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1

[复制链接]

993

主题

0

听众

1029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22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4-7
注册时间
2010-9-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海豚   发表于 2011-2-26 15:40: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河南农业大学 校徽

河南农业大学是农业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一所综合性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前身是成立于1912年的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目前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授予权学科,17个博士点,11个一级硕士点授予学科,63个硕士点。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烟草(行业)栽培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29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学校简介  河南农业大学,是农业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也是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省属农业大学。目前河南农业大学以“建设全国一流农业大学”为目标,勇抓机遇,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体目标  适度增加在校生规模,继续强化办学特色,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要继续保持我校重点和优势学科的国内领先水平,力争有新的学科或学科方向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一些关键指标达到全国一流农业大学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要培养或引进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要有在全国有影响的代表性成果;新校区基本建成,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生的生活条件有根本性的改善;管理体制更加科学高效。创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取得重大进展,学校成为一所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一所办学水平高、社会影响大、人际关系和谐、校园环境优美的大学。 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始终遵循两项原则,确保实现三大突破,精心实施五大战略,着力抓好九个重点。
  一条主线是创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两项原则是以人为本和质量立校;三大突破是实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办学条件的突破;五大战略是特色办学战略、改革推动战略、重点突破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和开放办学战略。九个重点是坚持学科龙头地位,强力推进高水平学科群建设;坚持培养引进并重,强力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强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强力推进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强力推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师资力量  学校占地4800多亩,教学行政用房284000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16000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23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2万册,电子图书82万册),建有千兆校园网。
     
图书馆

学校现有农、医、理、工、文、经、管、法、教9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一级省级重点学科,32个二级省级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点,63个硕士点,65个本科专业(方向)。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4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学校现有教职工1700多人。在1050位专任教师中,有双聘院士9人、中原学者1人、教授、副教授400多人;博士学位、硕士学位750多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3人,获国家“中华农业英才奖”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8人,国家骨干教师2人,省特聘教授8人,省管优秀专家3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9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13人,河南省骨干教师60人。在校学生2319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2人,硕士研究生1297人,本专科生15795人,各层次成人学历教育生6053人。
  学校先后主持完成了小麦、玉米、烟草、能源、泡桐、畜牧、农业科技开发等重大科研项目。每年承担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一半以上为国家和部委项目。近几年,学校先后获省部级以 上奖励200多项,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的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有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
省部共建  2009年11月10日,农业部与河南省政府在郑州签署共建河南农业大学的协议,这标志着河南农业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成为全国第一个省部共建省属农业大学试点。
     
农业部与河南省政府签订共建河南农业大学

按照省部合作共建河南农业大学协议,一是省政府把河南农业大学建设发展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加快河南农业大学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环境。农业部参照与教育部共建八所农业大学的有关政策建设河南农业大学,在农业科技工作部署、重大项目安排、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给予河南农业大学倾斜支持。二是省政府和农业部支持河南农业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大学生就业等方面为河南农业大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条件。三是省政府和农业部支持河南农业大学联合省内各类农业教育资源,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原则,组建河南省农业教育联盟。四是省政府和农业部支持河南农业大学发挥其在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建立以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河南农业大学为依托,省内农业科研单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的农技推广新模式。五是农业部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重视发挥河南农业大学的作用,在岗位科学家设置等方面给予倾斜。六是省政府和农业部进一步推动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强化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机制,促进形成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局面。七是成立省政府、农业部合作共建领导小组。
  合作共建协议签署后,省政府将按照协议要求,大力支持河南农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河南农业大学建设得更好、发展得更快,尽一切努力推动该校向全国一流农业大学迈进。
  2009年12月18日,国家烟草总局与河南农业大学签署《中国烟草总公司与河南农业大学战略合作关系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烟草总公司将与河南农业大学共建烟草学院,国家烟草总公司设立专项经费,每年投入1000万元为合作提供资金保障,将其建成烟草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双方将全面加强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和烟草行业烟草栽培重点实验室建设,同时还将组建特色烟叶研究室、现代烟草农业研究室等科技创新平台。
校区简介校本部(农业路校区)  位于郑州市文化路95号(农业路63号),是目前的主要的教学、生活区。校园内有完善的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各院系专业实验室、学校重点实验室、图书馆、游泳馆、操场等一系列学校配套设施。地处郑州市中心城区,交通方便快捷。 桃李园学生公寓  位于郑州市信息学院路与东风路交叉口南20米,是目前除校本部外最大的学生生活区,园内有9座宿舍楼、一座餐厅综合楼、两座教学自习楼。环境优美,住宿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第二生活区  位于郑州市信息学院路与农业路交叉口西北角,区内有3座宿舍楼。 第三生活区  又称双铺区,位于郑州市双铺路与丰庆路交叉口西20米,区内有一座宿舍楼。 建设路校区  2010年投入使用,地处郑州市建设东路,距离校本部8公里左右。校区及周围有完善的教室住宿区以及生活区。 龙子湖新校区  龙子湖高校园区是郑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农业大学新校区

位于贾鲁支河以南,东风渠、金水东路以北。河南农业大学等13所高校新校区沿龙子湖呈环状分布。 农大新校区位于东四环路西、祭城路北、文苑北路南、龙子湖内环路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新校区总用地面积1287847.1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1046298.1平方米,设计总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一期工程20万平方米计划于2011年7月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到时,近1万名学生将顺利入驻新校区,进行正常教学、生活、体育活动。2012年6月,二期工程建成,为百年校庆奠定硬件基础。 许昌校区  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新校区地处许昌新区,占地预计2000亩,即将建设的一期工程,包括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食堂等。2010年秋季投入使用。预计2015年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学生1.3万多人。
院系设置  
学院名称 开设本科专业(方向)
农学院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作物生物技术,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中药学
林学院林学,园林,环境工程,城市规划,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地理信息系统
牧医工程学院动物科学,饲料饲草,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动物检疫方向),药物制剂,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生物工程(动物生物工程),动物性食品质量与安全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
烟草学院烟草,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工程)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森林保护,动植物检疫(动物检疫方向),植物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
园艺学院园艺,茶学,设施栽培
河南省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发展与管理)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管理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项目管理,金融数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肥料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文法学院行政管理,法学,社会工作
理学院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专门化
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表演
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中加合作办学,中澳合作办学2个国际合作教育项目
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华豫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独立学院,地处河南省商丘市

学习生活     
公寓一角

学校的助学方式有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困难学生可以按照河南省教育贷款中心统一标准,每学年初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并可享受在校期间免息等优惠政策。
  学校有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以及十几种社会奖学金,如建行奖学金、王鸣歧奖学金等。
  学校对特困学生每人每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并设有大量勤工助学岗位。 
  河南农业大学是省内高校中最早实行学分制和网上选课的高校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通过校园网络选择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和自己感兴趣的任何课程。并在学期结束参加相应的考试或者测验以取得对应学分,只要在3-6年内完成所在专业规定学分即可顺利毕业。
  河南农业大学第二课堂建设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主题,坚持“丰富生活,增长才干,服务就业”的方针开展了一些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生活异彩纷呈,既有“百名教授,百场报告”,“三大球联赛,田径运动会”,校园十佳歌手等群众性活动,又有已经连续14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的大学生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双休日村官”挂职务科技副村长活动,志在服务三农,面向全省的科技点播台等特色活动,更涌现出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铜奖8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铜奖8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奖1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43项这样的二课精品活动。还有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艺术团,黄河文学社,大学生心理协会等数百个校院两级学生社团的百花齐放。通过这一系列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更多的实践锻炼,为将来走上社会铺平道路。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2年6月河南农业大学率先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2004年,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对大学生生创业中心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把“大学生创业中心”改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拓展成为面向全省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农业科技项目转让的中介,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训练的服务性机构。2008年,学校又进一步创新了大学生创业中心建设思路,在各学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分中心,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第三圈”阵地上,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平台,逐步构建校院贯通、校地互通、院地直通“一体两翼”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实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教育和实践,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和开发的有机结合。2009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日前视察我校时,对我们这种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做法大加赞扬。
  目前,中心拥有健全的信息网络工作环境和相对齐全的硬件资源,并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有效运行机制和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中心下设办公室、教育培训部、网络信息部、项目管理部和市场推广部等部门,并建有“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中心成员多数为在校学生。同时中心汇集了一批优秀创新创业的专家、学者,培养了大量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青年学生。中心所孵化的新视尔生物工程、三益美绿色生物制剂、华翔生物质能源、华景屋顶花园、亿能达制冷等项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市场运作。首批进入创业中心的牧医工程学院的张翰同学,先后两次在“挑战杯”全国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大奖,成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中惟一连续获奖的选手,2004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河南省当年获得此项奖励的唯一一位本科生。2008年牧医工程学院蒋大伟同学,2009年机电工程学院张寰同学也纷纷获得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中心的职责是:
  1.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广泛收集青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专家教授教学科研过程中的闪光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点,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发现和培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纽带,全面激活大学生知识的潜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3.协调和沟通大学生创新创业“三级”平台工作。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青年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优质服务。
  4.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第三圈”阵地加速青年学生知识转化为财富的步伐,不断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服务“大学生村官”两年后的分流。以基层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依托,进一步引导新农村建设一线的毕业生走向创业之路。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3:21 , Processed in 0.43542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