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栓科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2-1 12:13: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4年11月出生于甘肃平凉。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1984年6月毕业,同年9月进入北师大继续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周廷儒院士,1987年获硕士学位,6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4年获中国“第二届优秀青年科学奖”。1995年任首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1996年破格晋升研究员。

  1997年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2000年10月兼任总编。李栓科从198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到1997年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前,10年里,李栓科主要从事南极(4年)、北极(2年)和青藏高原(4年)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研究以及旅游科普工作,每年在野外的时间都要超过3个月,其中最长的一次是在南极—一年半。

神奇李栓科

从大西北农村走出的李栓科,从24岁起用10年时间考察地球的“三极”,4年在青藏高原,4年在南极,剩下的时间在北极。尽管现在他已经从一个出色的极地科学家转换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社长兼总编辑,但他的冰雪梦依然在继续。

  “青藏高原使我真正懂得了尊重别人”

  出生于甘肃平凉的李栓科对青藏高原有种家一般的难以割舍的感情,这也许是因为他自己就是西北人。

  四年的高原研究,李栓科收获最大的不是取得了那么多科研成果,不是被晋升为助理研究员,而是懂得了尊重别人。

  在藏区考察时考察队雇了一些藏民帮着搬运设备资料,在考察中,藏民与考察队员亲如兄弟,同用一个碗,同吃一口饭,因为队员们从心里就很尊重他们。遇到高山反应时,藏民会用最土的办法给你治疗,把砖茶和奶渣放在一起熬,然后让你喝下去,你不能不喝,因为你的生命就系在这上面。在藏区,甚至所有极度危险的地方,真诚不只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生存的基本,谁玩虚的,付出的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说这些话时李栓科的表情很严肃。

  “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尊重当地人给你的建议。”在阿尔金山考察时,考察队遇到了大批的野狼群,依照通常人的方式可能会采用开枪射杀的办法,但当地藏民告诉他们,射杀前面的狼,后面的就会跟进吃掉死狼,血腥味会引来更多的狼群,最好的办法是吓唬它们。因为狼怕火,科考队就将所有的汽油都收集起来,围成一圈点着火,使狼群不敢进攻。刚开始大家还觉得挺刺激,但到了半夜看着周围几千只绿莹莹的狼眼,就只有恐怖了。考察队整整与狼群对峙了一个晚上,天亮后狼群撤去才算解除了危险。

“为了团队,每个人都必须快乐”

  1992年,李栓科参加了中国的第九次南极考察队,考察队乘着从芬兰购进的“极地号”到达南极,这是李栓科第三次踏上南极大陆,这次他们要在南极呆上一年多的时间,经历南极的冬天。当“极地号”离开南极返航时,队员们流着泪挥舞着焰火送行,因为“极地号”的返航意味着他们将与文明世界完全隔绝,那是一种失去根基,甚至有点绝望的感觉。

  有这么一个说法:“在南极不越冬就不知道什么是南极。”其中的一层含义是,南极的冬天考验的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考验着人怎样在极端环境下不使自己崩溃。

  每天早晨大家都要准时起床,统一用早餐,谁没起来,大家就敲着汽车轮毂叫他起床,这样谁也不好意思让别人等,如果很久还不下来,就证明他有麻烦了,所有队员都会去看望他,“我们是一个团队,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倒下。”为什么非要一起吃饭,就是让人感觉到是一个集体,谁也不能少。

  在南极越冬,真正考验人心理素质的是怎样对付寂寞,每个人都要为了别人而快乐。

  每个人轮流讲故事,想到什么讲什么。一位六十岁的老队员为了让年轻人高兴起来,甚至连他的初恋、第二次恋爱都讲了出来,即便是这样,六个月以后所有的人都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再讲了。在南极,惟一可以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就是给家人打电话,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这里每分钟的话费是18美元,即使是这样简短的通话,科考队都在这边连上了喇叭,让大家都能听到别人家人的声音,“我们实在是太需要听到文明世界的声音了。”
  艰苦的南极考察结束已是一年多以后了,等李栓科回到家里时,他的儿子已经整整3岁了。李栓科说到这,我想起了在讲解幻灯片时,出现了几张南极企鹅的片子,这种被称为皇帝企鹅的极地动物在零下89度的严寒中孵化小企鹅,担任这一任务的却是雄性企鹅,孵出小企鹅后,企鹅爸爸还要用它光滑的大肚皮和两只脚保护,“这是世界生物中最伟大的父爱,我这么认为是因为当时我也有个一岁多的小崽子。”
“信念也能决定生死”

  北极科考队26人的队伍中只有6人有机会踏上北极点,当李栓科率领着这支中国人自己组织的北极科考队滑雪到达北极点时,他们使用的所有全球定位系统都找不着北了,于是李栓科举起枪朝天开了一枪,宣布到达北极点,他的这一举动在民间被广为流传。

  极端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帮助变得更为重要,因为谁也离不开谁。

  和青藏高原、南极比起来,北极更加危险,北极每天都在漂移,处处都在发生冰裂。当李栓科率领的考察队到达北极点后,他们选择了一个认为很安全的地方驻扎,没想到一夜醒来,他们发现营地离冰裂只有一步之遥了,就这样他们与死神在睡梦中擦肩而过。

  在北极考察时,李栓科掉进过白铁湖的冰洞,大家都以为他回不来了,第二天的国内一家大报还发了李栓科遇险的消息,妻子、朋友闻讯悲痛不已。没想到他竟能奇迹生还。回忆起这次遇险,李栓科说:“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惟一想的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为了减轻阻力,他扔掉了一切能扔的东西,甚至连上衣、裤子都脱了下来,他这样说:“在极端条件下,信念和求生技巧是一样重要的,都能决定生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0:03 , Processed in 0.44224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