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乡】简介

[复制链接]
查看2327 | 回复0 | 2010-11-4 14: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桑园乡地处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北部30公里处,东北与五莲接壤,莒县至五莲公路纵贯东西,距206国道10公里,日竹高速公路40公里,日照港70公里,胶新铁路穿境而过。

乡镇简介  
胶新铁路路过,设有客货站一处,全乡农村公路
  
桑园乡政府

通村里程达到75公里,通村率9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5.4万亩耕地,林地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6%,对空面积126.7平方公里。境内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盛产花岗岩、绿砂岩等各种矿产,且储量大,品质优,开采利用价值高,是莒县的建材生产基地。且盛产大姜、板栗、小杂粮、花生等,是远近闻名的“大姜之乡”、“板栗之乡”、“小杂粮之乡”。

  桑园乡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水电充足,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资源概述  辖71个行政村,5.3万口人,5.4万亩耕地,对空面
  
桑园乡

积133.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29.6%,有十大流域,近10万亩山场,大小山头283座,袁公河贯穿境内,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4座,境内环境优美,山青水秀,有风景秀丽的宝珠山,有储藏量巨大的绿砂岩石,素有“勾针抽纱之乡”、“石材之乡”、“生态农业之乡”之美誉,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三个文明一齐抓,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以建设“山区一流”的小城镇为目标,先后投资1.6亿元,打通了四纵四横八条大街,拓宽硬化了东西主街,并沿街建设商品楼房68座286户,架设路灯100盏,新规划建设工业项目聚集区一处,小城镇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大力实施了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对全乡进行道路硬化,硬化里程达95公里,71个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不断改变,一批以东苑庄、西苑庄、梭庄、芦家河等的山区新农村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先后培植发展起了五金制造、农用车辆配件加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以及勾针抽纱等优势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资源  矿石资源。以绿砂岩、花岗岩最为著名,储量大,分布集中。其中,绿砂岩,挥明储量9000万立方米。该矿石全国产地稀少,绿砂岩成品板材,国际市场十分畅销。花岗岩主要为莒青、莒灰品种,探明储量达2亿立方米,矿石品质优良、品种独特,质量稳定,开采方便。农业资源。桑园是莒县花
  
桑园小杂粮

生、地瓜、大姜、板粟的主要产区之一。所产大姜耳大、质细、色正、味纯,无公害。全乡年保有大姜面积10000亩。所产板粟个大味甜,品质优良,13000亩板粟,现在陆续结果。

  劳力资源。全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0000余人,劳动力普遍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稍加培训,即可上岗操作。

自然资源  该乡矿石资源丰富,矿石以绿砂岩、花岗岩石最为著名,且储量大,分布集中。绿砂岩探明储量9000万立方米,该矿石全国产地稀少,国际市场十分畅销。花岗岩石探明储量2亿立方米,主要为“莒灰”、“莒青”品种。两种矿石质地优良,品种独特,产品出口韩国、日本、西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现已有5处石材开采加工企业,从业人员300人。

城镇建设  桑园乡党委政府将小城建设作为改善外部环境,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常抓不懈。先后动迁农户56户,房屋2800间,打通了四横五纵九条大街,累计投资2500余万元,建成标准统一、式样美观的沿街商住一体二层三层楼房67座276户。并成功地将小城镇开发建设引入市场化动作机制,吸引利用外来开发资金400余万元。以实施绿化、美化、亮化“三化”工程为目标,2007年新架设路灯80盏,建成“三化”样板路2条,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已初具规模。

文教卫生  桑园乡现有初级中学3处,中心小学及附属小学15处,在校学
  
桑园中心初中

生5000余名。学校外部环境优美,内部设施配套齐全。三处中学及中心小学配有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95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投资近千万元,顺利完成搬迁中心小学、新建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坛子联小、双墩联小三处学校,争取中央电视台援建苑庄希望小学一处,极大地改善了全乡办学条件。1996年,顺利通过省“两基”验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2006年,中考再创佳绩,优秀率和进线率位居乡镇中学第一。桑园乡中心卫生院,现有职工48名,建有2000平方米门诊楼一座,正在建设中的病房楼,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院内医疗设施先进,医疗服务优良。2006年,新农合全乡参保群众达到90%。

特色产业  该乡是著名的“抽纱之乡”,以钩花工艺品为主的手工业十分发达,从业妇女达10000余人,全乡共有2处龙头加工企业,300余个加工点,技术力量雄厚,加工品类齐全。产品主要有工艺包、工艺帽、围巾、泳装、披肩、勾针衣、棒针衣,出口日本、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桑园生产的大姜,耳大、质细、色正,且无公害,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全乡大姜面积达10000亩,年产大姜2500万公斤,乡内建有洗姜厂5处,有储量达1800吨的恒温库,可为客户提供生产、储存、加工一条龙服务,并常年供货。

  桑园板栗品种优良,个大味甜,加工简便,淀粉含量高,营养易于吸收。全乡板栗总面积1.2万亩,板栗栽培技术国内领先,并建有林业部“短枝板栗实验园”,其中结果园2000亩,年产板栗40万公斤,是板栗加工企业投资建厂的首选之地。

  桑园乡畜牧养殖业发达,全乡有近10万亩山场,饲草资源丰富,食草牲畜养殖发展迅速,全乡大牲畜饲养量达3000余头,山羊4万只,兔5万只。

基础设施建设  桑园乡电力充足,服务优良,乡驻地建有35KV输变电站一座,受电电压10KV,配电电压380V,用电设施电压380V,照明电压220V。

  工业经济、民营经济运行良好。先后培植发展起了建筑建材、粮油贸易、农产品加工以及勾针抽纱等优势产业。现有资产过百万的建筑企业4家,大型恒温库2处,大型洗姜厂4处,石材开采加工企业5家。共有勾针、抽纱“龙头”加工企业6处、300余个加工点,从业妇女达10000余人,技术力量雄厚,加工品类齐全,产品出口日本、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并新建规模以上企业2家,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828户,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村2个,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以建设“山区一流”的小城镇为目标,先后投资1.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四纵四横八条大街,拓宽硬化了东西主街,并沿街建设标准统一,档次一流的商品楼房68座286户,架设路灯80盏,新规划建设工业园区一处,小城镇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软硬环境不断优化,打造起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平台。

主要荣誉  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0元,被评为市级信访“三无”单位、计划生育市级优秀服务站、市级水产养殖先进单位、市级巾帼扶贫行动先进单位;省级电教科技工程示范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中小学校  莒县桑园乡上疃小学

  莒县桑园乡下疃小学

  莒县桑园乡东苑庄小学

  莒县桑园乡中心初级中学

  莒县桑园乡中心小学

  莒县桑园乡前上庄小学

  莒县桑园乡双墩小学

  莒县桑园乡大井峪小学

  莒县桑园乡大土门村小学

  莒县桑园乡大石库小学

  莒县桑园乡大长远小学

  莒县桑园乡宅科小学

  莒县桑园乡板石河小学

  莒县桑园乡柏庄联小

  莒县桑园乡桑园联办小学

  莒县桑园乡白湖村小学

  莒县桑园乡第三初级中学

  莒县桑园乡第二中学

  莒县桑园乡西苑庄小学

  莒县桑园乡赵坛子联办小学

  莒县桑园乡里庄联小 [1]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

  
总人口50047
25225
24822
家庭户户数16904
家庭户总人口(总)49981
家庭户男25176
家庭户女24805
0-14岁(总)11761
0-14岁男6087
0-14岁女5674
15-64岁(总)34014
15-64岁男17100
15-64岁女16914
65岁及以上(总)4272
65岁及以上男2038
65岁及以上女223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9003


下辖村  [3]

  

桑园村王家庄村小崔家庄村大峪村
大岔河村小岔河村袁家岭村上町村
杜家庄村范团山村李团山村张团山村
葛团山村下町村大长远村小长远村
解家沟村桥头河村赵官庄村大井峪村
小井峪村施家庄村赵家坛子岗村战家坛子岗村
王家坛子岗村村民委员张四山子村徐家官庄村大土门村
小土门村李家庄村范家庄村石家沟村
白湖村上烙石村下烙石村土坑子村
前黄山村后黄山村东苑庄村西苑庄村
东庄村村村民民委员会梭庄村板石河村候家沟村
黄家庄村柏庄村寨村村栗园村
大石库村小石库村楼东村楼西村
上里庄村下里庄村桑庄村三角山村
相家庄村大山前村大库沟村小库沟村
大双墩村小双墩村卢家河村大山后村
前上庄村后上庄村东宅科村西宅科村
东天井汪村西天井汪村大尧村


流域治理  桑园乡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提高生
  
桑园乡

态效益”为目标,全乡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山、水、村、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后对苑庄、万子山、长远流域、黄山流域、芦家河流域及赵宅路进行了重点整治。累计投资2100万元,投工385万个,动用炸药800吨,水泥5000吨,开挖土石方448万立方,整修道路67公里,石砌河道21500米,建塘坝81座,扬水站17座,栽植经济村13000亩、生态防护林22500亩,整地改土20600亩。2001年,苑庄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特色农业  按照“调准、调大、调优、调强”的总体要求,全乡突出
  
特色农业

发展了大姜、黄烟、药材,重点实施了万亩大姜之乡,板粟之乡。全乡年产大姜30000万公斤,板粟50万公斤。桑园大姜,味道甜,色泽金黄,口感脆嫩,已成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倍受青睐。种植面积达10000亩,总产量3000万公斤,成为该乡支柱产业。桑园乡板栗个头大,含糖量高,全乡板栗种植面积广,在果品市场上深受欢迎。梨枣,高新技术的硕果。含糖量高,甜脆如梨,故称梨枣。梨枣个头大如鸡蛋,大者重达1-2两,10个左右可称1斤,亩产可达5200斤。桑园乡土质适合种植以川乌为主的中药材,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亩。

编辑本段
民营企业  全乡民营经济以建筑、石材、车辆配件加工、粮油贸易、
  
民营企业

农产品加工、抽纱勾针为优势产业。现有资产过百万元的建筑企业三处,业务扩展日照、潍坊、东营、青岛、济南、吉林等地,从业劳力达6000余人。石材开发加工企业已有5户开工建设,从业人员1000余人。洗姜厂建有5处,有储量达1800吨的恒温库3座与之配套,年加工储存能力达1万吨。抽纱勾针业以广源工艺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下设300余个加工点,从业妇女1万余名,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加工品类齐全,产品出口日本、美国、俄罗斯及辅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鞋帮厂、羊毛衫加工厂等一批新兴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莒县义合车辆配件厂莒县义合车辆配件厂位于莒县桑园乡项目聚集区内,企
  
企业

业占地面积20亩,总投入800万元,2005年11月正式投产运营,是桑园乡“挂靠五征抓招商”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企业有数控机床、折弯机、剪板机、冲床、钻床、电焊设施、切割设备等共60余台(套),车间航吊2台,装卸用叉车2辆,主要生产汽车配件(不含发动机)、暖风机、农用车车架等产品,产品全部销往五莲五征车辆厂,年可加工生产农用车车架25000余台,暖风机30000余台,年实现产值2500万元以上,利税250万元。2006年以来,该企业二期工程投资500万元,扩建厂房1000平方米,新上液压剪板机、大型抛丸机及烤漆等设备10台(套),新增农用车消音器生产加工项目。目前,二期工程已基本建成,预计10月份全部投产运营。

乡土人情  金马驹桑园乡后黄山村中心大街,有一棵老槐树
  
桑园乡

,在一抱多粗的树干上有一个狭长的黑洞。据传,这个黑洞是一匹金马驹的藏身之处,谁见到金马驹谁就有好运。相传这棵老槐树为明代洪武年间邢氏所栽,树下原有一盘大石碾,村里的人在树下乘凉、碾米。时间久了,老槐树下成为人们聚会、叙友的吉祥之地。一个初春的早上,一位邢氏老奶奶端着粮食到老槐树下碾米,在朦胧的月光下她隐隐约约看见一匹金黄色小马驹摇头摆尾正在拉碾。“鸡才叫了头遍,是谁起的这么早就套上小马碾米了?”老奶奶槐树边走边想,不自觉的咳嗽了一声。听到响声那匹金马驹纵身一跃,跳到老槐树树干上不见了踪影。老奶奶壮着胆子在树上到处寻找,什么也没看见,她碾也没推,一口气跑回了家。天亮了,闻讯赶来的乡亲们聚集在老槐树下,看着树干上的一个洞口,人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全村没有养马的,哪来的小马驹呢?可能是从树洞中跳出来的金马驹吧!”说来也巧,邢老妈妈自见到金马驹后,家庭富足,人丁兴旺,日子越过越红火。自此,谁见了金马驹谁就有好运的故事在村中传开。1946年5月的一天早上,一位李姓老大爷又在老槐树下看见了金马驹,没过几天,春雷震天响,党中央土地改革的《五四》指示传到这个小山村,村民们分到土地,过上了幸福生活。

  压耙石的传说

  桑园乡解家沟村北山附近的地堰上,有一块石头,重八九十斤,近似长方体,村民耙地,正好用上,于是节省一个人用来干点其它事,谁用完就放在路边,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清朝道光年间的一天,一个走南闯北的 南蛮子路过此地,远远就看到路边闪闪发光象一块大元宝——“压耙石”就在那里,于是他向四周看了一下,附近只有两三个村民在各忙各的,距离他有上百米,相互之间呈三角分布,于是快步来到“压耙石”旁,拿出绳索与口袋,包装好“压耙石”背着就跑,三村民一开始没注意,以为好奇,等听到南蛮子跑的声音时,三人快步跑到“压耙石”处,发现不见了,于是就边追边喊:“住下,放下‘压耙石’!”、“住下,放下‘压耙石’!”。南蛮子听到喊声,跑得更快了,村民追了一程,没有追上,也就各自散去。此事当天传遍全村,普遍认为一块石头无所谓,也就不了了之。数年以后,听说南蛮子从我们这里捡到一块纯天然银块,当地人不认识的财宝,却当作一块“压耙石”。村民后悔也晚了。于是辈辈相传,“压耙石”被南蛮子偷去了。

  宝珠山的传说

  很久以前,宝珠山下有一个
  
桑园乡宝珠山

小村子,村里有一户人家,母子俩过日子。儿子虎娃自小无爹,十多岁就帮母亲干活,母子俩相依为命。虎娃娘为人厚道,和睦邻居。虎娃十八岁那年春天大旱,地里下不了种,家里也断了粮。实在没办法,只得向为富不仁的土财主林老四借粮。春借一斗,秋还二斗。林老四捋着胡子美滋滋地说:“天下雨我地里长,天不下雨我囤里长。”虎娃娘知道是火坑,也只好瞪着眼往里跳。一天,虎娃喝了两碗野菜汤上山打柴。砍了一会儿柴,就觉得四肢无力,头晕眼花,只好停下来躺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朦胧中见一个白胡子老头手里撮着一个猪形盛钱罐站在他面前说:“我平日攒了一点钱放在这小猪肚子里,你拿回去和乡亲们度春荒吧!”虎娃赶紧说:“老人家,你这么大年纪挣点钱不容易,我怎么好拿你的钱呢?”老人说:“年轻人,不要这么说,我们是邻居,应该互相照顾。”虎娃接过储蓄罐一看,小猪身上没有开口,用手一晃,小猪肚子里哗啦哗啦响。虎娃皱着眉头想:“这钱是怎么放进去,又怎样哪出来呢?”老人好像看透了虎娃的心事,笑着说“你回家后,到半夜时把小猪放在桌子上,用木勺子头轻轻敲一下猪头,钱就出来了,可千万不能多敲或用力太大。半月敲一回,包你过春荒。”说完,转眼不见了。虎娃醒来,手里确拿着一个盛钱罐,心里高兴极了,赶紧脱下小褂包好,又砍了一但柴,太阳老高就回了家,把老人赠送小宝猪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乐坏了说:“这是山神显灵,普救众生,应赶快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大家!”吃过晚饭,虎娃将邻居请到自己家,告诉大家山神赠送小宝猪的事,并将小猪拿出来让大家见识了一下,大家看了自然高兴。等到半夜子时,虎娃将盛钱罐放在桌子上,当着大家的面用木勺子头轻轻在小猪头上敲了一下,就听当的一声,从小猪后腚里掉出一块金子来,足有一两重,闪闪发光。大家高兴得叫起来。虎娃把盛钱罐收好,生怕坏人盗去。第二天虎娃与乡亲们把金子兑成铜钱,分头去买粮。过了半月,又敲了一次,小猪腚里又拉出了一块白哗哗的银子,足有二两重,大家又兑成铜钱买粮食。这样,两个月过去,等来了一场雨,地里下了种。两个多月过去了,林老四没见村里的人来借粮,非常纳闷,就派狗腿子到村子里以查看苗情为由探听原因。“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小宝猪拉金银的事让狗腿子探听到了。狗腿子赶紧回去报告了林老四,林老四又气又喜,气是是人们不向他借粮断了财路,喜的是想法把小宝猪弄到自己手里,就是无穷的财富。他知道硬要不行,就决定偷。找来了在他家护院的武林高手,许以重金要他去盗宝。经过几个夜晚的刺探,终于趁虎娃睡熟之际将小宝猪盗走了。林老四得到了小宝猪,心里乐开了花。他迫不及待地将小宝猪放在桌子上,由于狗腿子没打听清什么时间敲,有什么敲,林老四找来了一把小铁锤,这时已过子时进入丑时。他用铁锤在猪头上猛敲一下,只听轰隆一声,小猪眨眼之间成了一头活的大肥猪,那大猪尾巴一翘,从后腚里喷出一堆粘糊糊的薄屎,喷了林老四一脸一身。紧接着大肥猪蹬翻了桌子,窜出房门,向山上跑去。这时林老四不顾屎臭,用手抹了一把脸,高喊着:“快追!”伙同家人追出村子,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林老四吩咐人到山上找,十几个人折腾了一夜,也没有找到。第二天,虎娃发现小宝猪被盗,非常伤心,出门一打听,知道是林老四派人偷去后,约几个邻居到山上找,小猪没有找到,只发现了石头上的猪爪印和猪用嘴拱过的痕迹。从此,人们把这山叫宝猪山。后来人们在山上的浅草里,松树底下,发现长出许多松菇(俗称粘莪子),有黄的、白的,黄的金灿灿,白的亮晶晶。人们意识到这就是宝猪拉的金银。人们把松菇采回家炒成美味佳肴,也可卖钱买米。松菇年年生年年长,人们年年采,年年换钱,圆圆的松菇像一颗颗珍珠,所以人们把此山叫做“宝猪山”,后改为“宝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