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家具-黄水寿-中国浙江大东南塑胶集团董事长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0

听众

185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39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6-1
注册时间
2013-5-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纾随   发表于 2013-5-30 14:10: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水寿简介:

        男,汉族,1947年出生,浙江诸暨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现任浙江大东南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1965年至1966年参加中共浙江省委社教工作团;1967年至1975年诸暨市璜山镇上市村知青,曾任第二生产队队长;1976年至1983年任诸暨塑料印刷厂厂长;1986年至1992年任工贸合营诸暨塑料厂总经理;1993年至今任浙江大东南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任诸暨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全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塑料加工协会会长,浙江省商标协会副会长。



20.gif




      世界塑料制品业500强——浙江大东南塑胶集团董事长。从30年前的村办企业到现在总资产近10亿的包装集团,黄水寿带领大东南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决定上市融资,以求更大发展时,为了达到上市企业的“规范管理,规范经营”,他毅然决定屏弃家族企业制度,在他看来这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痛”。 董事长黄水寿介绍,大东南公司经过30年拼搏,已发展成为中国塑料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的“绿海”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多项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大东南的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父子合计持有30亿资产

       大东南成立于2000年6月,由母公司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其后经过几轮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目前大东南集团现合计持有大东南81.47%的股份,其中直接持有71.47% ,间接持有10%。作为大东南系列公司的缔造者,黄水寿持有大东南集团55%的股权、其子黄飞刚持有集团20%的股权,父子两人合计持有大东南10518万股。在上市公司中,黄水寿担任董事长,黄飞刚担任总经理,家族色彩依然浓厚。

       2007年,大东南实现净利润8,003.61万元,每股收益0.44元。本次IPO,大东南拟发行64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4,505.0232万股的26.12%.按上市后30倍市盈率、9.8元每股计算,黄水寿父子在上市公司的资产将达到10.3亿元。

       因为大东南集团的许多资产尚未注入即将上市的大东南,因此这10.3亿资产,只是黄氏家族资产的一部分而已。按照福布斯的统计,黄水寿去年的资产即已达到23亿元。粗略计算,父子两人的财富,将达到30亿元以上。

32年创业成就"薄膜大王"

       同为绍兴农村发展起来的上市企业,大东南的成长史,与理财周报之前报道的三力士公司几乎一模一样。

       大东南位于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起源于1975年创办的诸暨塑料印刷厂,原系一家村办企业。从1976年开始,知青出身、之前在印刷厂所在农村做过生产队长的黄水寿担任塑料印刷厂厂长,1986年起任工贸合营诸暨塑料厂总经理。经过近20年的摸爬滚打,小工厂的规模一步步扩大,产品类型也不断增多。1993年,经过一系列兼并收购后,浙江大东南塑胶集团组建(最初叫大东亚集团),黄水寿担任董事长,"大东南"开始成为塑料包装行业的一个知名企业。目前,大东南已成为世界塑料制品业500强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黄水寿本人在频繁登陆福布斯富人榜的同时,还于2005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塑料薄膜领域的一大龙头

       大东南的主要业务为各种塑料包装薄膜的生产及销售,主导产品为BOPP薄膜、BOPET薄膜和CPP薄膜,这3大产品的产能,在国内同行业排位中分别居第一、二、三位。大东南已经成为国内塑料包装薄膜行业的龙头企业。大东南的BOPP薄膜等3大系列产品,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高达85%以上,其主打产品BOPP薄膜广泛应用于面包、衣服、鞋袜等产品包装以及香烟、书籍等的封面包装,产品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多年保持在50%以上,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3.38%。

       除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外,大东南还是部分塑料包装薄膜行业标准的制定者。2005年,大东南受行业协会所托,为塑料包装薄膜行业参加中国技术监督局"中国名牌"评比活动制定了BOPP生产企业的评比标准。2007年,又参与制定了国家《聚丙烯薄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在行业内树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卧底交易会培养客户

       跟第一代创业者一样,黄水寿早年不光抓生产和管理,更要一门心思为产品打开销路。因为在起步阶段,全国各地厂家的产品大抵都差不多,全靠营销抢占客户。有媒体曾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纺织品进出口交易会在杭州举行,办厂刚有点起色的黄水寿很想借这样的机会,与国内外客户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但会议规格很高,参加会议的几乎都是大型进出口公司的老总,黄水寿这个来自农村的乡镇企业家,连交易会的门都进不去。但被挡在门外的黄水寿并未泄气。借助一位进出口公司朋友的帮忙,黄水寿总算混进会场,并假装自己是会务组的服务员,一边帮客户登记,一边陪客人参观,一天下来没白忙活,他愣是把接触到的参会人员的名单全记了下来。恰逢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的一位副总在会场身体不舒服,黄水寿看到后,热心地陪这位老总去看病。后来对方知道了黄水寿的真实身份,大为感动,回北京后,没多久就与黄水寿建立了业务联系。黄水寿做了5天卧底,就此培养了大批进出口公司的人脉基础。据说此后大东南同许多用户建立的长期业务关系,大多缘自这次交易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2 22:47 , Processed in 0.258790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