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济南】济南的端午节

[复制链接]

31

主题

0

听众

32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82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9-16
注册时间
2010-8-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家乡人   发表于 2010-9-11 11:33: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




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据说在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宰相宋璟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可谓众说纷纭,过节方式也是各有不同。普遍接受的起源之一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也借此以各种方式为来日祈福;随着社会进步,借端午之际举家团聚也正成为一种时尚。




过去,老济南人过端午节要比今天热闹得多。





临近端午,先是许多乡下人挑着大捆的艾草来到城里,沿大街小巷吆喝叫卖。艾草具有一种奇特的芳香,这种香味具有驱蚊虫,净化空气的功效。所以,人们一到端午就将艾草挂在屋檐下,插在门上,还有的人家放在床铺底下,用于避邪驱赶蚊虫。有的小贩把艾草编成老虎的样子,人们买来挂在家中,这是因为人们认为虎乃百兽之王,可以克制“五毒”。




老济南的再一个端午风俗就是用艾草煮鸡蛋,据说吃了可以明目。




老年间,济南还有贴神符避五毒的习俗:端午这天,人们用纸剪成五毒的形象贴在大门及院内各屋门窗户上,用以驱邪防瘟疫。




给孩子身上戴香囊,系五彩丝线,穿五毒肚兜,戴虎头帽,也是济南端午节的习俗。香囊是用丝绸等做成粽子、鸡心、葫芦樱桃、桑葚以及小猴、小虎等形状的小包,里面除了装些朱砂、雄黄、苍术等,还要装上香草。将不同形状的香囊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据说戴在孩子身上能起到避邪避瘟疫的作用。香囊戴到端阳正午时,就把它扔掉,谓之“扔灾”。




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揉搓而成,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五彩线象征五色龙,据说系上五彩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还可以长命多福。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彩线,系线时,孩子不能随便开口说话。




肚兜是贴挂于胸腹间的内衣,用以暖腹避寒,防虫叮咬肚脐。端午时,大人往往给孩子缝个“五毒肚兜”或“老虎肚兜”,上面绣着蝎子、蜈蚣、蛇、蜥蜴、蟾蜍等图形,以避瘟气,驱毒虫,祛灾防病。



与全国各地一样,每逢端午,济南人家家户户吃粽子。人们把买来的粽叶和米、枣等一起包成三棱形,用五彩线系紧,放在大锅里煮熟,有些人家直到今天还是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16:39 , Processed in 0.25131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