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乡约馆
›
村村通
›
山东
›
莒县
›
【夏庄镇】简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夏庄镇】简介
[复制链接]
859
|
0
|
2010-11-4 14: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夏庄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河南省、河北省以及山东省多个地方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镇情概况
夏庄镇位于莒县最南端,地处莒南、沂南、莒县、临沂、日照三县两市交界处,206国道和日东高速公路在镇驻地北交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素有莒县“南大门”之称。全镇共有66个行政村,6.6万人,9.8万亩耕地,114.8平方公里。夏庄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以种植茶叶,盛产浮来青绿茶而闻名。
夏庄镇是省级安全文明镇、省级体育先进乡镇、省级文化先进乡镇、省级科普先进乡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百新工程”试点乡镇和省级中心镇。
夏庄镇
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镇党委政府抓住浮来青生态园被确定为"中国乡村游"旅游线路景点和被评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一契机,依托浮来青茶品牌优势和茶园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浮来青生态园已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集观光旅游、餐饮居住、休闲娱乐、会展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接待中心和一座茶文化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近万人,可实现旅游收入125万元。2007年9月,"阳光波比足球山东第一训练基地"启用新闻发布会在该园举行,2008年10月浮来青生态园度假村挂牌三星级酒店。[2]
工农业建设
农业上针对特色调结构,逐步建立起茶叶、草莓、黄烟、桑蚕、瓜菜五大支柱产业,其中,茶叶7000亩、草莓7000亩、黄烟5000亩、桑蚕6500亩、瓜菜12000亩,其它高效作物5000亩,粮经比例达到4:6。
工业上大力培植连获奖六项国际、国家级大奖的山东浮来青茶厂,并不断加大投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尹家湖村已成为全市最大的小五金生产批发基地。
综合建设
按照“科学化规划、现代化建设、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城镇建设思路,以“经营城镇”为突破口,把市场运作机制引入城镇建设与管理,在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支撑力、辐射力和吸引力上做文章,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百新工程”试点镇、中心镇。在具体措施上,创新机制、激活民力,通过对沿街土地开发实行招标拍卖,绿地公园建设实行土地置换,园区建设实行集体土地有偿使用等措施,使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目前已在206国道两侧拆迁房屋278间、3.8万平方米,筹集社会资金5100万元,新开发建设沿街2-4层营业楼4.3万平方米,新建公共绿地49亩,新建日供水能力156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一座,实现了镇驻地集中统一供水。在镇驻地东部、南部分别建立了莒县华意和华兴两个工业园区。在抓好城镇开发建设的同时,该镇按照经营城镇的要求管理小城镇,成立了由镇长任主任的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组建了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作为城镇管理的常设机构,下设规划建设组、城镇管理组、园林绿化组,公开招聘了15名环卫工人,配备了专门的环卫机械和工具,街道实行全日保洁。设立了莒县城建监察大队夏庄中队,较好地解决了镇政府无处罚权的问题。在街道保洁和绿地管理上,全面推行了“面向社会、费用封顶、公开向下竞标”的管理模式。整个城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渐步入了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3]。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镇党委政府通过采取政策推动、收入促动、主体发动、示范带动、规划牵动等措施,拨付5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镇硬化农村公路92.5公里,48个村吃上了自来水,村村通上了有线电视。9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四个一'指导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被新华通讯社《内参选编》刊发。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小海豚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