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统军事谋略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31 16:41: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古代的军事谋略家有孙武、吴起、孙膑、司马穰苴、尉缭、韩信、诸葛亮、曹操、司马懿、隋文帝、李世民、李靖、刘基、曾国藩……一代代军事谋略巨擘们,通过自己军事实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军事谋略思想宝库。

中国军事谋略的开创者孙武说:“上兵伐谋”。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说:“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战争既是力的较量,更是智的角逐,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谋略。我国古代兵家战略战术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三十六计》就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谋略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三十六计”一语,源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中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明末清初,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三十六计”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等六套,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现分述如下:

总说  

原文:“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意为:六个六构成三十六这个变易之数,数的变易中包含术法,术法中包括数的变易。阴和阳交替运作,运作中生化出天然机变。机变是天然的,不可人为设计,人为设计的,是无法运作成功的。

第一套  

胜战计(我方处于优势情形下所实施的对敌作战谋略)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意为:防备周密,往往容易导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常见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以致丧失警惕)。秘谋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并不是与公开行动相对立的。最公开的行动当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阴谋。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手段,引诱对方,克服敌方的侦察、监视和封锁,利用机会、乘人之危来坐享成功的策略。原意是指用各种巧妙的伪装,遮挡住皇帝的视听,瞒骗他上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大队人马安全顺利地渡过大海。引申为用伪装的手段作掩护,暗中活动。此计的关键在于一个“瞒”字。瞒得过则大功告成,瞒不过则弄巧成拙。但是,“瞒”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意为:攻打集中之敌,不如攻打分散之敌;从正面攻敌,不如从侧面攻敌。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赵是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两个国家。魏都大梁在今河南开封,赵都邯郸在今河北邯郸。原意是指在魏国包围了赵国的时候,不直接去赵国解围,而是通过围攻魏国国都的办法,迫使其回救,而解赵之围,引申为通过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回兵力的作战方法。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者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者绕到敌人背后打击它。此计中,“围魏”是“救赵”的前提条件,不论是真围还是假围,不论是明围还是暗围,“围魏”必须能够引出“救赵”这个后果。也就是说,“围魏”与“救赵”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围魏救赵”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打算。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意为:敌人已经明确,盟友的态度尚在犹豫之中,这时应(极力设法)诱使盟友去攻打敌人,而无需自己出力。借刀杀人指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借他人之手除掉对手,借用第三力量击破敌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环境受到限制,自身没有能力,或不愿直接抛头露面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利用自己以外的人和事来实现自己的意图,达到自己的目的,成功时,自己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失败时,自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意为: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进攻的手段(而可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以逸待劳指养精蓄锐,痛击远来进犯的疲惫之敌。语出于《孙子•军争篇》:“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本计的特点是,强调把握战场的主动权,以引诱敌人,调动敌人,疲劳敌人,然后捉住战机,克敌制胜。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意为:敌人的处境艰难,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时机出兵,坚决果断地打击敌人,以取得胜利。《孙子兵法》说:“乱而取之。”趁火打劫原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正处于一片混乱时,乘机抢夺人家的东西。引申为趁别人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乘机害人,也就是乘敌人有危机而加以攻击的策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攻之。”意为:敌人神志慌,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突发事变和复杂的局面,正如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扰乱一样,要利用敌人这种不能自主地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对敌人发起进攻。声东击西出自(淮南子、兵略训》:“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迫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先忏而后合,前冥而后明。”大意是:用兵的原则,对敌人先佯做柔弱的样子,而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去打击它,将要发展,先做出收缩的样子,准备向西面进攻,而先佯做向东进攻,先示以与意图相背的行动,然后再完成实现意图的行动。先隐藏自己的计划,然后再进行公开行动。此计一般在我方处于进攻态势的情况下使用。“声东”是虚晃的一枪,所击之“西”是主攻目标。使“西”成为敌方的不备之处或不及之处,是保证此计成功的关键。

第二套  

敌战计(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形势下所施的谋略)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意为:用虚假情况迷惑敌人,但又不完全是虚假情况,因为在虚假情况中又有真实的行动。在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中,隐藏着大的军事行动;大的隐蔽的军事行动,又常常在非常公开的、大的军事行动中进行。本计的特点是,制造一种假像,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却仍然以为是假的,不作防备,从而为我所乘,战而胜之。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掌握。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别奏效:第二,要抓住敌人迷乱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有,出其不意地实施攻击。

第八计、暗渡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意为:故意采取佯攻行动,利用敌人已决定固守的时机,暗地里迂回到敌后进行偷袭,乘虚而入,出奇制胜。暗渡陈仓指运用迂回战略,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点、方向发起进攻。本计的特点是,将真实的、奇特的、非一般的、非正规的、非习惯的行动隐藏在普通的、一般的、正规的、习惯的行动背后,迂回进攻,出奇制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楚汉相争时,大将韩信首先运用的一个出色计谋。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是古代汉中、关中两地区之间的必经之地。“鸿门宴”后,西楚霸王项羽把汉中封给刘邦。在从关中迁往汉中途中,刘邦命人将途中一条一百多里长的栈道烧毁。此举意在迷惑项羽,似乎刘邦再也无意回关中了。田荣在齐国起兵后,刘邦命韩信进攻关中。韩信派兵前去修复栈道,作出正面佯攻、佯动的假象,暗地里却率主力从故道(今陕西风翔西北)迂回到了陈仓。楚军仓促应战,结果大败。暗渡陈仓是楚汉战争的开端,汉朝最终统一天下。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以顺动。”意为:当敌人内部产生争斗、秩序混乱时,我方应静观待其发生变乱。敌人穷凶极恶,自相仇杀,必然自取灭亡。顺应时势而行动;就能像《豫》卦所说的那样,要达到令人喜悦的目的,必须顺应时势行动,不宜操之过急。古代军事理论认为,即使我方兵力有必胜的优势,亦不可不分青红皂白的采取攻击行动,因为就算我方稳操胜券,亦免不了要付出死伤代价。此计的特点是:以静观变,随变而动,使敌人内部自相残杀、自相削弱。当着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既不援助,也不鲁莽干涉,静观其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使用此计的先决条件,一是有“火”可观,即敌方出现秩序混乱的局面,二是有“岸”可隔,因为在无“岸”的情况下,观“火”的风险是很大的。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意为:表面上要做得使敌人深信不疑,从而使其安下心来,丧失警惕,暗地里我方却另有图谋;要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采取行动,不要引起敌人的意外变故。就是说,表面上柔和,骨子里却要刚强的谋略。笑里藏刀原意是形容脸露笑容而心有杀机,或外表和善,内心凶狠。在军事上就是表面缓和,借以寐痹敌人,暗中都积极准备,等待时机,突然行动,一举全歼敌人的策略。使用此计,要根据敌方指挥员的特点实施,对骄傲自大的要增加他的傲气;对心怀畏惧的,要表示我方的诚意,使敌人放松警惕,我方则暗中准备,寻找有利时机发难。运用此计的关键在于一个“笑”字。笑必须自然真实,掌握好分寸,笑得过火,反而会引起对方的警觉。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意为:当局势发展到损失已不可避免的时候,要舍弃局部的利益,以求得全局更大的增益。《乐府诗集•鸡鸣》说:“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林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原意是以李树代桃树受虫蛀。比喻兄弟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或以劣势的兵力牵制优势的敌人,以便为全局争取时间或提供有利条件。在两军对峙时,获得全胜往往很难,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或做出一定的牺牲。在这种情况下,要恪守“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尽量牺牲局部以保全大局,牺牲眼前以希图长远,牺牲小的利益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意为:敌人出现微小的漏洞,必须及时利用,发现微小的利益,也一定要争取到。即使是敌人的微小疏忽、过失,也要利用来为我方的微小胜利服务。顺手牵羊是乘敌人的间隙、创造和捕捉战机的一种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实施此计的关键在于“顺手”,即来去顺路,取之顺手,如果在不顺手的情况下强行取利,不仅徒劳无功,而且会因小失大,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影响原有的主要目的的实现。

第三套  

攻战计(进攻与防御过程中实施的谋略战术)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原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谋也。”意为:真象不明就应查实,洞察了实情之后再采取行动。反复侦察,是实施隐秘计谋所必需的。打草惊蛇原意是蛇在草丛中,草被搅动,蛇便受惊而走。此计是通过侦察性的佯动,逼迫隐藏着的对手显露原形的谋略。“草”与“蛇”是两个性质不同却相互联系的两个事物。运用此计首先要明确何为“草”,何为“蛇”。“草”暴露于外,“蛇”藏于“草”中。“草”指敌人的同类,“蛇”指敌人自身。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原文:“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为:凡是自身能有所作为的人,往往难以驾驭和控制,因而不能为我所用;凡是自身不能有作为的人,往往需要依赖别人求得生存和发展,因而就有可能为我所用。将自身不能有作为的人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其中的道理,正与幼稚蒙昧之人需要求助于足智多谋的人,而不是足智多谋的人需要求助于幼稚蒙昧的人一样。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借助别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军事上指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来实现自己的军事意图。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往往要寻求靠山,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意为:利用不利的天时地理条件困扰敌人,用人为的方法有惑敌人。主动进攻有危险,诱敌来攻则有利。调虎离山比喻用计谋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以便乘机进攻。军事上指引诱敌人远离其作战的据点,在其没有任何凭藉的不利条件下,与之进行决战。它的核心在一“调”字,关键在于善于调动敌人,使强敌离开其赖以强大的有利环境或其充分控制的领域,在对敌不利的环境或其力量薄弱的领域里将其制服。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意为:逼得敌军太紧,对方就会回师反扑。如果让敌军逃跑,就可以削减其气势。追击敌人,只需紧随其后而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待其溃散时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欲擒姑纵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暂且放松一步,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计谋。军事上指要想使敌军失去战斗力,彻底瓦解,必须示以一线生路,让其抱有不战而求逃生的念头,这样会造成更有利于我的战机。此计的最早表达是在《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辩证思想,后世对此多有发挥。《鬼谷子》指出:“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原文:“类以诱脂,击蒙也。”意为:用相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乘其迷惑懵懂之时去打击他。玉指有价值的言论或精湛的作品,砖指肤浅的见识或拙劣的作品。抛出不值钱的砖,引来极金贵的玉。军事中常指主动给敌人一点小的好处,使敌人上钩,借此获取大的胜利,即以小的代价获取大的利益。这是一种先与后取的策略。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原文:“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穹也。”意为:击溃敌人的主力,抓获其首领,便可瓦解其全军。好比群龙无首,战于郊野,必然陷于穷途末路。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先抓住关键,要先抓住或处治主要人物。军事上指首先歼灭敌人的主力或主要的指挥人员,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借此影响并动摇敌人的全军,使敌军遭到彻底失败。语出杜甫《前出塞》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敌我双方混乱状态下的对敌作战方略)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意为:不要迎着敌人的猛劲去与之硬拚,而要设法削弱敌方的气势,采取以柔克刚的策略制服他。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把锅底下的柴火抽去,锅内的沸水自然停止,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军事上一般指不靠同敌人直接交战,而是切断敌人供给来源,破坏敌人所依靠的有利条件,或瓦解敌人士气的办法来战胜敌人。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在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原文:“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人宴息。”意为:乘着敌方内部发生混乱,利用他力量虚弱且没有主见之时攻击他。就像人到夜晚,必须人室休息一样。混水摸鱼就是把水搅浑,使鱼晕头转向,乘机把鱼捉来。比喻趁混乱时机捞取好处。在军事上指利用敌人之间互相混乱攻战的时机,我乘机将尚犹豫不决的弱小敌人获取过来。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原文:“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意为:保存阵地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金蝉脱壳比喻只留下表面现象,实际已脱身逃走,使对方不能立即发觉。军事上指用计脱身,暗中转移力量,完成奇袭别处敌军的谋略。当敌方军力强大,我方无力对抗时,若勉强顽抗,损伤将会更严重,及时撤退方为上策。但盲目撤退,必会受到敌人的追击。运用此计,关键在于“脱”。运用此计一定要选好时机。一方面,“脱壳”不能过早,只要存在胜利的可能,就应继续下去。直至万不得已时才可“脱壳”而去。另一方面,“脱壳”也不能过迟,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多停留一分钟,就会增加一分的危险,减少一分生还的希望。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原文:“小敌困之。”意为: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如果纵其逃去而又穷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孙子兵法•谋攻》说:“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大意是: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分散敌人。关门捉贼中的“贼”一般指为数不多而机动灵便的小股敌人。若一味猛追,它就会杳无踪影,或者狗急跳墙。如果诱“贼”深入,把它关在“门”里,使它成为网中之鱼,瓮中之鳖,我方就能旗开得胜。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原文:“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意为:凡是受到地理形势的限制时,攻取附近的敌方,就有利;攻击远隔的敌方,就有害。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是范睢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即结交远方的国家,进攻邻进的国家。军事上指为分化瓦解敌人方面的联盟,而采取暂时结交远处相隔难于获利的敌人,直接进攻近处相邻易于攻取的敌人,这是一种各个击破的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远交”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弄清“远”和“近”这两个概念,对于实施此计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原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意为: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强迫它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刻出兵,显示威力,给与援救,这会取得小国信任。虢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原意是晋国假道于虞以伐虢,灭虢之后,又回师灭虞,即借别国的道路向敌人发动隐蔽而突然的进攻。泛指以借路为名,加以利用,而后将其灭之的策略。军事上一般为越过中间地区,先攻下较远的敌国,待中间地区孤立之后,再回头围而歼之。

第五套  

并战计(对付友军、壮大实力的作战谋略)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敝,而后乘之。曳其轮也。”意为:

(采取措施)频繁变更友军的阵式,藉以暗暗(从阵中的要害处)抽换其主力部队,等到它自趋失败,然后再乘机加以控制。要控制住车的运行,必须拖住车的轮子。偷梁换柱出自宋•罗泌《路史发挥》。原以形容桀纣力大无穷:“倒曳九牛,换梁易柱。”后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换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军事中指在同盟军联合作战时,通过不断地改变其阵势来抽换其主力,在其无法自立之时,借机将其兼并以扩大我军的力量。此计的要害在“偷”,一定要在对方不备的情况下使用。一旦被对方发觉,自己的努力不仅全部落空,而且会导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结局。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意为:凭借强大的实力去控制弱小者,需要用警戒的方法去进行诱导。适当地运用刚猛阴毒的办法,可以赢得人们的归顺,获得最后的成功。指桑骂槐即表面上指着桑树,实际上在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却骂另一个人。在军事中指用警告诱迫等暗示手段达到统领部下和树立威严的一种谋略。一是要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施加压力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旁敲侧击威摄他。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意为:宁肯装作无知而不采取行动,不可装作假聪明而轻易妄动。要保持沉静而不泄露任何心机。假痴不癫指表面上装作痴呆,愚笨而内心却非常清醒。在军事上指为了麻痹对方或为了隐瞒自己而伪装笨拙,但是行动起来却又极其诡秘。日常生活中,为了回避某种矛盾,或者为了度过某种危难,或者为了对付某个势力强大的对手,在一定时期内,故意装作愚蠢、呆痴,行韬晦之计,最终战胜对手的必要手段。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以前,断其应援,滔滔死地。”意为:假装给敌方以某种便利,诱使它(盲目)前进,然后再截断其应援之路,就能陷敌军于死地。《孙子兵法•九地》说:“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意思是说,主帅给士卒布置任务,要像登高后抽掉梯子一样,使他们只能向前,不能后退;主师率众深入诸侯国境,要像射出的箭矢一样,使他们只能一往直前,不可返回。上屋抽梯原意为送人上了楼之后,却把梯子搬走,使人无法再下来,比喻诱使人上前而断其退路,使人处于困境。军事上指引诱敌人前来取利,待其深入,便用迂回包围等方法断其退路,迫使其就范的计谋。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意为:借用局诈的方法布成阵势,使本来力量小的部队变得声势浩大。树上开花军事上一般是指在敌强我弱,遭到敌军攻击压力的形势下,我军采取某些方法,制造种种假象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以迷惑敌军,或将其引走,或将其击退,或将其歼灭。三国时期,张飞在当阳桥以十余名骑兵,吓退曹操追击刘备的数万大军,就是用的这种计谋。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原文:“乘隙杆足,扼其主机,渐渐进也。”意为:乘着对方的空隙,插足其中,以致(最后)掌握其首脑机关,这是循序渐进的结果。反客为主原意是主人不善于招待客,反受客人的招待,即主人的地位反被客人所取代。军事上指利用某种机会或条件,兼并别人的力量,使对峙双方的地位发生变化,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一般说来,深入敌国作战为“客”,在本土防御为“主”。反客为主就是寻找敌人防御的漏洞,乘机插入敌方腹地攻其要害,控制敌方指挥系统,由“客”变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在战败或处于极劣的情况下所用的计谋策略)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意为:对强大的敌军,要对付它的将领;对英明多智谋的将领,要设法动摇他们的斗志。将领斗志衰退,士气消沉,战斗力自然萎缩。《易•渐•象》:利用敌人的弱点抵御敌人,顺利地保存自己。本计的特点是,用美色或其他财物诱惑敌人,尤其是敌方的将帅,消磨其斗志,分裂其核心,使其部队丧失战斗力,从而乘机取胜。这是一种以柔胜刚的损敌之法。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意为:本来兵力空虚,又故意把空虚的样子显示在敌人面前,使敌人不知底细,怀疑我有实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采用这种计谋,显得更加奇妙。在敌强我弱,形势突变的情况下,为了使敌人的攻势停止或落空,以争取寻找机会的时间,便把本来空虚的实力,故意公开地用更加空虚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对这种夸大了的公开情况发生怀疑,并做出相反的判断,而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古人用兵,讲究“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空城计却“虚者虚之”,打破了固定模式。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文:“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意为:在敌人怀疑、犹豫的情况下,再给敌布疑阵。勾结、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服务,能收到保全自己,争取胜利的好效果。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是本计的关键。在发现敌人派来进行刺探和破坏的间谍时,为了借机离间敌人,获得情报,可以利用优厚的待遇收买他,也可以假装没有发现,故意把假情报透露给他,这样敌人派来的间谍反为我所用,使我能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孙子兵法•用间篇》指出了五种间谍:利用敌方的同乡作间谍,叫因间;收买敌方作间谍,叫内间;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叫反间;故意制造和泄露假情况给敌方间谍,叫死间;派人侦察敌方情报,叫生间。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意为:人一般都不会自我伤害,自我伤害必定会被认为是真实的;但如能以假作真,并使敌人深信不疑,就能施行离间计了。苦肉计是用自我伤害的办法取信于敌,以便进行间谍活动的一种计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反间计。“人不自害”是人们习惯的心理定势。苦肉计就是利用这一心理定势,造成受迫害的假象,以迷惑和欺骗敌人,从而打入敌人内部,对敌人进行分化瓦解。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原文:“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意为:敌军兵强势大,不能与他硬拼,应当设法使他们自相钳制,以削弱它的势头。将帅指挥巧妙得当,就能如同天神相助一样吉利。连环计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般来说,连环计不管是两计相扣也好,还是多个计谋相配合,其功能无非是两个:一个是让敌人自相钳制;一个是更有效、迅猛的攻击敌人。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文:“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意为:为了保全部队的实力,实行撤退是没有过错的,(因为)它并没有违背(用兵的)常道。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为保存实力,应当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有几种选择:一、求和;二、投降;三、死拼;四、撤退。很明显,只有第四种——撤退,是最好的抉择。因此说,“走”为上。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23 06:55 , Processed in 0.28054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