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凡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29 14:15: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凡个人资料:

1970年,出生于兰州。

1994年,与残响乐队合作,演出风格复杂的摇滚乐作品。

1996年,移居北京;创作《大法度》(Dharma’s Crossing)、《以身相许》等作品。

1997年,在广州居住,创作《离开……》、《知觉之门》等作品。

1998年,与乐队合作,在北京忙蜂、嚎叫酒吧做即兴音乐专场演出;

1999年,为实验话剧《似是而非》、《睡吧》配乐。

2001年,发表专辑《身体里的冥响》(出品:Sub Jam·铁托/Origin·本)

2002年,为小说朗诵会《斯巴达》配乐;

为实验电影《冬至》(An Anti Ant)(出品:Sub Jam·铁托)配乐;

2003年, 发表专辑《无限反复》(《斯巴达》配乐re-mix)(出品:Adopin·阿都品/Sub Jam·铁托)。

完成噪音专辑《车前子的诗歌》;

为实验话剧《审问记》配乐;

2005年,话剧《斯特林堡情书》配乐。

2006年1月,话剧《论黑暗是不存在的》即兴配乐。

2006年6月,发表《五行》(出品:Adopin·阿都品/Sub Jam·铁托)




王凡本人朴实、随和,全然没有传说中实验音乐人的‘端装’架势。‘泰迪黛斯’露天庭院芳香、悠然,“这地儿不错。”王凡‘嘿嘿’笑道,鸭嘴帽下稚气、通达。聊天中,愈加发现此人不拘常理,后来得知其母研究佛学几十年,他自小又在寺庙中长大,难免染上‘仙气’。问及过去,许多事含糊其辞,抱歉说记性不好,该忘的都忘了。一如被他扔掉的200多部作品,清空,以再接受新生转变。对他而言,声音到处都是,拿来就是一副作品。面对不远处传来工体整修的作业声,王凡说,“那就是噪音,你会觉得嘈杂难忍。而我的《无行》也是噪音,只是比较好听而已。”


1996年移居北京之前,王凡经历颇为丰富:参军、做电工、在PUB里唱歌。从最初做流行音乐起,到摇滚、实验音乐,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然而然的过度。在摇滚乐最辉煌的时候,王凡想过以此谋生,并有些奢侈的要发笔小财。可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大家都在效仿,对音乐没有概念。”而就在那时,王凡的脑袋里已迸出些许古怪的论调,“直觉的认为音乐里应该有六把吉他、四把贝斯、两套鼓。但当时他们都不理解,还说我傻。”说到这里,王凡乐了,“但事实证明,现在的摇滚乐确实就这么做的。”他觉得未来的音乐是由超声波和次声波组成的,人在瞬间听到后,会醒来(身体或心智的苏醒)。这番超前预想,在当时遭到唱片公司老总们的“哈哈”大笑,在他愣了足足五分钟后,决定与其划清界限,并固执的要在主流的外沿充当傻子。

合成器、电子琴、采样机是王凡最初布置实验音乐的工具,加之其独一无二的人声演绎,在音乐圈内也小有名气。“当时作品的风格有点类似DJ Shadow,Chemical Brother,算是有一定市场。”于是,沈黎辉的耳朵被吸引过来,并与王凡签约,准备照这路子为他发行专辑。真正的转变在不经意的实验中开始。当王凡用摩登天空预付的一万八千元买了台八轨录音机后,他惊奇的发现,音乐还能这样创作。期间,王凡又借鉴灰野敬二《手风琴》等声音艺术家的作品,不久,其首部完整的实验音乐作品《身体里的冥想》制作完成。被沈黎辉审核的下场却是:太过前卫,发行搁浅。

2006年6月,王凡第三张实验音乐专辑《五行》由Adopin·阿都品/Sub Jam·铁托联合出品。静谧、冥想是《五行》的听觉标识,业内口碑不错。然而RMB49元的单价也只在小众范围内出售,主流唱片店里难觅其踪。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做实验音乐的音乐人,王凡手中积累的作品若以唱片发行量计之,可达三十多张。这张于2002年已制作完成的《五行》,放至今时面市,与其说是无奈,不如乐观的见地:大众的聆听意识正日渐开放。


0.jpg (47.83 KB, 下载次数: 82)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16:48 , Processed in 0.28151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