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建华,1994年从事户籍工作,在平凡而重要的户政管理岗位上,她十二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窗口”展示了一个年轻女民警的亮丽青春。2005年4月,她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2005年6月被评为嘉峪关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8月,张建华第三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成为我省三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的第一人。她曾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公安系统模范卫士”、“全省公安系统严打整治斗争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
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两年的张建华,被调到嘉峪关市公安局建设路派出所户籍室当户籍员,虽说已从警两年,可户籍工作还是第一次接触,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她利用业余时间,加倍努力,学习有关户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向老同志和其他户籍员请教,掌握业务要领,在1995年的全省“人口信息微机管理”试点工作中,张建华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一份份核对户口底卡,又一份份录入微机,在规定的时间内,这个全市最大的户籍室,顺利完成了工作,并取得了辖区内人户一致、无一差错的好成绩。
派出所户籍室机构虽小,政策性却强,责任重大。这个小小的窗口,是老百姓与警察打交道最多的地方,是群众了解警察工作的一面镜子,是一个真正的服务窗口。在局、所领导的支持下,她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便于群众监督,她把各项规章制度、收费标准,装订上墙,使前来办事的群众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还设立了“文明用语”、“监督举报电话”等明示牌,增设便民椅,尽一切可能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最大的方便。工作中,张建华热情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手续齐全的立即就办,手续不全的耐心解释,争取第二次办成,不让群众多跑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是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即使有群众的不理解和误解,她也总是面带笑容,耐心解释。她还推行电话预约办理户口,为此,户籍室的门在节假日经常是开着的,户籍室的灯在晚上经常是亮着的。她热情耐心、认真负责的作风受到辖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很快,辖区的居民群众都知道派出所来了个能干、利落、服务好、态度好的户籍员。1997年,因工作成绩突出,26岁的张建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成了市公安局最年轻的“国优”。
2002年10月,张建华被提升为市公安局户政科副科长,2005年10月又升任户政科科长,张建华成了全市户籍员的“头”。虽说是领导,她还是和从前一样,依然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利益上,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不管有多麻烦,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张建华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予办理。市政府推行户口政策改革期间,一些居民子女因户口尚在外地,入学报名有困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确保孩子们准时入学,她积极组织户籍民警及时向群众宣传政策,帮助群众尽力办齐有关手续,加班加点地填表、审批。仅2005年、2006年两年时间,户政科就为7657名群众办理了各类户口迁移、变动事项。
居民身份证直接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为把身份证办好,使群众满意,张建华始终坚持服务第一的原则,设身处地地为市民解决换发中的困难,并公开向社会承诺办理身份证的时间不超过2个月。2006年,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全面启动,同时省公安厅下达了年底前完成7万张居民身份证的换发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张建华带领全体户籍民警和技术人员一道,加强技术培训,广泛宣传动员。在照片采集工作中,充分考虑各界群众尤其是“上班族”的时间要求,在节假日放弃休息,在工作日延时办公,并在派出所设立等候座椅,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同时,针对酒钢厂区工人倒班休息的现状,深入到车间班组,现场照相;为解决酒钢公司在兰州榆中钢厂和山西宏阳钢铁公司工作的职工的人像采集问题,又派出专门人员上兰州、去宏阳,上门服务,得到了酒钢(集团)公司的欢迎和支持。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嘉峪关市的换发工作位居全省先进行列,在全省起到了表率和“领头羊”作用。截至2006年年底,嘉峪关市已受理二代证92328份,完成省厅下达任务的131.9%。正是由于以张建华为首的全体户籍民警的努力,嘉峪关市的户政管理工作才位居全省先进行列。全市城区五个派出所的户籍室被评为“文明户籍室”,户政科被评为全省巾帼文明示范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