围也说得过去。

公刘是在其父鞠陶即周老王去世后,接替了周族部落首领的。公刘非常能干,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事。首先,他听从祖父不宙、父亲鞠陶的教诲,忠实地继承先祖后稷弃的遗德,继祖父、父亲之后,因地制宜,大兴农耕经济,使农耕生产的面积不断扩大,一直扩大到今陕西省的北部地区、甘肃省平凉地区以西的地区。我们翻阅这些地区的县志,上面均记载有公刘的名字和他的功绩,可见他推行农耕事业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其次,他还率领族人长途跋涉,自漆;。沮两地渡过渭水,到秦岭山区采来打磨工具的原料,用于建房造屋和其他方面,逐步提高周族人的生活水平。再次,他以德御众,深得民心。《诗·大雅·公刘》一诗,专门是歌颂他的,而且在每段诗句中以“笃公刘”三字起句。“笃”是厚的意思,“笃公刘”就是“忠厚的公刘”。“忠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公刘以“忠厚”待民,必然获得民众的拥护。在公刘的英明领导下,出外干事的,身带有一定资财;定居在家中的,储有丰盛蓄积。周族部落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吸引周围外族民众携家来归,使周民族不断壮大强盛。周民族的强盛,就是从公刘时期开始的,所以诗人们作诗来歌颂他的恩德。这首诗,就是前面提到的《诗·大雅·公刘》篇,也叫《笃公刘入不过,公刘时期的强盛是在不宙率族迁徙开拓、鞠陶承前启后的基础上兴起的,也是在其祖父、父亲的不断教诲之下形成的。公刘是站在不宙、鞠陶肩膀上的周民族的先期伟人。

公刘在他晚年的时期,因犬戎的不断南侵,使他在庆阳难以长期居住下去,便同其子庆都、孙子皇朴率众南迁,迁到了豳地,即今陕西省旬邑县和彬县的交界处。公刘最后去世在那里,葬于陕西省彬县龙高乡土陵村。

公刘从青少年开始,直到老年,在庆阳生活时间大约有六十年左右,时间很长。他在此生活的时间,就是周族人先期在庆阳生活的时间。公刘把他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庆阳先民,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庆阳人民不忘他的恩德;不但用诗歌颂扬他,而且以保护他生活过的遗址和修建庙宇的行动纪念他。据《庆阳县志》载:“在县城东北五十里,樊老庄东,腴田数亩,号天子掌,又名公刘庄,人莫垦者。相传为周发祥地。”又载:“公刘庙,俗呼老公殿,在庆城西南八十里高家坳,有宋邑人王庶撰写的碑文。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清雍正时贡生、邑人韩观琦《重修公刘庙碑记》曰:“宏化南原,去县治八十里有公刘庙焉。里名周都,良有以也,不知(左并右刃)(创)于何代?忆自庆节迁邠土,人思其德,立庙以祀,理宜然也。粤自不宙失职,来居于此。公刘其孙也,复修先业,务耕种,辨土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民赖其庆,故诗人歌乐其德。迄今朊朊周原,力勤稼穑,而黍馨香服畴食德者几千余年,则其德其功之深人人心者,宜何如也。时逢春社,里中人鸣鼓笛,奉牲以报赛,亦犹然朋酒羔羊,跻公堂而祝万寿之遗意也。”至今,庆阳人民祭祀公刘经久不辍,可见公刘的影响何等深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3:22 , Processed in 0.30489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