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济南十大名吃之油旋

[复制链接]
小豆丁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豆丁   发表于 2010-8-16 14:31: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小豆丁 于 2010-8-16 14:34 编辑

老济南十大名吃之油旋



      今天听完课走出校门,偶然发现路边有个不起眼的小吃店,里面飘出的阵阵香味让本已饥肠辘辘的我难以抵挡。走进去一看,是济南名吃油旋店。这是个非常简陋的最多十多平米的小店,店堂、厨房都在一起。
      已经到午饭时候了,就在这儿吃吧,用餐环境实在不算舒适。可是走吧,这油旋给人的视觉、味觉不要太好了,让人拔不动腿。一旁先生发话了:这个东西卫生吗?我犹豫一下,先尝尝再说。这一尝不要紧,本来买了五个,趁我还在四处打量小店时,先生已经吃掉了三个,并且对店主说:再买十个带回家。




      说到这里,我得介绍介绍这油旋,油旋是一种旋涡状葱油小饼,刚出炉的油旋色泽金黄,内软外酥,葱香扑鼻。小小的油旋看上去虽不起眼,制作工艺却不简单,薄薄的小饼竟由60余层薄如报纸的面皮叠压而成,有的顾客喜欢一层层地剥着皮吃。油旋最早出现在济南是清朝时期。相传油旋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在南京学来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民国初年时,济南有十几家经营油旋的店铺,油旋成了当时名扬全国的小吃。解放后,油旋一直是济南的招牌面点,据说毛主席当年视察济南就吃过,西哈努克亲王来济南时也曾到聚丰德品尝过油旋。1990年,有位厨师去杭州参加全国名小吃展示会,现场制作的油旋等小吃在许多挑剔的南方评委中好评如潮。


      可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吃它的人少了,做的人也几乎没了,许多名师的传人不愿学,很多年都没见有卖的。



      这个小店是一位当年张姓厨师的传人开的,别看它简陋、窄小,可有个金字招牌哦。

      

      您能看清楚吗,这是谁写的?因为眼睛有点近视,加上小店灯光不好,我在里面端详半天,这么眼熟,先生说:季羡林。我一下笑了,别开玩笑了,或者是别人模仿的吧?


      憨厚的伙计走过来解释说,这真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写的。季先生从小在济南上中学,就喜欢吃油旋。后来到了北京,据说在不少地方吃的都觉得不正宗。八年前,学生从济南去看望他,专门到这家店买了几十个油旋带到北京,季先生认为这才是小时候吃的油旋的味道。高兴之余,提笔为小店题名:“软酥香 油旋张”。


     小店目前的情况相对这块金字招牌可是反差太大了:一块钱一个小饼,几年不变;像农村饭店一样的装修,连季先生题的招牌都糊满油;多少年不发展窝在原地等回头客……真是看着让人着急。毋庸置疑,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有这么好的产品,这么响的名气,还有国学大师题的店名 ,应该是具备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吧,小店居然能办成这样,只能说:心疼。山东人诚实、厚道,可是经商还是不如南方。我好管闲事,一边吃一边给他们提了好多建议,提的不知对不对,也不知以后会不会改变,真希望下次来会有惊喜,期待中。

      

       这是做油旋的“大师傅”,是店主的外甥,他说干这个招工很难,年轻人都不愿干。




       您如果想吃到正宗的油旋,欢迎来济南哦,我要告诉你,店址是经四纬三路79号,记住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04:35 , Processed in 0.345812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