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甄氏宗亲】甄氏墓群与史村民间信仰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听众

6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1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8
注册时间
2010-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满天星   发表于 2010-11-8 19:13: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满天星 于 2010-11-8 19:17 编辑

      位于河北省无极县史村村边的甄氏墓群,是我国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名门望族——甄姓的聚葬茔地,埋葬着甄氏家族的开族代表人物甄丰甄邯,以及甄后的父亲、安乡候甄逸等直系亲人,甄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几乎都葬在这里。这些坟墓群过去是高大如山,分布在数平方公里内,多达三十多个。陵墓内柏树参天,飞禽走兽众多。祖祖辈辈生活在陵墓下的史村村民对此自然生产出几分祟拜和敬畏。久而久之,形成了与此有关的文化传统和民间信仰。

     首先,村民们对甄氏墓群有独特的理解力,并按自己的方式给它们进行了原始的命名。有两个坟茔相连,形成马鞍状,就叫鞍子圪疙。有两个遥遥相对的坟茔,人们管它叫对子圪疙。对狐狸成群居住的,直接叫狐子圪疙。那个最高的,取名大圪疙,其次是二圪疙。这样的命名,体现出坟茔的特点,方便了村民对它们的识别。

     其次,村民们的信仰呈现出了多元文化的和谐相处,并渗透到风俗习惯之中。在甄氏墓群中,最见的是蛇和狐狸,而这两种动物,在我国民间祟拜中,也是最常见的。例如,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和清代小说《聊斋志异》,都是较为代表的典型,其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在我国民间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也许是受这种影响,从清朝中叶开始,史村即有了甄氏诸墓附近住有“七仙”的说法。“七仙”是:蛇仙,住在位于史村村西的4号墓;狐仙,住在狐子圪疙,即现存在的2、3号墓;另有水仙、火红大仙等。

     史村民间信仰为什么形成在在清代呢?这主要是在明朝时,由于战乱频繁,特别是“燕王扫北”之后,史村一带基本上没有了原居民,在明朝实行从山西向河北移民的政策下,史村的赵姓和高姓人家才从山西洪洞迁移过来,这些新来的村民,对信仰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其中之一的蛇仙,传说与甄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有一秀才出行,沿着古道至圪疙庙前,遇见一条长虫(蛇),这条长虫就一直跟随着他,秀才吓得躲进旅店中,夜里,偏遇到旅店着火,别人都被烧死了,只有这秀才活了下来,原来是秀才半夜做了个梦,说是有一美女对他说:我是三国时期的甄后,死得冤屈,葬在别处地后感到孤独,常常思乡,想念住在这里的父母,回来看看,今天见你有难,就来救你……第二天,秀才再次来到圪疙庙前,果然见那长虫在此徘徊,秀才说:为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我要在这给你立庙。他刚说完这句话,那长虫就不见了。秀才联想到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她住在灵山,所以起名为“灵山庙”。灵山庙建成之日,举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订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为庙会,届时请来戏班,为甄娘娘唱戏。灵山庙供奉的蛇仙,实际上是甄后的化身。

    灵山庙(俗称圪疙庙)有三间,依附于4号墓。此墓原高10米,500平方米,现高六米,约230平方米,曾被盗,墓主人尚无考证。据老人讲,原来灵山庙里边的壁画十分精美。在上世纪被毁,后有村民自发建一小庙。在圪疙庙前还立着当年修庙的石碑一通。

    每年庙会时,远近几十里信仰的村民都来烧香许愿。届时举行祭祀仪式并“跑场子”,信奉的人们会围着庙和墓载歌载歌,扭秧歌,除了一般的祭祀活动,“跑场子”是史村庙会的显著特点。因为它主要保佑出门人的平安,因此以活动为主。烧香的人也极有特点,人们以庙为准,顺着原来能向藁城的古道一路烧纸,因此,会看到许多人沿路祭拜,人多时可长达几公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庙会前夕,圪疙上出现一条长虫。当时天气尚冷,蛇还在冬眠,哪来的蛇呢?于是轰动一时,说是蛇仙显灵,前来取药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不少百里远的人闻讯赶来求福。

     现在的圪疙庙成了史村民间信仰和谐相处的见证。在墓的南面、东面和西面,有大大小小的十余处庙宇。这些庙宇有供奉菩萨的、有供奉老仙的,各不相同。显然是不同信仰的人把这是当成了理想的表达场所。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求幸福求平安。老仙庙前的对联说的明白:老仙师傅开善门,保福保财又保人。横批是:老仙聪明。

     狐子圪疙住的狐仙,自然也神通广大。

    这是两个相连的圪疙,由于人们用土,才逐渐奖它们分开。形成现在的2、3号墓。有人说,这两个墓是夫妻墓,其中男性是将军,很有灵性的,不然怎么会有许多狐狸安家落户。狐子圪疙的传说与甄姓先人后有近乎天然的联系。过去人们夜里浇地时,常路过这里,狐狸的眼睛象两只灯笼一样一闪闪的,有时走动,有时停留,夜暗中极具想象力。早年间附近村有两个人,好打猎,打上了狐狸的主意。有一个黑夜,两个对着一个狐狸连开数枪,明明是将其击中,不想那狐子却越长越大,火球一般,亮亮的,两人顿时吓出一身汗来,有一个回家就病倒了,第二天,他对家人说,狐子托梦给他,说这些狐仙是甄氏的奴仆,来这里保佑一方平安的,那些掘墓的人,都会受到报应。

     当时掘墓时,挖出了许多大青砖,有的人家拉回去,垒房子,垒猪圈,果然出现了许多不吉利的事情。传说有一位掘过墓的人家娶亲,席间来了一群赶马车的人,穿衣打扮,举止言吐,极其不凡。娶亲的人家是个庄户人家,见来了这样的亲戚,谁也不认识,又不好意思问,等散席时,这些人个个步态飘逸,轻轻一跃上了马车,眨眼间就不见了踪影。

    史村产生的与甄氏墓群有关的民间信仰,当然不止这些,原来村内有一大墓(未考证出墓主人),现以消失。传说此圪疙住着一个仙家,好施乐行善,村民们谁家有事用着桌椅板凳了,只要给仙家烧个香,就会将桌椅板凳借给人家用,后来因为有人产生贪念,不想归还,神仙才不借给人们东西了。

    由此可见,史村的民间信仰,表现的是一种对祖先的祟拜,并因此形成了形成了诚信、感恩的民俗文化。现在,这个村村民经商成风,涌现了一批以针织加工为主行业的商户,人们在走向富裕的道路上,心中始终保存着祖先文化遗产的敬仰。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7:25 , Processed in 0.26495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