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莱芜】莱芜羊汤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听众

12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3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9-28
注册时间
2010-9-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德州生活   发表于 2010-9-12 16:34: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羊汤香,羊汤香,一天不喝馋得慌,两天不喝想得慌,三天不喝心发慌
莱芜羊汤---
    莱芜特色名吃,加工制作考究,选用放养的上等山羊,采用独特的秘方精心煮制而成,其特点:汤色乳白,肉质细腻,味道纯正,不腥不膻,色香味具全,号称“中华第一汤”,属纯正绿色食品。
    选用莱芜山区放养的山羊,采用独特祖传特制秘方,全羊煮制而成。羊肉汤原汁原味,水脂交融,汤清肉嫩,鲜味爽口,开胃健脾。吃在口中,鲜而不膻,不腥,香而不腻,烂而不糊,不仅是一道适口的美食,而且还有许多药膳功能,具有温中散寒、强筋壮骨、健脾养胃、滋阴壮阳、养颜美容、助消化、延缓衰老、增加抗病能力等作用。莱芜羊肉汤品名繁多,各具特色。汤清肉嫩,不肥不腻,不腥不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闻名省内外的特色名吃。羊肉性温,滋阴壮阳,是一年四季进补的最佳食品。
  2002年被山东省旅游系统评为"山东省风味名吃",并先后得到全国各项特色食品评奖活动奖项20余种,得到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现已陆续推出真空包装的全羊汤、羊蹄、羊鞭、全羊宴等系列产品。

莱芜羊汤又分为金家和马家最有名。。。

金家羊汤--清朝乾隆末年,大约在1876年,金家老店羊汤创始人金茂胜(回族),当时因家境贫寒,迫于生计,萌生了制作羊汤的念头。羊肉虽然是上乘的食补品,但腥膻味让食客存有遗憾。为解决羊肉的腥膻味,金茂胜老人费尽心血,力从佐料上搞突破,试用过上百种天然植物调料,调配上百次调料比例,历经多年时间,终于做成了不腥不膻、汤汁乳白、味道鲜美、老少皆宜,为百生喜爱的羊肉汤。金茂胜老人成为当时的传奇人物,并被后人演变成神话般的传说。莱芜人家喻户晓:金茂胜老人梦游九顶雅麓山,有一白发道人赐予天书一份,醒后的金茂胜老人,按方配料制作羊汤,便成为金家的传世之宝。
金德富是得到金茂胜老人真传的继承人,他也确实没有辜负金茂胜老人的苦心,在莱芜东关街鱼市牌路南的自家大院里,将羊肉汤生意搞得有声有色,尽管时逢社会动乱,民不了生,但每逢东关大集,到此喝羊汤的人特别多,座无虚席。遗憾的是,由于社会变划等历史原因,没有这一祖传工艺的文字记载,只是家人口传。
新中国成立后,金德富之子金玉玲继承父业,并发扬光大。六十年代金家羊汤因受“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影响,而一度中断,直到七十年代末,市场放开搞活后,金玉玲又重操技艺。为适应当代顾客饮食文化的变化,金玉玲在操作技术上不断改进,配料方法上不断改进,使顾客与日俱增,生意十分红火。当时社会上有这样一个顺口溜:“羊汤羊汤你真香,一天不喝馋得慌,两天不喝想得慌,一个月工资都耗光,这月不够,下月补上。”曾被矿山公社记者小吕在报纸上报道过“门外不挂牌,生意也兴隆”这篇文章。1985年,莱城区有几家羊汤馆出现,为防羊汤馆混淆,金玉玲将羊汤馆挂为“金家老店”,从此莱芜金家羊汤就成为莱芜金家老店羊汤,同时成为莱芜羊汤的金字招牌。年事已高的金玉玲,为了培养传人,便将长子金宗文推到撑店大梁的位置。善于经营的金宗文,继往开来,把金家老店做大做强。短短几年时间,与兄弟姐妹一道,发展直营店七家,加盟店11家。2000年注册了莱芜宗文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新上食品加工厂一处,截止目前,员工人数已达350人,年产清真食品600吨,年创产值3000万元。
金家老店羊汤,莱芜文史第六辑宋其元写《金家羊汤》一文且有过记载“现在的羊汤中,就质量优良、味道可口上,顾客评论:还属东关街金家老店的羊汤,这是名不虚传的”。王元一著的《泰山味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莱芜羊汤,泰安地区风味名吃,莱芜金家老店祖传四代,已有百余年的制汤历史;现有第三代传人金玉玲经营,选料讲究,用健壮的山羊,当日宰杀,加工制作 ;用当地名产莱芜姜、鸡腿葱、花椒等调料做出的羊肉,不腥不膻,肉质酥烂,汤色乳白,味道清新,原汁原味”。山东省大型历史文献文集《新世纪之光》(李承华主编)一书,以《莱芜市莱城区金家老店》为题,对金家老店羊汤的发展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2000年莱芜日报以“金牌羊汤——金家老店”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到莱芜视察工作,万里委员长品尝了羊汤后,夸赞金家老店羊汤是“羊汤好,要比其它菜好”。此后,金家老店羊汤接待过到莱芜视察的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以及国家各部委领导,就连外国人喝了金家老店羊汤,也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很多外国人都和金家老店人员合影留念。由此,金家老店羊汤名气大增,声誉日隆,被列上民间名吃金牌榜。
金家老店羊汤不但名扬省内外,而且还飘香宝岛台湾。是金玉玲把祖传工艺传给在台湾的内弟,他内弟在台湾一举成名。为此,山东侨报和外向经济导报分别以《莱芜小吃飘香台湾高雄》、《莱芜羊汤,飘香台湾》为题进行了报道。2002年6月,金家老店注册了商标,金家老店羊汤受到法律保护,为今后“老字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金家老店羊汤制作十分讲究,选用放养的山羯羊为原料,严禁使用病弱羊,由阿訇负责宰杀,严把脏器的清洗。下锅后放入天然植物佐料,高温蒸煮,羊汤香味四溢。为满足外地客户的需求,解决不到店也能喝羊汤的问题,金宗文与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研制了真空包装羊汤。将羊汤采用瞬间高温杀菌,做成袋装羊汤。这样不但保持了羊汤的鲜美味道,而且大大延长了贮存期,满足了外地客户喝羊汤的口福。真空羊汤上市后深受客户好评,产品销往省内外十几个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为提高公司效益,金宗文以真空羊汤为主打产品,相继开发了酱牛肉、酱羊蹄、牛肉干、牛肉香肠等十几种系列食品并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肯定。


马家羊汤--马家羊汤始于民国八年(公元1920年),创始人为马佃胜。莱芜市东升村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聚居地,而马氏一族为回回中的望族。马佃胜兄弟六人,排行老四,以宰烹牛羊为生。早期的经济条件有限,马家羊汤的雏形是羊肉炖豆腐。及至马佃胜时,马家的羊肉炖豆腐已是少数民族的一道小有名气的菜肴,马佃胜在此基础上反复研究改良,于1920年创制了马家羊汤,自此马家羊汤开始盛行。

  马佃胜膝下有八子,四子、五子和七子继承了其手艺,其中尤以四子马学明手艺为精,在铁盘街开有一店,主营马家羊汤与马家酱牛肉,生意红火。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文革的到来狂风暴雨般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而马家羊汤的招牌也在这风雨中飘摇。文革中,红卫兵以割尾巴闹四清的堂皇理由将开店的马学明投入监狱。得到父亲真传的马道宝在当时封闭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改进做羊汤的工艺,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道的全羊汤理论。在大锅饭盛行的年代里,马道宝担任生产队的副队长,带领社员煮羊汤搞副业,为集体创收。1976年,伴随着文革的结束,马道宝成立了自己的羊汤馆——马家羊汤馆。祖传的秘方加上自己的勤劳智慧,马道宝从选羊到屠宰下锅再到煮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流程。新鲜的羊肉、羊杂和羊骨,五十余种名贵中草药,根据季节调配,新汤老汤共同熬制而成,香浓而不失新鲜,体现了其工艺的细致和烹制的专业。

  经过三十余年苦心经营,马家羊汤已发展成为莱芜大地有口皆碑的地方名吃。当年的马家羊汤馆而今已成为莱芜规模最大的清真特色饭店:升宝大酒店——升宝清真馆,羊汤为第一招牌,以牛羊为特色推出主打菜品:马家羊汤、手抓羊骨、爆烤羊排、红焖羊蹄、爆炒羊肚、铁板羊腿、滋补羊脑,大块牛肉、大炖牛肚领、牛肉干、芥末百叶、麻辣牛尾,凉拌牛肚等数十种名品。并成立了升宝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推陈出新,形成了系列真空食品:马家羊汤,马家红烧牛肉,升宝牛肉干,酱香牛肚,红焖羊蹄等12大类少数民族美味。在莱芜当地,总经理马道宝的为人也是有口皆碑,享有很高的声誉。曾多次捐款修桥筑路,修建学校,救助灾区,连续十几年被市里评为先进个人,模范单位,文明经营户,模范纳税户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21:11 , Processed in 0.23377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