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阿历史

[复制链接]

70

主题

0

听众

80

积分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乡约币
728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2-22
注册时间
2010-4-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anzi   发表于 2010-7-5 10:59: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东阿,历史悠久,地势冲要,历来志家每多艳称。《山东通志》曰:“城头黄石瞰狼水以岩岩,渡口清河贯鱼山而浩浩”。旧《东阿县志》载:“东阿古之名邑也。会盟争战、废垒遗墟,见经史者不一而足”。东阿为南北冲衢,四通八达,东南依山,西北踞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以“东阿”名县,盖自秦始。名称含义及来历由其所处地理位置所致。其地处古代齐、赵两国边境,古济水今汶河在境内入大清河。(见《齐乘》、《山水》)东流与黄河平行入海。河曲形成大陵,故曰“阿”。阿有二:在赵者为西阿,在齐者曰东阿。(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据此可知“东阿”之得名与其地形特点密切相关,但命名的确切含义和年月,史籍缺乏记载。丁锡田之《山东县名渊源》载:“《尔雅》云大陵曰阿”。王先谦云:“西阿属赵,即葛城。”《史记》赵与燕会阿是也。今直隶安州。言东者,别与西也。《项羽本纪》大破秦军于东阿。则秦时已加“东”字矣。可见在春秋旧中国时“东阿”是齐国之阿邑。 说及东阿之历史沿革,夏、商、周及远古时代,无文献可考,据地下挖掘材料证明,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鉴定,香山遗址属仰韶文化,青冢子、王集遗址属龙山文化。这就是说,在新石器时代,东阿地区已有人类生活其间。(见《中国历史图集》册一) 汉时,东阿、谷城并属东郡(见《汉志》、《史记》。汉高祖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东阿、谷城二邑并建,各据一城。东阿城在今阳谷县境内的阿城镇;谷城在今黄石山同步的东阿镇。北齐时去谷城入东阿,谷城遂不置,城渐成废墟。北宋开宣二年(公元969年),因避水患,东阿县城迁往南谷镇,即今东平县的旧县镇,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又迁到利仁镇,即今旧县镇的大吉城村。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山洪为患,城池损坏,县令耿居正又将县城迁往新桥镇。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知县朱真为躲避水患将县城从新桥镇迁到今东阿镇,筑墙挖河,坚城固垒,使县城初具规模。明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知县秦昂又增修楼堞,开拓关厢,深凿隍堑,更甃砖石,使县城越发宏伟壮丽,城楼五座,城有五门:东门门楣书“少岱”二字,为“少岱门”;西门为“平安门”;南门为“聚宝门”;北门为“清溪门”;东南门为“天地门”。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知县田乐、白栋相继增修。城内狼溪河贯流其中,将城一分为二。桥跨河上,东西两岸各建门楼一座,以司启闭。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知县郑廷瑾重修东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知县张晋奉文兴修,至五十九年竣工,城垣楼堞,焕然一新。并於桥西头汲水处建栅栏门一座。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黄河水漫溢,狼溪河不能宣泄,冲刷河东崖城墙四十余丈。知县杨希贤重修并加固。中华民国时期亦有补修城墙和重修大桥及东西两门之痕迹。日寇侵占后,虽一再修补,但民众怀着亡国之恨,不愿为之出力,因之其效不大。战争和水患的破坏,使东阿县城现已成为废墟。城中居民全部迁出。目前只存有东门的城楼残址。那残缺不全的石基土墙、青砖拱门和满脸倦意的灌木杂草,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是自夸还是自悲,人们不得而知,就象一幅充满古意的苍凉画供人观赏品味。两城中间的那座大桥亦然存在,只是由于多年的风吹雨打,洪水的冲击,长期的负荷,战争的破坏,越发显得苍老。现在,它是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愿它能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人民群众的爱护下,生命永存,因为它是东阿的标志,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一本很好的教课书。

0

主题

0

听众

5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3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7-6
注册时间
2010-6-12
沙发
ummvixf   发表于 2010-7-5 16:11:24 |只看该作者

. . . .

.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5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4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7-6
注册时间
2010-6-12
板凳
dqkVnLRW   发表于 2010-7-5 23:02:44 |只看该作者

^_^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47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4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7-6
注册时间
2010-6-12
地板
DJ乐乐   发表于 2010-7-6 05:18:27 |只看该作者

. . . .

.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15 06:04 , Processed in 0.30586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