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房锋生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2-1 12:09: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十八年来,他,风雨兼程,立足山村教育;

十八年来,他,孜孜以求,伫立三尺讲台;

十八年来,他,呕心沥血,谱写教育赞歌;

他就是甘南州舟曲县北山村小学教师——房锋生。

就在笔者采访之前,房锋生这个名字已经在甘南州周曲县早已家喻户晓。十八年来,他跛着腿上山下山,蹒跚而行于家和学校之间的小路上,用残疾的柔弱之躯支撑一个风雨飘摇几近倒塌的山村小学的教师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北山村

北山村在立节乡北面海拔2500多米的山头上。那里干旱贫瘠,靠天吃饭,一条羊肠小道蜿蜒在陡峭的山梁上,是北山村人走向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北山村全村127户580多人,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解放前,那里没有一个人读过书。1965年,国家在村里建成了一所全日制小学。由于出入道路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学校是办一阵停一阵。

这便是房老师的家乡。

古有孟母三迁 今有校舍三迁

校舍搬迁对于地处都市,资金雄厚的学校而言,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情,然而,对于地处山区,条件恶劣的北山小学而言,那就是难上加难。房老师做到了,为了山里的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他历尽磨难,“三迁”校舍,让不可能变成可能,为孩子们筑造了一个更为牢固、温暖的“小巢”。

三次搬迁过程中,每一次都是障碍重重。最让房老师难忘的就是在进行的第一次搬迁的时候。当时的原校舍经历了27年风雨侵蚀,已成危房。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房老师开始租房办学。学生开始一天天的增多,租的房子明显拥挤,学校的经费又非常紧张,房老师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和开药铺攒下的钱来支付房租。然而就在这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全县乡级招聘的教师要被解聘,因此,取消了他的教师资格。屋漏偏逢连阴雨,房老师的父亲就在这时去世了,重重的挫折与磨难,他曾一度想过举家外迁。然而,看着山里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面临辍学的危险,看着乡亲们求助的目光,他决定留了下来,义务办学。这一留就是风风雨雨十八年,也就有了二迁校舍,三迁校舍……

山村里的“大学生”

应山里青壮年的要求,房老师办起了北山村有史以来第一所扫盲夜校。他白天带小学生,晚上给“大学生”们上课。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让他们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名字和简单的算术。54名没有上过学的中青年脱了盲,走上了致富道路。

笔者有幸听了一节房老师在扫盲班的讲课,教室里坐了十来个年龄不等的村面,小的也都二十来岁了,大的也年过五十,房老师认真地在黑板上写了几个蔬菜的名字,然后一字一板地用方言味浓厚的普通话为大家领读,“大学生”们很认真地跟着老师念着:白菜、黄瓜……相信看到这一幕的每一个人都会深深地被感染。

当笔者问及房老师这十八年来历尽辛酸磨难办学的最大愿望是什么,不善言谈的房老师很简单的作了回答: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多么朴实的回答啊!相信房老师这么多年来默默青春的无私奉献定能支撑起北山教育的一片艳阳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0:22 , Processed in 0.24644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