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济南】泥塑

[复制链接]

17

主题

0

听众

17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4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0-25
注册时间
2010-10-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Billy刘   发表于 2010-10-22 16:00: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是古代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多的艺术性,它蕴含着深厚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泥塑历史悠久,分布比较广泛,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各地的泥塑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强烈的地区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体系,在世界泥塑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当时的人们一年四季有一半的时间和泥土为伴,所以为了给枯燥的冬天农闲中增加一些生活的情趣,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泥塑色彩选择上原来都以红、绿、黑为主色,色彩的对比比较明显。节日用它来送至亲好朋,来表达主人的一片特有的豪爽和对朋友的祝福之性。到了汉代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近代由于历史原因,泥塑曾被作为“四旧”被破除,民间艺人们纷纷将制作模具捣毁殆尽。泥塑艺术的发展曾一度停滞不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人们思想不断解放,于是事隔二三十年代后,泥塑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尤其是近10年,泥塑的发展极为迅速,1998年6月美国克林顿访华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的西安泥塑艺人胡新民先生为克林顿夫好现场表演,制作了《千千结》、《小勺脸谱》和《斗牛》,得到了克林顿夫妇的高度赞扬。泥塑作品“小熊猫请客”“老虎”等四件作品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殊荣,曾多次在香港讲学和参展。中国泥塑艺术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位于黄河流域的齐鲁之邦—济南,已有四千多年建城史,八千年的文化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现在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单层古塔四门塔等古文化建筑遗址,作为民间工艺的济南泥塑起源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大量陶制品中不难看出,自从有了人居生活环境,就有了济南泥塑作品的雏形。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拜神祭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艺术发展。发展到汉代济南泥塑已成为重要的艺术门类。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要。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到推动作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济南无影山出土的汉代杂技陶俑、陶鸠等都象征着济南泥塑的历史源远流长,长清孝堂山的汉画像石,也说明汉代济南泥塑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唐宋时期,济南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能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泥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子素,夺得僧繇神笔路”。千佛山后山黄石崖杜魏时期摩崖造像、原大明湖北极阁九代彩塑真武大帝以及几千尊彩塑神像是济南不同历史时期的泥塑代表作品。负有“四绝之首”美名的海内古刹灵岩寺中,有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它陈列于千佛殿内,是宋代泥塑之珍品,具有极多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 此外,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即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
  明、清、民国年间的济南彩塑艺人为山东的民间泥塑艺术传承,创新和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初期,济南市党委政府对全市民间艺术进行了大力的挖掘抢救,积极培养民间工艺艺术人才,专门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下设泥塑研究室,较好的抢救挖掘、整理保存了泥塑艺术。当时泥塑艺术代表人物有艺术家、画家黄古源、著名雕塑家王昭善、赵继仲、陈俊苓、薄自洋等。
  济南泥塑是济南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硬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济南泥塑艺术也因此得以逐步发展。
  泥塑的种类很多,其中包括山寺庙神像如大明湖“北极阁”神像,灵岩寺一山门“金刚,力士”,千佛山神像,博山“白石洞”十六尊神像。历史名著如《水浒》、《三国志》、《红楼梦》等大型彩塑系列。历史名人如增子、墨子像等。还有泥玩具供奉品“兔子王”。
  关于兔子王的来历,有这样一则民间传说,早时济南地下百十个泉眼,不知怎的突然冒出臭泥汤,许多百姓因而生疮害病。广寒宫的玉兔得知后,含着一大串药饼儿从云彩中钻出来,落在济南的一条巷子里,想如何将药尽快分给百姓,急然听到水声,于是它灵机一动,把药饼塞进一座泉眼儿中,泉水立刻变得清澈甘洌,到处流淌,一夜之间流遍了济南全城。那些害病的人喝到泉水后马上就痊愈了。为了纪念救助全城百姓性命的白玉兔,以后每逢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便供奉泥塑的“兔神”,即“兔子王”。
  民间最早制作泥塑“兔子王”的多是当时的泥瓦匠,他们在节日到来时凭此增加一些收入,填补一下生活所需,兔子王的制作远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拿块泥捏捏就成”,而是有着其复杂的程序,从取七、炼泥、摔打、发酵(一般要到7—15天)晾干到套模、着色彩绘,每一个步骤都极为精细,马虎不得,做兔子王用泥最好是洛口胶泥,又名“干土子”,加入棉花或毛头纸和水摔熟,用模子做成泥,镶上头盔、镜片、绒球、耳朵、手臂、枪头等,晒干后淋上白粉,再晒干后才能上色,颜色要用品色,为使其光亮,其内边要加入适量鸡蛋清。
  据史载,最早的兔子王室依照玉兔形象“白垩其身,位环臂,臂有提线,牵线则双臂上下行动,形如捣药”。后来,民间的手工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制作中寄托他们的愿望和审美情趣,而且集戏剧性、风格性、人物性与一体的工艺品,具有十几个品种,大小三十多个样式。后来,经历了一场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制作祭祀兔子王被斥为封建迷信,作为“四旧”予以取缔,制作模具捣毁殆尽,一时间,兔子王在济南销声匿迹。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人们思想不断解放,于是,30年后,兔子王又开始零星现身,并且一上市立刻引起人们,尤其是老济南人的关注,在老济南人眼中,兔子王是童年记忆的代名词。
  的确,在文革之前的几百年时间里,济南的中秋节是与兔子王联系在一起的,根据那时老济南盛行中秋赏月、拜月、祭月,家家都供兔子王,摆在供桌上,以兔神的身份祭拜。农历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从普利门(今西门外)直到舜井街(今东门),诺大的一个集市上街道两边全是兔子王,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卖的人多,买的人也多,像是元宵节观灯一样,场面上煞是热闹。
  济南泥塑不仅仅是来源于民间的一门传统艺术,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从独立的视角承载了上下九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可以想象如果今天在我的生活中没有泥塑艺术,我们的生活还能那样优美吗?在所有的城市雕塑中,如果没有泥塑的存在,城市还有它标志性的特色吗?这就是泥塑赋予的历史化价值。泥塑作品的种类繁多,每件泥塑作品都有其来历和传说,这使泥塑有了更深的文化含义。
  济南泥塑是民间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民间会制作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我市目前人口六百八十万,但能传承这门民间艺术的人很少,后世传人更不多见。而且现存的泥塑作品所见甚少,对泥塑艺人进行保护与扶持,对泥塑作品进行收藏。并且吸收民间艺人加入民间文艺家协会,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交流。
  在此基础上还要普查保护、挖掘、整理有关泥塑传统历史资料并建立档案。在保留原传统工艺的前提下,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培养泥塑艺人队伍,开发出一系列的彩塑作品,让泥塑作品与时俱进。济南泥塑中包括多彩工艺,构成富有特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古代艺术中一朵闪耀着灿烂光彩的奇葩,享誉全国。应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要从娃娃抓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学习良好的泥塑艺术爱好和情趣。济南市群众艺术馆、济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济南市“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于2006年6月在济南市南辛庄小学启动后,活动开展近半年来,济南市群众艺术馆、济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每周组织著名民间泥塑艺人走进中小学、大专院校,利用课堂、礼堂、操场等多种场地,采取现场制作、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走进17所学校,组织大型制作演示活动30余场次。同时,广泛号召全市广大民间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截止到现在,全市已有百余名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受民间艺术教育的大中小学生上万余人次。丰富生动的泥塑艺术品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引发了他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继承传统、弘扬泥塑艺术的情趣。
  一些很好的泥塑艺术随着年代的流失,也逐渐消退甚至失传了。自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以来,市群众艺术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利用民间文艺家协会这个平台,重点挖掘和整理我市现存泥塑艺术形式。将泥塑艺术融入文化服务中去,推动泥塑艺术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军营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济南泥塑”得到传承和发展。
  济南泥塑艺术是古代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它蕴含着深厚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泥塑历史悠久,分布比较广泛,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各地的泥塑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强烈的地区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体系。在世界泥塑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济南泥塑所蕴含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泥塑,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济南泥塑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

2009_1_10_19_34_625_2008124151413729.jpg (420.68 KB, 下载次数: 87)

2009_1_10_19_34_625_2008124151413729.jpg

644

主题

0

听众

947

积分

管理员

为大家服务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乡约币
92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9
注册时间
2010-4-29

社区小蜜蜂 社区居民

沙发
admin_2   发表于 2010-12-2 10:14:35 |只看该作者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4

主题

0

听众

947

积分

管理员

为大家服务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乡约币
92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9
注册时间
2010-4-29

社区小蜜蜂 社区居民

板凳
admin_2   发表于 2010-12-13 17:04:02 |只看该作者
非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15 06:59 , Processed in 0.298069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