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岛渔家大鼓】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0

听众

923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199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25
注册时间
2010-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菲儿   发表于 2010-11-3 17:04: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石岛渔家大鼓
    在胶东半岛最东端,有一座美丽的小城――石岛。石岛是驰名中外的国家一级对外开放港口,每年进出港的中外船只有两万多艘。在石岛小城南两公里,有一个著名的渔村――大鱼岛村。大鱼岛村是我国最大的自然渔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鱼岛村被誉为著名的“海上大寨”,八、九十年代以后,因经济的迅猛发展,被誉为“中华第一渔村”。1991年,荣成市首届国际渔民节就在这里隆重举行。节日那天,石岛渔家锣鼓喜气洋洋,威风八面,打出了渔家人粗犷豪放的性格,打出了新时代渔民由心底里向外喷发的自豪之情。
    石岛渔家锣鼓源于大鱼岛村,又名大鱼岛大鼓。清代康熙30年前后,王、张、宋、刘等姓氏的大鱼岛人的祖先由山东乳山一带带领子孙迁至大鱼岛海边定居,并以捕鱼为生。当时海上作业船只和工具极其简陋,海上捕鱼险象环生,渔民捕鱼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所以,每当鱼虾满仓,渔家子弟平安归来时,人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便开始敲锣打鼓以示庆幸。因为村名叫大鱼岛,这种专为渔民祈求丰收和平安的锣鼓,就逐渐被大家称为“大鱼岛渔家锣鼓”。
    大鱼岛渔家锣鼓经七、八代人的传承,鼓谱也经过不断修改完善。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石岛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渔港,石岛区域的渔民都采用了大鱼岛渔家锣鼓作为庆典的方式。1991年4月20日,荣成市首届国际渔民节在大鱼岛村举行,大鱼岛渔家锣鼓表演被选定为国际渔民节开幕式庆典的第一个节目。当时渔民节开幕式的总导演,荣成当地著名的渔民音乐、舞蹈家王明亮对渔家锣鼓鼓谱从艺术的角度分解、整理,分成四个表演段落,最终成为今天石岛大鼓的统一鼓谱。

    (王明亮老人):大鱼岛村是石岛渔家锣鼓的发源地,1991年,我负责荣成市首届渔民节开幕式的庆典工作,我本人也是大鱼岛人,对渔家大鼓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在日常的排练演奏中,我发现鼓点有些节拍比较舒缓、沉闷,整体结构不够严谨,有些松散,我就对鼓谱进行了重新整理、改编。

    (孙玉坤老人):我小时侯就喜欢大鱼岛渔家锣鼓,年轻时就参加了打鼓队,那时候鼓谱基本靠背,也有好几个分支。荣成举办首届国际渔民节时,大鱼岛老艺术家王明亮重先整理了鼓谱,以后我们大家就一直按这个鼓谱演奏,大家也都相当喜欢,觉得敲起来有劲,鼓舞人心。

    改编后的石岛渔家锣鼓去掉了锣鼓中沉闷、苍凉的灰色成分,增添了雄壮豪放的气势,使曲调严谨、节奏明快,催人奋进,石岛渔家锣鼓更加得到广大渔民的喜爱。

    渔家锣鼓所表现的主题,就是人与大海斗争的顽强意志和鱼虾满仓后的喜庆欢乐景象。其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叫序曲长套,表现出渔民出海航行中迎风破浪、艰苦奋进的情景,又反映了渔民不蛮干,讲科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业理念。曲调优美,富于变化。
    第二部分叫间曲123,也叫三步搁。表现了渔民到达渔场后,收网捕捞的劳作场面。渔民劳作的每一个步骤,都在鼓点中体现出来,节奏快捷灵活,情绪激昂高涨,气势亢奋中而又沉稳坚定,整个曲调的特点是优美的。
    第三部分是序曲长套的反复。表现渔民在紧张劳作之后,暂短的休憩。曲调舒缓,在节奏和时间上可以随兴延长和缩短,也可重复。在曲调设计上,这一部分主要是为第四华章部分的出现进行铺垫,另外,也为主题的需要,适当地增加过渡性。
    第四部分叫华彩水斗。这一部分的曲调是整个曲调中的华章部分。主要表现渔民在狂风恶狼中战天斗海、不屈不挠的大无畏气概和人定胜天的豪放精神。初时以弱拍起点,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慷慨激昂,给人以跌荡起伏,出人意料的艺术享受。
    石岛渔家锣鼓源远流长,它以铿锵有力的鼓点和渔家化的鼓韵,成为胶东半岛乃至整个黄渤海沿岸特有的民间艺术一绝,曾入选为中国首批民间文化艺术一绝中五十绝之一。
    如今的石岛渔家锣鼓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深受人们的喜爱。1991年,荣成市举办第一届国际渔民节,石岛渔家锣鼓一亮相,便吸引了中外来宾们的目光,中外记者纷涌而上抢拍镜头,气氛十分热烈。1999年,山东省庆祝建国50周年举办广场民间艺术汇演,石岛渔家锣鼓作为庆典的第一个节目,得到了庆典最佳表演奖。此后,石岛渔家锣鼓逐渐成为广大民众和政府、企业等组织最喜爱的庆典方式之一。石岛渔家锣鼓应邀参加了百余场重大活动的庆典,石岛渔家锣鼓铿锵有力,恢弘豪迈的曲调,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知,影响更是日益扩大。


0.jpg (62.74 KB, 下载次数: 208)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4 23:29 , Processed in 0.27526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