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末考据名家张国常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29 14:12: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张国常 (1836-1907),字敦五,号冬坞,兰州靛园寺人。清光绪三年 (1877)丁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以父老求终养”为由,辞职归里。张学识渊博,娴熟经史,讲学兰山书院20余年,“从学者甚众,为一代宗师”。张教学时,以端庄严肃闻名,在教学上侧重讲授考据学,引导学生考核辩证文宇音义及名物典章制度。张国常对科学技术的传播,也采取欢迎支持的态度。光绪十六年(1890),陕甘总督杨昌浚在兰州创设甘肃电报局,栽电杆,架线路,适逢旱情严重,部分绅民由于封建迷信,谣传是栽电杆破坏了风水所致,群议拔除电杆以缓解旱情。张以地方大绅身份出面解释劝说:“电杆与旱情风马牛不相及,尔等勿轻信谣传”,群情渐次安定,电信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光绪二十八年 (1902),甘肃各地改书院为学堂;三十一年(1905),下诏停科举,兴学堂,士大夫都对此迭出怨言,而张却认为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鼓励转入新式学堂的诸生去“读有用书以自振”,希望他们认真研究“韬略之用”,“械器之精,天算舆地之奥密,而深博殊方绝域声音文宇”。学成之后,服务于桑梓,使“僻处天末,瘠苦为海内行省冠”的甘肃富强起来。

张在教学之余,勤奋读书,潜心治学,精于考据,著述积数十巨册,其中有《听月山房诗文集》30卷,《重修皋兰县志》30卷,《甘肃忠义录》30卷,《土司蕃族考》1卷。《重修皋兰县志》是通体志书,张穷究典籍,调查地情,严密考证,编成此志,收录兰州纵横数百里、上下两千年的事物。人称此志“分图、表、志、传四纲,依类相从,有条不紊,旧志讹误,订改无遗,又始立方言、金石两目,义例谨严,文词渊雅,吾省名志也”。



清代书画大家唐琏



唐琏 (1756—1836),字汝器,号介亭,清嘉庆时皋兰(今兰州市)人,为兰州著名书画家。

他学书习画,非常刻苦,功力深厚,有意到笔随之妙。他的学生说他:“行年七十有余矣,且能日作蝇头千余宇,勤勤忘倦”。他的书法,古朴雅健,苍劲有力。楷书、行书和草书,“效法钟王,得其神髓”;篆书“专学李斯,肖其古朴”,而更“独饶秀逸之气”。他“尤善汉隶,特精小楷”,书法体形特异,号为“童子体”。他说:“学书不贵形貌,筋骨精神尚焉”,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他论画主张“骨格清奇,笔意生动”。他画的《秋山萧寺图》,尺幅中真有苍茫古秀、千岩万壑之势。《古木寒鸦图》,树身老状离奇,枝乱而整,简而有趣,寒鸦数十,姿态横生。其它画点染云山,随意挥洒,水木清华,生机盎漾,情趣横溢。清嘉庆时,国子监祭酒法式善对他画的《诗龛图》大为赞赏,称“眼空黄鹤楼,心荡洞庭水”。

唐琏除精工书画外,还以行医卖药自给,“淡饭充饥肠,读书务农圃”,自己刻有一方“淡泊明志”图章,并著有《松石斋集》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20:42 , Processed in 0.28053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