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士夫是一个实干家、行动派,他把“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爱好广泛,由于工作和年龄的关系,年轻时代酷爱的剑道和柔道已经难以涉足,现在空余时间爱听古典音乐,对器乐中的弦乐四重奏等室内乐特别痴迷,每天就寝之前总要听,而且大多时候是听着睡着的。
张富士夫一家四口,夫人和两个儿子。他笑着说:“在家中,我的地位越来越低,每次出去购物总是当车夫,老伴、孩子,谁都可以指挥我。”
在东大上学期间,剑道部经常组织同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前辈”(校友)比赛。大学三年级时,张富士夫同丰田汽车公司的前辈有了接触。后来,前辈们不断动员他毕业后到丰田公司工作。他说:“当时对汽车制造业很不了解,在进公司的考试中,连一些汽车常识都不知道。不过,公司念我练习剑道刻苦,其他成绩也不错,也就录用了。”
进入丰田汽车公司之后,张富士夫被分配到总务部宣传报道课,担任公司内部刊物的记者兼编辑。这份刊物每周出一期,记者、编辑总共只有两个人。所以,他常常为缺乏头条新闻而发愁。
1966年,张富士夫调到了生产管理部,派在日本著名的企业管理大师、“丰田生产方式”的创造者大野耐一手下工作,负责运用“丰田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工艺改造,把这个生产方式推广到各个子公司和相关公司。在这里,他一干就是15年。天赋加上勤奋,他很快熟悉了整个公司经营管理业务,并相继在各子公司和相关公司建立起了“丰田生产方式”。张富士夫的管理才能崭露头角,这为他以后出任丰田汽车美国公司负责人奠定了基础。
1985年,张富士夫被抽调到北美事业准备室,筹备在北美建立汽车制造厂。1987年,他被任命为丰田汽车美国公司执行副社长,负责筹建和管理丰田汽车公司设在海外的首家独资公司。1988年,他升任为丰田汽车美国公司社长。在创建和管理美国公司期间,张富士夫的经营管理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将诞生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根据不同的国情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移植到美国的土地上,使日本的经营方式在美国得以展开。他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日本人在美国从事经营管理和各种商务活动的方法,使丰田汽车公司进军美国市场的战略取得巨大成功。
在美国期间,张富士夫发现,美国的管理人员通常总是默默地站在员工身后,观看员工如何工作,直到做完之后再指出或纠正不对之处,而日本人在发现问题时就会指出。于是张富士夫问美国管理人员,为何不在当时进行纠正?美国人告诉他说,这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是专业人员,不能从背后盯着,还指手画脚。后来,张富士夫明白,美国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一种自豪感,应当尊重他们的这种自豪感和专业技能,不能打搅他们。但是,一旦工作完成,干活的人必须承担100%的责任。这使张富士夫认识到,日本的方法只能适用于通才,而不适合专业人才。对美国的专业人才必须按照美国文化来管理。
在美洲大地上的成功,使张富士夫接近了丰田汽车公司掌门人的位置。1994年,他被调公司总部,担任负责涉外、公共关系和信息通信方面的常务董事。长期的海外工作使张富士夫开阔了视野,归国后负责涉外和公关方面的工作又使他增加了与日本财界接触的机会,并建立起广泛的人际关系。1998年6月,张富士夫升任丰田公司副社长(副总裁)。1999年6月,引导丰田汽车公司走向21世纪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张富士夫身上。
2006年6月,丰田公司原总裁奥田硕辞职,张富士夫(Fujio Cho)接任董事长职务。张富士夫出任丰田总裁之后,不断发展和完善了举世闻名的“丰田生产方式”,使其充满了生命力。所谓的“丰田生产方式”,就是丰田汽车公司在过去的60多年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消除所有生产环节上的各种浪费来缩短产品从生产到客户手中的时间。这套管理理论主要有两大支柱,一是无库存管理、准时化生产,二是通过生产流程管理来保证质量。其目的是在必要的时候,生产必要数量的产品,彻底杜绝企业中的一切浪费现象,从而提高生产效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证准时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