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山东大鼓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2-5
注册时间
201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山东大鼓   发表于 2013-2-4 22:39: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山东大鼓是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鲁西北农村,又名“犁铧大鼓”,或作“梨花大鼓”。最初只是敲击犁铧碎片伴奏,采用山东方言来演唱当地的民歌小调,后逐渐发展为有板式变化的成套唱腔、敲击矮脚鼓和特制的半月形梨花片并有三弦伴奏的说唱表演形式。
    清末以前,山东大鼓一直活跃于农村,著名艺人有郭老占、何老凤、范其凤、李老凤等,以后白妞(王小玉)、黑妞进入城市演唱,女艺人大量增加。享盛名的有上半截、下半截、盖山东、白菜心、郭大妮等。20世纪30年代以后享名曲坛的是所谓的“四大玉”,即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孙大玉。之后,杜大桂、姬素英、鹿巧玲相继而起,山东大鼓流传地区由山东城乡扩展到徐州、南京、上海、郑州、洛阳、汉口、重庆,北至北京、天津和东北各地,盛极一时。
    山东大鼓传统节目繁多,已知有中篇《三全镇》、《金锁镇》、《大破孟州》、《大送嫁》、《范孟亭推车》等数十部;短篇段儿书尤为丰富,以《三国》题材的唱段最多,有《东岭关》、《长坂坡》、《河北寻兄》等六十余段;其次是《红楼梦》题材的唱段,有《黛玉葬花》、《宝玉探病》等十余段;《水浒》唱段有《李逵夺鱼》、《燕青打擂》等。另外还有一些根据戏曲故事、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唱段,以及由子弟书移植过来的唱段等,共计二百余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编演了不少新节目。
    山东大鼓历史悠久,音乐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它直接促发了山东快书的形成,并对“乔派”河南坠子和西河大鼓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现在仅有少数演员还能演出,亟待扶持保护。
联系:暂无
网址:http://www.ihchina.cn/inc/guojiaminglunry.jsp?gjml_id=240

pic-aHR0cDovL2ltZzA0LnRhb2Jhb2Nkbi5jb20vYmFvL3VwbG9hZGVkL2k0L1Qxc1hGd1huRmFYWGFk.jpg (12.39 KB, 下载次数: 182)

pic-aHR0cDovL2ltZzA0LnRhb2Jhb2Nkbi5jb20vYmFvL3VwbG9hZGVkL2k0L1Qxc1hGd1huRmFYWGFk.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10:07 , Processed in 0.36041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