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31 16:11: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先秦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有着五千年的道德传统。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就有“德高为天子而率万民”的思想,要、舜、禹的依次“禅让”,就是道德社会作用的具体体现。史料表明,最晚至殷商时期,人们已开始进行较为抽象和系统的伦理思考。商王盘庚告诫其臣民:“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这说明,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道德的社会作用,并自觉地利用它来调节社会生活。到了周代,统治者更明确地提出了“敬德保民”的理论,认为只有统治者自身修养达到“德”的境界,才能永久地保有对人民的统治权。此外,周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礼”、“乐”的作用,用礼乐把统治阶级的伦理思想固定下来,贯彻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礼”成为“道德之器械”。周公旦被称为中国第一位伦理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派都把伦理思想作为自己学说的重要内容。其中尤以儒家的伦理学说最具影响。孔子在“仁”这一最高原则之下,又提出“恭、宽、信、敏、惠”五个道德准则和孝、悌、忠、恕、智、勇等一些道德规范。他把“孝悌”视为行仁的起点,把“忠恕”看作为仁的方法。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天生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把这四种天性推广发挥开来就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孟子还进一步认为,仁、义、礼、智具体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道家的伦理思想以“道”为中心,墨家以“义”作为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

2、两汉

秦朝重法轻德,短命而亡。汉代的统治者吸取其教训,开启了中国传统社会二千年的德教传统。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等伦理规范,此后上升为全社会的道德规范。东汉时期,儒家伦理思想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普及。汉建初四年(79),由汉章帝直接主持,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经学讨论会,即白虎观会议。会议记录后由班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白虎通义》。《白虎通义》进一步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学说,并用“六纪”对“三纲”作了补充。白虎观会议的举行和《白虎通义》一书的编辑,使儒学独尊的地位通过政治权力最后确定下来。

3、唐宋

从魏晋经隋唐到宋,儒家正统的伦理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衰微到复兴的过程。

理学家给出了一条人们自觉体认“天理”的修身公式,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明理学建立了庞大的以伦理本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思想体系。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进入了成熟乃至僵化时期。

4、明清

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潮的涌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明末思想家王夫之指出:天理与人欲并不矛盾,天理寓于人欲之中,“饮食男女,人之大共也。”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特点:第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哲学和政治融为一体,伦理道德政治化、实用化的特点显著。第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具有强烈的血缘关系和宗法特点,忠孝至上,整体利益和服从至上。第三,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作用。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18 12:31 , Processed in 0.25619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