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快书传统书目考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听众

14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3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7-9
注册时间
2010-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山东快书   发表于 2010-7-9 11:57: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山东快书传统书目考

  《东岳庙》
  又名《武松赶会》,江洋辙,故事不见于《水浒传》。


  内容写东岳庙武松自少林寺学艺回到家中,听说东岳庙起会,会首恶霸李家五虎抢男霸女,横行乡里。武松不顾兄长阻拦,独自赶往东岳庙,欲除五虎。恰逢五虎之一的“瞎炮仗”调戏民女。武松打跑“瞎炮仗”,救下民女。瞎炮仗搬来兄长金枪李贵等四人,率领众打手围攻武松。武松退到木料行内,以榆木梁为兵器抵挡群敌。时小霸王周通贩卖生姜,路过东岳庙,加入战团,帮武松打退众恶奴。武松打死李家五虎,为民除害。


  最早的“武老二”书目仅仅包含《十字坡》、《石家庄》、《闹公堂》、《闹南监》、《快活林》等几个段子,并没有《东岳庙》这个这个中篇,仅是在《石家庄》中,石秀之父询问武松来历,和《闹公堂》中州官过堂时,武松以倒叙方式提及。后来有的艺人单独抽出来做一段节目演唱,到铲除李家五虎结束,中间少有枝蔓。高元钧(绰号“高大鼻子”)、杨立德(绰号“杨小麻子”)演出本,虽涉及小霸王周通相助,但点到而已,基本仍是两回书的路子。民国十四年(1925年)前后,山东快书艺人于传宾(绰号“于小辫儿”)、周侗宾、傅永昌(绰号“傅大回头”)三人在泰安演出时,因连阴雨被困在客店内。由于传宾提议,三人各抒己见,共同讨论,最终将《东岳庙》扩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中篇作品。又因周侗宾追随名艺人戚永立(绰号“镇三江”)多年,走南闯北,熟悉地理,将《贴报单》一折由原来的几十个地点扩展到近二百处,并搀入拉腔的贯口唱法,演出时大受欢迎,传唱至今。之后,高元钧、杨立德等人也将《贴报单》吸收到自己的唱词中,并各有发展。


  山东快书艺人刘同武表演的《东岳庙》独具匠心,其细节处理多与他人不同。如武松一开始打的不是“瞎炮仗”,二是老四“不漏汤”。冲突的发生地点也不是在会场上,而是在庙门口,围绕东岳庙内外展开故事,与书目题名密切相关,显得更为贴切。天津艺人金文声在故事的结尾,加入梁山发兵下山的内容,并将传统鼓书中常用的人辰辙“白马将军赞”移植至故事情节中,别具一格。


  《景阳岗》
  又名《武松打虎》,江洋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岗武松打虎》。


  内容叙武松打死恶霸李家五虎,逃至柴进庄上。后因思念兄长,辞别柴进回家探亲,途经景阳岗,在岗下酒店连喝十八碗好酒。武松欲离店过岗时,被酒家拦住,告知景阳岗上有猛虎伤人。武松不听劝阻,执意过岗,乃至山神庙见到阳谷县告示,方信真的有虎,决心打虎为民除害。来至山高林密处,酒劲上涌,睡倒青石板上。一声虎啸,武松惊起,见猛虎扑来,武松与虎展开搏斗,几经周折,方将老虎摁住,踢打一阵,将虎制死。


  第一位亲自改编《武松打虎》故事的快书艺人为刘同武。其中打虎的处理,并不是照搬《水浒》原著中的“三拳两脚将猛虎打死”,而是处理为武松按住老虎后,将虎举起,撞在山坡石壁上摔晕后,拳打脚踢而死。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高元钧在肖亦五、马立元的帮助下,参照《水浒》中有关武松打虎的故事,重新改编了《武松打虎》,演出受到欢迎,且灌制唱片,影响极大。高版《武松打虎》唱词精练,动作潇洒,尤其以拟人化的巧妙手法让虎与武松展开对话的情节,更是神来之笔。


  该唱段气势恢弘,语言夸张,人物形象鲜明。高元钧弟子孙镇业、武汉卿等皆精于此段。



  《狮子楼》
  又名《阳谷县》、《怒杀西门庆》,江洋辙。

      故事取材于《水浒》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送丧,供人头武二设祭》,情节有所发展。

  情节紧接《景阳岗》,叙武松打死猛虎,受到阳谷县县令赏识,被提拔为六班都头。一日在大街上巧遇哥哥武大,并被武大带回家中。一日风雪,武大出门卖炊饼未归,武大之妻潘金莲春情荡漾,趁机挑逗武松,遭武松痛斥。后武松辞别武大,去汴梁公干。归来时被潘金莲告知武大已然病逝。武松心生疑惑,从团头何九、小贩郓哥(一作淘气)处问出真相,得知武大实被潘金莲伙同奸夫西门庆毒死,大怒,上堂鸣冤,被县令驳回。武乃设灵堂,亲自审问潘金莲,灵前将潘氏杀死,又手提人头赶往狮子楼,斗杀西门庆。


  1944年,傅永昌在济南听到单弦艺人王凤久演唱《挑帘裁衣》,很感兴趣,从王处求得唱词,改编为山东快书演唱。因情节缠绵拖沓,演出效果不是很好。傅得于传宾指点,避开西门庆与潘氏勾搭成奸的“十分光”不唱,将情节直接处理成武松公干回来,得知哥哥已死,使故事更为紧凑抓人。傅永昌曾将《狮子楼》唱词交于另一位山东快书艺人邹永学,由邹带往西安演出。后来,杨立德从邹永学处得来此书,但最初因故事题材与艺术形式风格不够协调,杨很少表演此段。


  之后,高元钧对《狮子楼》这个回目做了大幅度的改造。原唱词的下半部分,有西门庆、潘氏、王婆饮筵作乐的情节,内容趋于淫秽。但是如果仅仅采取删“荤口”的方法,整个回目将不复成立,而且影响以后情节的展开。高元钧在保持原故事主题不变,人物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情节进行了重新改写,保证了《狮子楼》这个作品的完整性。与此同时,杨立德也在《狮子楼》原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增删改动工作,如将“杀嫂”一折处理为潘氏起初并不认帐,而是激武松去狮子楼找西门庆,妄想借西门庆之手除掉武松。这样,即避免了先后两次杀人情节的重复,又使得潘氏狡猾、毒辣的的人物性格更为突出。



  《十字坡》
  又名《武松打店》,梭波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情节有所丰富。


  写武松报兄仇后被判刺配孟州,途经十字坡,闻听樵夫言讲当地有黑店,欲除之。当夜宿于孙二娘与张青所开店中,先后识破人肉包子与蒙汗药酒。后武松假装昏迷,待孙二娘将自己背入后房,方与孙搏斗,孙二娘非武松对手。张青赶至,问出武松为打虎英雄,二人遂订交。


  山东快书《十字坡》为历代山东快书艺人盛演书目,唱词相传为李长清创作。老艺人周侗宾、傅永昌谈:清道光六年(1826),有落第举子36人(有的说十余人),归途雨阻临清,为发泄胸中愤懑不平,以当地流行的武松故事编写成唱词数段,《十字坡》就是其中一篇。原唱词曾存在荤口内容,如“半吊子”骂街叙述其妻被人强奸,及孙二娘背武松去后院宰杀,武松阳物勃起猥亵孙二娘等处。20世纪30年代,高元钧联合杨立德、傅永昌等艺人摈弃荤口,将唱段中的色情内容剔除。


  多数艺人演出连本《武松传》时,习惯将《十字坡》放在《石家庄》后。刘同武认为,孙二娘开的是黑店,不可能距离孟州太近,故应先唱《十字坡》,后唱《石家庄》。


  《石家庄》


  又名《八岔路》、《武松装媳妇》,江洋辙。故事不见于《水浒传》。
  写武松在十字坡辞别张青、孙二娘,起解孟州。途经石家庄,闻知江南大王方腊之弟恶霸方豹,因看中石秀之妹石桂香,即将抢亲。武松决意为石家解难,遂找到石秀之父石员外,说明来历,男扮女妆,代石桂香上轿成亲。花轿抬至方家,武松杀死方豹的两个妹妹,恶斗方豹,最终将方豹活劈。


  山东梆子有《平霍林》一剧,描述武松打抱不平,杀恶霸救姑娘的故事,概山东快书《石家庄》唱词即根据该剧改写。另有一说,《石家庄》实为《桃花庄》中鲁智深装姑娘痛打小霸王的故事改编而来。山东民间亦有此故事流传。该唱段故事情节虽较为简单,但武松吃饭、化妆姑娘、坐轿难受,以及轿夫被压得洋相百出等种种细节,描写极为夸张风趣。


  原词有色情内容,如武松在石小姐面前丢丑及在花轿中手淫等处。20世纪40年代初,高元钧、杨立德等演出该段时将“荤口”内容剔除。
  此书亦为历代山东快书艺人盛演书目,于传宾、高元钧、杨立德演出各有特点。1957年6月,傅永昌曾以此段演出于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获演唱一等奖。


  竹板书东北二人转亦有此曲目,内容稍有区别。



  《闹当铺》
  江洋辙,内容不见于《水浒传》。
  写武松充军至孟州城外,遇老妇人坐地哭诉。武松上前一问,方知老妇进城当当,遭当铺掌柜欺凌讹诈。武松一怒之下,大闹当铺,将自己皮袄、蚊帐高价当出。
  早期山东快书书目中并无《闹当铺》一段,仅在《闹公堂》、《闹南监》唱词中提及武松当当一事。20世纪中期,黑龙江省山东快书演员黄枫根据同名太平歌词整理改编《闹当铺》,后被收入《武松传》(高元钧演出本)及《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该唱段影响相对较小,少有演出者。


  《闹公堂》
  江洋辙,故事略见《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震平安寨,施恩义夺快活林》。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发展。
  叙武松由董平、薛霸押解,发配至孟州。州官施君方升堂审问,嗔怪二解差在路上耽搁时间过长,被董平巧言应对。后唤武松上堂,问明武松来历。审问过程中,施与武松发生冲突,试出武松胆量过人,又得知其人乃是打虎英雄,心中暗自赞叹。
  《闹公堂》亦是山东快书早期曲目之一,周侗宾、邱永春(绰号“活武松”)、高元钧、杨立德等皆擅演出此段。


  《闹南监》
  江洋辙,故事不见于《水浒传》。
  情节紧接《闹公堂》,叙武松被州官押在南监,武松与众囚犯互道来历。时有狱卒催命鬼、活阎王进监勒索犯人。武松以当票戏耍二人。二狱卒被激怒,欲致武于死地,被武制服。
  该唱段也是山东快书早期曲目之一,相传为李长清创作。原词中有少年犯人向武松叙述自己奸杀民女案件的内容,内容淫秽。20世纪40年代后,“荤口”内容被逐渐剔除。
  杨立德擅演此段,风格火爆炽烈,为杨代表作之一,曾有唱片出版,影响较大。1957年6月,杨立德以此段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获演唱一等奖。



  《摔杯计》
  又名《安平寨》,江洋辙。故事不见于《水浒传》。
  情节紧接《闹南监》,写武松制服二狱卒,州官施君方之子施恩至,与武结拜为兄弟。施君方设筵款待武松,席间,按父子事先定好的计策,由施恩失手打碎酒杯,施君方佯打施恩,被武松拦下,问明原由。施君方才道出施恩酒店被蒋门神霸占一事。武松决意替施恩夺回酒店。
  《摔杯计》故事情节虽为《武松传》不可缺少的一节,但因其情节上连下挂,且无明显冲突,一般不作单独演出,多与《快活林》连演。
  
    《快活林》

  又名《醉打蒋门神》,江洋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震平安寨,施恩义夺快活林》,情节有发展。
  写武松至快活林找蒋忠寻仇,欲夺回蒸酒馆。路遇地痞金四。武松痛打金四,命金带自己去找蒋门神,不料金四趁机逃走。武松因追金四,误入赌场,众赌徒欲讹骗武松,反被武松将财物赢尽。蒋忠之子(一作其侄)蒋郎调戏民女,被武松撞见,将其活劈,又至蒋忠酒馆,故意滋事,将蒋忠之妹蒋三娘戳入酒缸。蒋忠赶到,与武松展开搏斗,不敌,被武制服。蒋答应立即将酒馆交还施恩,永远离开快活林。


  《快活林》亦为山东快书早期曲目,颇有影响,历代艺人在传唱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丰富与改编,李合钧(绰号“小胡椒”)、于传宾、周侗宾等均喜演唱。因原词中蒋忠出场太晚,显得枝蔓过多,难以环环相扣,故高元钧演唱时尽量加以压缩,杨立德则多唱《打金四》一段。


  《快活林》中提到的武松押宝情节,曾被于传宾、傅永昌等移至《东岳庙》中表演。



  《调虎计》
  又名《诓军计》、《美人计》,江洋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情节有发展。
  武松制服蒋门神,替施恩夺回酒馆。蒋伙同岳父张团练,买通张督监,设计陷害武松。张都监将武松请入府内,并委武为军领,教官兵演习枪棒。八月中秋,张都监邀武松饮酒赏月,命歌女玉兰作歌,又提出将玉兰送与武松为妻,武松大醉。时过半夜,武松酒醒,听外边大乱,有人高喊“捉贼”。武松奔出拿贼,遭蒋门神暗算,被缚。张都监诬武松为盗,将其送交知府衙门治罪。施恩上下打点,知府乃判武松刺配恩州。


  20世纪40年代之前,多数山东快书艺人演出《武松传》只能唱至《快活林》。刘同武凭借自己多年的演出经验,以于传宾所授唱词为基础,参考《水浒传》及民间传说及相关戏曲、曲艺作品,经过多年艰苦实践,在《快活林》后,续编《调虎计》、《飞云浦》、《鸳鸯楼》、《张家店》、《蜈蚣岭》、《白虎庄》等章回,丰富了山东快书曲目,也对之后其他演员的创作、表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调虎计》一般与《飞云浦》连演,罕有单独演出者。



  《飞云浦》
  江洋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情节有改动和发展。
  蒋门神买通解差郑该死、霍不长,商定在押解途中害武松性命。行至飞云浦桥头,二解差动手。武松崩枷断镣,打死二人。早已埋伏好的蒋门神众徒弟一涌而上,不敌武松,被武松打散。
  山东快书《飞云浦》亦是刘同武整理创作,并为刘代表曲目。1958年,刘以此段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时已年过六旬,仍可上台表演打飞脚、抢背等高难度动作,开打来往招式潇洒自如,受到观众及同行一致好评。


  《鸳鸯楼》
  江洋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三十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武松趁夜色回到孟州,由后墙跳入都监府,先后杀掉槽头、更夫及歌女玉兰,得悉张都监、张团练及蒋门神正在鸳鸯楼上饮酒。武松闯入鸳鸯楼,杀死三人,又将张都监全家杀光,并蘸血于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而后逃出孟州。
  《鸳鸯楼》唱词为刘同武创作,今孙镇业常演。


  《张家店》
  又名《返十字坡》,梭波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三十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情节有改动。
  叙武松血溅鸳鸯楼后,逃出孟州,来至十字坡张家店内。张青、孙二娘夫妇将武松藏在店中。孟州武官皇甫德搜查张家店,被孙二娘巧言蒙混。皇甫德兵围十字坡,武松改扮头陀,与张、孙一同杀出张家店,刀斩皇甫德。
  刘同武根据《水浒》小说改编,原唱词为江洋辙,情节较简单。后高元钧及其弟子孙镇业等,在刘版基础上加以丰富,改唱词为梭波辙,并加进皇甫德搜店一段,使故事情节愈发曲折,矛盾冲突更为激烈。


  《蜈蚣岭》
  梭波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三十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情节有改动。
  叙武松假扮头陀逃奔二龙山。途经蜈蚣岭,听说当地关王庙内恶道王飞天及凶僧生铁佛强抢民女,滥杀无辜,遂闯上山去,来至关王庙内与二寇展开搏斗。经一场恶战,杀死僧、道二人,为民除害。
  刘同武根据《水浒》小说改编,原唱词为江洋辙,故事情节与原著出入不大。后高元钧、孙镇业参考刘同武口述本进行改写,变江洋辙为梭波辙,又加入生铁佛这一反面人物作为武松的反衬,使情节更为紧张,人物性格较刘本也更为鲜明。
  联珠快书亦有此唱段,唱词与山东快书版差别较大。


  《白虎庄》
  江洋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武松冒雪赶奔二龙山,路遇酒馆,吃酒时因争抢菜肴,与孔亮发生争执。孔亮不敌,回庄邀人。武松醉卧雪中,被孔明、孔亮弟兄捆至白虎庄上。时宋江客居白虎庄,认出武松,众人遂尽释前嫌。
  刘同武创作演出。


  《二龙山》
  江洋辙,故事为高元钧、孙镇业等根据《水浒》故事敷演而成。叙武松行至二龙山,欲与二龙山寨主鲁智深玩笑,遂于山下破口大骂。三寨主曹正出战,被武松战败。鲁智深下山大战武松,二人难分高下,武松亮出身份,与鲁相认,同上二龙山聚义。
  《二龙山》一段无明显矛盾冲突,气氛轻松欢快,在整部《武松传》中独树一帜。《武松传》至此全本结束,但据老艺人回忆,尚有“武松、晁盖梁山比棍”、“武松应誓,为方腊飞刀所伤”等故事,因情节荒诞,被当时之艺人所淘汰,现已失传。


  《李逵夺鱼》
  又名《闹江州》,言前辙。取材于《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写宋江发配江州,与戴宗同往酒楼饮酒,结识黑旋风李逵。为增菜肴,李逵到江边买鱼,因身上无钱,被渔人张顺骂作讹鱼无赖,李逵怒而夺鱼,与张顺拳脚相搏。在旱地张顺不是对手,便引李逵上船打斗,乘势将船踩翻。李不识水性,在水中不敌张顺,险些丧命。幸宋江赶到解劝,李、张二人结为朋友。京韵大鼓亦有此唱段。
  山东快书的《李逵夺鱼》最早为清末由山东大鼓鼓词移植而来。1956年,山东省戏曲工作组在高元钧、周侗宾等人口述稿的基础上,结合山东大鼓唱词,重新整理了这个段子。当时的整理者认为,《李逵夺鱼》原词对李逵这一农民英雄形象有所歪曲,把李逵写成了一个酗酒讹人的无赖。且前半部宋江起解见戴宗一节所占篇幅太长,主人公李逵出场太晚,唱起来不紧张。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整理本删去了宋、戴相认一段,直接从李逵写起,同时吸收了周侗宾唱词中的李逵赠金情节,不但正面地突出了人物,而且也为买鱼没钱暗伏一笔。整理本故事紧凑,情节细腻,在山东快书唱段中属上承之作。
  该版整理完成后,由杨立德多次试演定稿,并随后出版了单行本。1959年9月,收入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山东传统曲艺选》。



  《大闹马家店》
  又名《大关西》,一七辙。
  叙五代时,马家店店主马世岐称霸关西道,为害乡里。赵匡胤闯荡关西,与柴君贵(即后周世宗柴荣)、郑子明、张广远、苗光义等四人结为兄弟。五人因穷困潦倒,又发现马世岐欺压良善,罪恶累累,决心为民除害,遂设计将砖瓦、石块装满木箱,伪装进宝人,将小车推入马家店,待吃喝完毕后,谎称自己丢失珠宝,与店内打手发生冲突。五人大闹马家店,最终马世岐被郑子明打死。
  山东快书《大闹马家店》系由山东落子唱词改编、丰富而来,为山东快书早期书目之一。杨立德回忆自己年幼时,曾由叔父杨凤岐传授此段开蒙。
  原唱词夸张生动,富有气势,惟打恶霸马世岐来由叙述不清。1956年,经曲艺学者张军整理,对店主恶行加以补充,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9年9月,收入《山东传统曲艺选》。之后山东快书快书演员演出此段时,虽路数各异,但多以此版本为基础,强调赵匡胤、郑子明等人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英雄形象。独高元钧《大闹马家店》录音,在赵匡胤等弟兄五人落拓、无奈的狼狈相上下足了功夫,风格俏皮滑稽,别具风味。


  《鲁达除霸》
  又名《小关西》,一七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情节有改动。
  叙绰号“镇关西”的肉贩郑老虎因贪图民女金翠莲貌美,意图霸占,将金父母害死。金逃出郑宅,靠卖唱为生。一日,在酒楼遇见鲁达,向鲁哭诉遭遇。鲁达打抱不平,收金为义女,并携金赶往郑家肉铺寻仇。鲁进店后,一再刁难、辱骂郑老虎,郑惧怕鲁达势力,忍让再三,但终被激怒,与鲁发生冲突,被鲁活劈。
  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均有此曲目,山东快书《鲁达除霸》即是由山东大鼓唱词移植而来。原唱词为五回,篇幅较长。其中郑屠逼婚一段,原词中金翠莲答应与之成亲,间有不健康描绘。后高元钧将其压缩为一回并剔除“荤口”内容。1949年6月,高元钧在上海大中华唱片厂灌制《鲁达除霸》唱片。其时,因内容为鲁达故事,无法再以“武老二”命名艺术形式。高在厂长吉抗联及何曼、吴宗锡等人帮助下,根据其艺术特色、发展历程,正式将其定名为"山东快书"。
  《小寡妇上坟》
  窈窕辙,由姊妹曲种移植而来,山东琴书河南坠子唱词均与之极为相似。叙一位青年寡妇在给丈夫上坟时,在坟前哭诉自己被公婆、小姑欺凌虐待,及被本村流氓调戏的遭遇。西河大鼓、拉洋片等亦有同名曲目,但情节与山东快书唱词存在出入。
  北京刘洪滨常演。
  《打黄狼》
  又名《打狼段》,江洋辙,根据寓言故事《东郭先生》改编。
  宋时,东昌府举子傅恒昌进京赶考,徒中遇行狼口吐人言,言说自己被猎户追赶,一旦被杀恐山中老母也难保姓名,求傅救之。傅深为怜悯,将狼藏入书箱,瞒过猎户。黄狼脱险后,反欲吃傅。傅百般祷告,黄狼不为所动。幸猎户又至,狼转而再次哀告傅。傅又将狼装入书箱,交于猎户。
  西河大鼓、太平歌词、山东琴书等曲种均有此唱段,情节基本相同。山东快书《打黄狼》唱词与西河大鼓鼓词最为接近,疑是由西河鼓词改编而来。天津金文声常演。


  《打丰县》
  民国时,于传宾根据清末王金妮举旗造反,率“大刀会”会众攻打丰县城之事迹编演。为迎合当时听众的新奇感,于将故事情节处理为书中人物使用火枪火炮开战,运用如土压五、水连珠、快把四、单打一等等当时枪械之新名词,深受欢迎,成为于的保留节目。于传宾弟子高福来(绰号“一鞭扫”)等亦曾演出此书。
  该唱段现已无演出者。


  《打肥城》
  周侗宾效仿于传宾作品《打丰县》创作,故事内容为虚构。写一伙土匪用洋枪洋炮攻破肥城县城的故事,演出效果强烈,为周侗宾代表作之一。
  今东平县民间艺人郭庆山系周侗宾亲传弟子,能演此段。
  除上述中篇曲目外,山东快书还有不少小段唱词,为艺人作开场书帽及返场时表演。其来源途径主要有三:一是由其他姊妹艺术直接移植而来,二是由民间儿歌、童谣发展而成,三是由艺人根据民间笑话进行二度创作,编为唱词。常演的山东快书传统小段有《对》、《怕》、《哭》、《蛐蛐斗公鸡》、《大实话》、《大瞎话》、《矬大姐》、《大脚妞》、《绣花鞋》、《小大姐翻身》、《卖我》、《秃媳妇》、《两头忙》、《一窝刘》、《拙大嫂》、《看财奴》、《耗子摔交》、《大老王剃头》、《大老马剃头》、《小女婿》、《偷杏》、《要娃娃》、《万百千》、《柿子筐》、《十八扯》、《青菜造反》、《老头牵羊》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14 05:18 , Processed in 0.23378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