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折子戏 于 2010-11-9 09:47 编辑
朱氏宗亲冬至齐聚凤阳明皇陵祭祀“探源” 今年冬至日即07年12月22日,凤阳县明皇陵景区将举办华夏朱氏源流研究会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届时将有来自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云南等省的150多位朱氏后裔、明史研究学者,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的陵墓,也是明朝第一座帝王规模的陵墓。始建于1366年,复建于1369年,1379年正式完工。初建之时“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等同一制度。尚存的31对石象生,为明初所刻,全部使用整块石料,数量之多,形体之大,保护之完好,为历代帝王陵墓之最。石雕的比例准确,刻工细腻,形制和风格堪称一绝,专家研究后一致认为,明皇陵的神道石像生表现手法代表元朝,为上承宋代,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其豪华侈丽的规制继续了汉唐两宋的传统,开创了明清时代的风格,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即便就现存的明皇陵来看,仍极具观赏价值。朱元璋亲撰碑文的大明皇陵之碑堪称中国一绝。1982年,明皇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0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明皇陵是明清陵墓制度的典范。经唐、宋、元的不断演化,中国文化到了明朝趋于成熟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明文化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文化。在朱氏后裔的多次建议下,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明文化,研究朱元璋现象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凤阳县明皇陵管理处决定,于12月22日举行,在明皇陵举办华夏朱氏源流研究会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遍邀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云南等省的150多位朱氏后裔和明史研究学者、有关方面嘉宾前来参加,为朱氏后裔提供一个省亲、寻根的机会,给明史研究学者、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展示凤阳厚重的明文化,提高明皇陵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有关史料记载,周朝时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日祭祀是明代一年当中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洪武皇帝朱元璋对于祭天尤为重视。嘉靖皇帝建天坛于南郊,冬至日至彼祭天并被列为朝廷三大节之一。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始按明代礼节祭天。
目前祭祀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有序地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