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名家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30 23:41: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名家”这个名称译成英文时,有时译作诡辩家,有时译作逻辑家,或辩证家,名家与这些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名与实的关系,从逻辑上讲,中国古代名与实的对立,很象西方的主词和客词的对立。

名家在古代以辩者而闻名,名家的人提出一些怪论,乐于与人争辩,别人否定的,他偏要肯定,别人肯定的,他偏人否定。他们以此为乐,代表人物有邓析、公孙龙、惠施(庄子的好友)。

1、邓析:辩者本来是讼师,邓析就是最早的讼师之一。他是春秋末年的法律专家,郑国人,以帮助人打官司闻名遐迩。《吕氏春秋》中有个故事。说郑国发大水,淹死了一个富人,尸体被人捞了去,富人的家属要求赎尸,但捞尸体的人要钱太多,富人的家属就找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不要急,他不卖给你,又卖给谁呢?”捞尸体的人也找邓析出主意,邓析又说:“不要急,他不找你买,还能找谁呢?”由此可见,邓析的本领在于对法律条文的咬文嚼字,在不同的案件中,作出不同的解释,而不管法律的精神实质,他是只重“名”而不讲“实”的典型。他是名家的先驱,又是法家的先驱,可以说是一个与孔子同时的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可惜他和“鲁之闻人”的少正卯一样,被当权派所杀。

2、公孙龙

赵国人,他曾为平原君的门客,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辩者。他的观点散见于《名实论》、《指物论》两篇。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他的“白马非马论”和“离坚白辩”。

据说,有一次他骑马过关,关吏说“马(名)不能过”。公孙龙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从内涵上讲,“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动物加上颜色。从外延上讲,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如何,而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相应的颜色。

公孙龙诡辩说白马非马,实际上是他把白色和马形分离为二的说法,马在他那里只是个抽象的概念,而且他认为只有这个抽象的马才是真正的马,这样,就不仅白马不是马,其他红马、黑马都不是马了。他的根本错误在于割裂了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说白马不等于一般的马,这并没错,但因为一般即寓于特殊之中,共性即寓于个性之中,“马”即寓于具体的白马、红马等等之中,无色之马在现实中是没有的。

他的“离坚白辩”就更是离奇了。他把白色的硬石头弄成“离坚白石”,说是用眼看见白而不见硬,硬就没有了;用手摸只摸到硬而摸不到白,白就没有了,其实,在我们用眼看的时候,的确看不到硬,但并不能说硬就不存在了,当我们用手摸的时候,也的确摸不到白,但白同样存在。他的错误是在于,把物的属性看成是依于人的感觉而存在,而不是自己存在,同时又否认了知觉对于五官感觉的综合能力。知觉告诉人:这是坚石、白石,但坚石、白石并不能因此分而为二。

他还有诸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和“飞鸟之景(影)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的命题。第一个命题,在观念上,半永远可以再分为半,但在实际上,量变为质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多次以后,就不可能再分为半了,那就进入了微观的领域,就不是棰之半的问题了。第二个命题,如果说鸟动而影也动,不是影自己动,还不算错,可是要说影自身也不动,就是把运动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分割开了。运动是又行又止,又是不行不止的。飞鸟之影和箭头的前进,在一每刹那,它都是在此地又不在此地,在此一点又离一点,行与止是辩证的统一,不行,就没有运动,不止,没有任何空间,也就没有运动,运动就是连续性和不连续性的统一,公孙龙把二者的关系割裂开了。


公孙龙所讨论的大部分是逻辑和认识论的问题。他的哲学思想中有唯物论的观点,也有唯心论的观点。在“名实”问题上,他坚持了唯物论,他的唯一贡献是提出了名与实、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但他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3、惠施

战国时期宋国人,与庄周同时,而且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齐物论者,以不齐为齐。他曾做过魏国的宰相,主张联合齐、楚抗秦,但他从不处理具体政务,没有什么政绩留下来。他对世界的基本观点是“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其中,“至大无外”可能是指整个宇宙。“至小无内”,可能是指构成天地万物的质点,有人把它说成原子。也就是说,在惠施看来,整个宇宙是由“小一”构成的,是一个统一体,所以叫做“大一”。但它又是可分的,分到最小质点,不能再分了,所以叫喊“小一”。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话都有毛病。“大一”至大无外,宇宙就是有限的了。“小一”至小无内,就有了不可再分的粒子。而我们现在的观点是宇宙是无限的,而最小的粒子也可以再分为中子、质子等。当然,我们不能对两千年前的惠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他对“天一”和“小一”的关系,还多少做了具有合理成分的解释。拿两个具体的事物来看,它们都是由“小一”构成的,这是它们的同。但构成它们的“小一”的成分不同,这是它们的异。它们之间的同异,和整个宇宙的同异比起来,只是小同异。至于宇宙万物,则是“毕同毕异”。它们都由“小一”构成,这是它们的毕同,各物的“小一”成分不同,天地间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这是它们的毕异。这和两物之间

的小同异比起来,可就大多了,所以叫大同异。用今天的观点来说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

名家的伦理观念并不构成体系,所以我们略去不讲。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18 17:21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