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餐饮-王刚-眉州东坡酒楼创始人

[复制链接]

1310

主题

0

听众

1310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750 枚
乡约宝
0 枚
兴趣爱好
企业家的故事。
最后登录
2013-5-28
注册时间
2013-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殊随   发表于 2013-3-23 21:48: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刚从最初的学徒开始,渐渐成为厨师、总厨、店长。1995年遇到一个机会后,自己筹备开店。“那时候预算投资要120万元,可我手头只有1万元,我靠着朋友们两个月凑足了钱。很多人问我,一个没什么关系网的人,怎么能借到这么多钱?我从1984年来北京到1995年开店,这12年来的为人,让人很信任,我把这看做个人的品牌效应。”


64.jpg



创业历程:

  2003年,当身材矮小、四川方言浓重的王刚站在清华大学MBA讲堂上时,吴维库教授这样介绍他:“这是一个‘川菜大王’,已经在北京开了7家店,我们请他讲讲成功的经历。”这一年,王刚和同为厨师出身的太太梁棣将“眉州东坡酒楼”在北京开到了第7家,心里却越来越没了底气。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王刚开始报名参加一些短期的管理培训班。发现这些还不够,所以2003年和太太商量去中国最好的学府读书。“我认定的最好学校是北大和清华,我们一人读一家,这样回来后交流,我俩等于同时上了两所最好的学校。”

  一天,王刚将太太在清华的老师吴维库请到眉州东坡吃饭,王刚在席间的一番见解让吴教授吃惊。如今回忆起当时的见解,王刚依然得意于自己的前瞻性。“2003年,一般人对中餐的认识比较有限,我的想法和大家不一样。我认为中餐是可以吃的古董,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今天来看这句话,依旧非常有前瞻性。美食是中国在世界上很有分量的名片,但在国际上,哪怕是在国内,知名的中餐品牌太少了。”

  被吴维库邀请到清华MBA讲堂,在这次讲述中,王刚提到“眉州东坡”是怎样发展的。王刚的父亲是四川眉山县抗美援朝的残疾军人,早年国务院退伍军人安置办的同志来王家慰问,县里领导请安置办的人吃地道的眉州菜,东坡肘子啊、眉州香肠啊,他们觉得特别好吃,就说,“你们为啥不把店开到北京去呢?”于是上世纪80年代眉山四大名厨进京,后来又来了一位大师级的重庆人甘国清,他解放后在中央办公厅给国家领导人做饭,后来给叶剑英元帅做了14年的家厨。眉州的饭店在北京开张时,王刚初中毕业,就到店里学艺,有幸得到甘国清的真传。

  王刚说,做家厨和做饭店的厨师大不一样。饭店的客人是天天变化的,厨师的手艺只要保持稳定就可以,菜品不用有大变化。可是家厨14年都给这家人做饭,一家人天天吃你的饭而不厌烦,这是个大学问。

  1999年王刚在劲松开了第5家眉州东坡酒楼,“这时发现单靠我个人的经验和勤奋不行了,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厨师纷纷离开”。于是从第5家店开始,“我给员工建立档案,成立了管理日常事务的办公室,每个员工的资历、学历、技术级别都一一记录”。

  王刚对行业的见解是,“中国的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看中的是IT、汽车、家电、房地产等等,但是一部彩电的终端利润可能才10元,这些行业有的90%以上的知识产权不在中国人手里。但是中华美食是中国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我们做好一盘菜,利润不止10元。再往深处想,中国是农业大国,八九亿的农业人口在生产农副土特产,我们表面上是经营饭馆的,实际上我们是农副产品的终端市场,我们在做让农副产品增值的事情。所以我提出,未来中国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是餐饮业,产业化以后称之为食品业。中国的餐饮业已经连续十几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增速在16%~20%,这是不容忽视的数字”。

  眉州东坡酒楼由此成为清华大学MBA首例中餐跟踪案例。


  眉州香肠一直在“眉州东坡”凉菜里销售量排第一。王刚没预料到,有一天他的眉州香肠会与有着117年历史的美国荷美尔公司合作。荷美尔公司负责给肯德基、麦当劳供应肉制品,却在2005年的12月宣布用工业化方式与眉州东坡联手制作中国传统风味的腊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10 02:58 , Processed in 0.391550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