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凡烈士 朱凡(1919-1941),女,原名陆慧卿,祖籍浙江省宁波市人,后举家迁居上海。先后在上海启秀女中和务本女中就读。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初中时代就投入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救亡运动。1935年入高中后,“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她走在上海学生请愿队伍的最前列。1937年“八·一三”全面抗战爆发后,先后在清凉寺难民收容所和上海女青年会主办的难童教养所工作。1938年参加中共外围组织"雪影社"做救亡工作,义务担任夜校教员。此时改名朱凡,此名字寄寓着她的崇高理想——愿当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平凡一兵。1939年秋,刚满20岁参加了江南抗日义勇军,至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民主游击区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调至苏州任中共横沔区委书记。1941年任中共辛莫区委书记。同年7月,日伪大规模“清乡”,负责反“清乡”斗争,在工作途中遇上日军不幸被捕,被捆系在急速开驶的汽艇后活活拖死,牺牲时年仅22岁。
朱枫烈士 朱枫(1905-1950),女,原名朱桂凤,化名朱谌之,浙江省镇海县城关镇人。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1921年就读于当时的宁波名校—竹洲女子师范学校(今宁波二中)。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 惨案发生后,参加爱国反帝学生运动,带头上街游行,反对西方列强。1926年女师毕业去上海任家庭教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丈夫病故。1937年“七·七抗战”开始,毅然放弃了富裕和舒适的家庭生活,走向社会,投入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唤起民众宣传抗日,在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保卫卢沟桥》,出售自己收藏的金石、书画、手工艺品……为抗日捐款;动员亲友参加抗日行列;和医院职工一起救护遭日寇飞机轰炸的难胞。1937年与共产党员朱晓光结婚后全家迁往武汉,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新知书店工作。变卖价值昂贵的钻戒为书店捐款3000元以购买纸张。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武汉沦陷后全家撤往浙江金华,参加浙东的抗日救亡活动,捐款800大洋帮助台湾友人李友帮创建台湾义勇队少年团,还促成台湾医院提前开业。1939年与爱人朱晓光奔赴皖南新四军军部办随军书店,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坚守在新知书店和书店的桂林办事处。1941年皖南事变,爱人朱晓光被捕,她机智勇敢三次进入 “上饶集中营”,成功营救了朱晓光。1944年奉命调往上海的新知书店办事处工作,筹建同丰商行,掩护党的地下工作。10月同丰商行遭敌人破坏,她被捕入狱,虽受酷刑(母指折断)却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后经组织营救出狱。1945年奉党组织调派去华中局从事上海贸易机构理财和情报管理工作。凭着机智和勇敢,巧妙地周旋于国民党经、军、警上层人物之间,出色地完成了为党筹集资金和保护地下党安全的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香港做党的地下情报工作。1948年秋奉命去香港开展工作,盼望在完成任务后在香港或大陆和亲人团聚,终因革命工作需要她的愿望未能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27日,新中国成立不到两个月,奉命到台湾执行一项绝密的军事情报联络工作,临别告诉家人“不要惦记……个人的事情勿放在心上,更重要的事应该去做……”。确如说的那样,为了事业从不顾及个人的安危,就在深入虎穴胜利完成了任务,并把绝密的军事情报通过香港转到上级党组织的时刻,由于叛徒蔡考乾的告密,在返回家乡的路上(舟山沈家门)被捕,后被押回台湾监狱。在狱中敌人软硬兼施,没能动摇她的革命意志,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1950年6月10日被国民党杀害于台北刑场,牺牲时不满45岁。 朱凯烈士 朱凯(1905-1928),四川省重庆市人。1924年在重庆联合中学学生会办的平民学校读书。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秋随霍步清、霍锟镛到中共广州市委工作,在广州任两广区军委秘书。1927年4月15日,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当晚与另两位同志一起被捕。1928年病死在狱中,时年23岁。
1983年6月13日,重庆市南桐矿区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朱思烈士 朱思(1905-1930),福建省平和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秋考进厦门集美学校中学部。在校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为探讨革命真理,改名为朱思。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在厦门集美学校中学部读书。1926年春毕业后返乡任小学教员,深入农村做社会调查,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介绍东江、海丰农民运动情况,秘密串联进步青年,阅读进步书刊,为开展农民运动准备骨干力量。同年10月参与组建上坪村农民协会;开办平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1月在崎岭乡开展艰苦细致的宣传鼓动工作,发展农会骨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9月任中共平和县临时委员会副书记、平和县农民协会秘书长。1928年2月任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副官长。同年3月参与领导平和武装暴动。暴动后任中共平和县临委代书记,领导军民开展四次反“围剿”斗争。后转入闽粤两省交界山区,联络广东省中共饶平、大埔县委,创建饶和埔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同年7月受中共福建省临委指派,化名王平,前往惠安县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并出版《雷火青年》,使全县工农革命运动迅速恢复和发展。1929年7月,主持召开中共惠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任县委书记。会后,在农村、工厂、学校组织领导群众开展一系列斗争,掀起全县性的革命运动高潮。同年12月18日,召开县委紧急会议,研究斗争对策突遭敌人包围,不幸被捕。在狱中,因受非人的折磨摧残,肺病日渐加重,但斗志弥坚,仍带领难友开展绝食斗争。1930年秋,病情严重恶化,在狱中逝世,时年25岁。
朱前烈士 朱前(1916-1944),原名朱贯义,江苏省涟水县余圩乡朱前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23年7岁时入私塾,8岁丧母,一边读书,一边帮父亲种田,承担了部分家庭生活重担。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严酷的社会现实磨炼出不畏强暴、勇毅敢为的倔强性格。当地有个土豪劣绅朱宗鲁,是国民党乡长,不少人对他敢怒不敢言。而朱前十几岁时就敢于当面揭发其敲榨穷人、乱摊公差的丑行,并与其对吵对骂。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3月日军侵占涟城后,积极投身抗日斗争。1940年后历任村农救会长、分支副书记、区队副、乡指导员等职。1941年受中共涟水县委调派,到农训班学习,后被分配到梁岔乡工作。1942年10月调任盐西区岔庙乡政治指导员。不久又被调到离大汉奸王培坤盘踞的时码据点最近的光华乡任指导员。光华乡当时是伪化区。一到那里就发动群众摧毁了伪乡、保政权,组建共产党领导的乡、村政权和联防队。为对付敌人,在全乡范围内搞破(破路)、拆(拆砖墙、庙宇)、打(打狗)等活动,把交通沟弓直挖到日伪炮楼跟前。王培坤十分忌恨,多次派遣武装匪特突袭光华乡,企图捕杀乡村干部,均未得逞。1944年6月16日夜,在颜老庄颜孔芳家召开乡村干部会议,研究夏收及动员参军等工作。散会后和乡长华月荣,中队长马桂仁等10多人就地分散休息。叛徒钱继成向王培坤告了密。王培坤立即率伪军100余人,带着机枪、60炮包围了颜老庄。拂晓时分,敌人向颜孔芳家发起突袭。住在隔壁颜孔龙家的朱前本可以撤走,但想到住在颜孔芳家干部的安全,便随即向敌人开枪,接着以翻墙撤退的动作把敌人吸引过来。边打边退,不慎跌进深塘,不幸为敌所俘。花月荣、马桂仁及群众100余人同时被敌人抓走。在审讯室,王培坤一见怒目相对的朱前,便冲上去一把抓住他的头发,飞脚就一阵猛踢,直踢至脚软腿酸才开始审讯。朱前厉声痛斥王培坤出卖灵魂、出卖祖国、认贼作父、当汉奸做走的滔天罪行。王培坤恼羞成怒,遂施用各种毒刑,用皮鞭抽,用板凳砸,用烙铁烙……,一次次昏过去,但每次醒过来,仍坚贞不屈,斥骂不止。
1944年6月18日凌晨,被押赴刑场,高声痛骂王培坤,接着连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万万岁!”敌人赶忙用绳子勒紧脖子,用刀戳,但还是怒目圆睁。刽子手抬出铡刀,铡去了双臂、下肢,最后又将脖颈放到血淋淋的铡刀下……尸体被抛入盐河,时年28岁。华月荣、马桂仁等人亦同时遇难。
中共涟水县委在朱前牺牲后的100日,于他的家乡召开了追悼会,树立了纪念碑。不久,盐西区委处决了内奸钱继成。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政府将烈士的家乡古桥乡改名为“朱前乡”。1958年,涟水县淮剧团将烈士生平斗争事迹编成剧本《不屈的朱前》,在城乡宣传演出。
朱斌烈士 朱斌(1908-1934.7.31),四川省开江县人。1931年进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底毕业后返回四川,被中共四川省委派往万县打入川军第21军3师某部手枪营作副营长,同时任中共万县县委委员。1934年2月组织部分进步青年组建中共开江县委。万县县委根据省委截断长江、让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师万县的要求,计划于6、7月举行武装暴动,负责手枪营的策反起义工作,起义前不久因叛徒告密被捕。
1934年7月31日被军阀王陵基杀害于万县城郊大操坝,牺牲时26岁。
朱颖烈士 朱颖(1971.11.2-1999.5.7),女,北京市人。1989年9月考入天津轻工业学院工业艺术工程系,在大学期间曾被评为三好学生。1992年7月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工业艺术工程系。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2年8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新世纪信息纸厂。1994年1月调入《光明日报》广告部工作,任美术编辑,认真学习新闻业务,利用所学美术专业知识,做了大量的广告版面编辑和广告设计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她为《中华读书报》设计的形象广告,获得1994年首届“敬业杯”全国报纸优秀广告评选优秀奖,为《书摘》杂志设计的形象广告获1995年第二届“昆仑杯”形象广告优秀奖,为《光明日报》“中华好风尚”活动设计的公益广告《一滴水》、《一棵树》,荣获1996年“第二届全国报纸广告比赛”三等奖。 1998年与许杏虎结婚,婚后不久便随许杏虎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工作,任《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到南斯拉夫后,主动配合许杏虎开展工作,开车、传送稿件、购物、加油,尽职尽责,做了大量的工作。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悍然施行空中打击后,组织上为安全起见曾考虑安排她回国,但她表示当地工作需要,应该留下来继续工作。为了向国内广大读者揭露北约的罪行,和丈夫许杏虎不怕牺牲,忘我工作,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多次深入到被炸现场采访,协助许杏虎同志40余天发回近百篇报道,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表现出一名新闻工作者高尚的风范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五枚炸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使馆建筑被严重毁坏。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朱颖在这次袭击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1999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一野蛮暴行表示极大愤慨和严厉谴责,并提出最强烈抗议。5月12日上午,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的骨灰由专机接回到北京,天安门广场降半旗。得悉噩耗,全国各地的广大群众,海外侨胞、留学生,纷纷举行座谈、集会、发抗议信或抗议电等各种活动,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行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一些城市的学生和群众,还在美国驻华外交机构附近举行了示威游行。同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社,沉痛悼念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中光荣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位烈士。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已批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同志为革命烈士。
朱璋烈士 朱璋(1910-1928.3.17),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人。出生于一户小职员家庭。父母早亡,由舅父抚养成人。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沙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校参加长沙工农运动和学生运动,并常上街发表进步演说。1925年年夏因多次参加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学籍。后回平江,在县团委从事学运工作。同年9月发动平江学生参加阻止英商煤油起岸的斗争,带领学生冲上船只,捣毁油桶。1927年春到长沙参加对英经济绝交委员会的工作,参与编写《英帝国主义透视》一书。1927年5月后任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长兼共青团平江县委书记。“马日事变”后,秘密发展地下党员,积极准备武装暴动。曾筹措步枪20多枝、子弹一批,在家里建立起地下军火库。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2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任凭敌人酷刑折磨,威武不屈。3月17日,在平江县城孔庙前坪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18岁。
朱霄烈士 朱霄(1907-1931.4.5),山东省肥城县人。1923年考入济南育英中学。读书期间接受了马列主义,1924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4年在济南育英中学积极参加革命宣传活动。1924年6月任共青团济南地委第三支部书记。1925年1月参与发起成立“济南青年读书会”。“五·卅”惨案发生后,济南学生联合会成立,为负责人之一,积极领导学生运动。1925年底被学校当局开除,即转入地下活动。1926年2月共青团济南地委改组,为候补委员,后代理组织部长。不久,共青团济南地委重新改组,为正式委员,并任地方特派员,负责淄川、张店、石谷、博山等县工作。同年下半年,山东学生联合总会成立,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共青团山东省委成立后,调到团省委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转入农村,在津浦线鲁南一带从事农运工作。1928年调青岛工作,任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部长。1928年12月被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后被押至济南。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29年4月19日,狱中党组织发动越狱,逃出监狱,不幸被敌发现追回。同年7月21日,在第二次越狱中,又被追回。
1931年4月5日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24岁。
朱三进烈士 朱三进(1909-1930.5.27),江苏省泰州县人。1926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6年中共受党组织的派遣回苏北从事革命斗争,先后在花庄的大陈庄等小学任教师,并与党组织联系,以参加教师联合会的名义从事革命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秋,为便于从事革命斗争在大陈庄附近创办了周机小学,对贫苦子弟入学免收学杂费,并秘密成立了党支部,为支部委员。公开身份为小学校长,利用教学之余深入村户宣传革命道理,培养农民中的积极分子,自己节衣缩食帮助贫困农民。1930年4月赴南京晓庄开会,回来后连夜参加了春荒斗争。不久任曲南区区委委员,在曲南十多个村庄发展党组织,参予领导“五·一”农民暴动。同年5月27日早晨,地主武装和县警察大队包围了周机小学,激战中,身中数弹受伤被捕。在严刑利诱下,没有透露任何机密,敌人将群众一个个从他面前走过,叫他指认,毫无所获。刑前高呼“共产党万岁!”被敌人枪杀于姜家庄桥,牺牲时21岁。
朱万兴烈士 朱万兴(1899-1935.12),四川省小金县人。早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抗日,途经懋功(今小金县),在红军的组织、宣传和帮助下,地方纷纷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担任菜园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协助红军四处筹粮,搜抄土豪劣绅的财产。动员藏汉青年参加红军,支持红军北上抗日。协助红军做了大量的工作。1935年12月红军走后,被当地土匪还乡团杀害,时年36岁。
朱义祖烈士(江西) 朱义祖(1900-1931.8),江西省莲花县人。早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期间利用假期回乡宣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6年7月参与创建中共莲花小组,为小组成员之一。11月参加筹组国民党莲花县党部。1927年3月任中共莲花县支部委员。马日事变后,转移至上西坚持游击斗争。9月随秋收起义部队赴井冈山。1928年3月任中共莲花县特区委组织委员。4月任中莲花临时县委组织部部长。当选为中共莲花县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1930年8月任莲花县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10月任莲花县行动委员会委员。1931年8月因肃反扩大化在莲花被错杀,时年31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朱义祖烈士(湖南) 朱义祖(1906-1928.5.13),湖南省浏阳县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书香门弟家庭。自幼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立志“要像谭嗣同一样,为改革社会效力”。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1921年秋考入长沙修业中学后,为《浏阳周刊》《新民》等进步刊物撰写数篇反帝反封建的文章。毕业后,进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就读。曾被推选为校学生会负责人,领导同学积极开展进步活动。
大革命时期,1926年当选为湖南省学联驻会常委和湖南省立联合高中学生联合会主席,先后发动和组织长沙地区学生参加了反对英、日帝国主义杀害我同胞的暴行、声援武汉市的罢工、罢课、罢市等一系列的斗争,使长沙学生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27年“马日事变”后,投奔浏阳工农义勇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3团3营秘书。文家市会师后,由于身患重病,回到本县淳口下老屋,根据党的指示,为恢复党的组织和开展武装斗争积极工作。1928年任中共浏阳北区区委组织委员。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活动,先后建立8个联络点,恢复10多个党支部。同年4月参与领导本县“卓然暴动”。5月11日因活动情况被反动团总的儿密报敌人,与29名在校师生同时被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1928年5月13日被敌人杀害于浏阳状元洲,时年22岁。临刑前,留下“以我热血,洗涤山河”之遗言。
朱也赤烈士 朱也赤(1899-1928.12.23),广东省茂名县(今市)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冬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转读广东公立医药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受苏联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进步很快,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同时他利用寒暑假,回家乡向乡亲宣传革命道理,揭发地主豪绅为富不仁,欺压人民的罪行。
大革命时期,1925年底被中共党组织派往高州,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茂名县党部筹备处工作。1926年先后担任国民党茂名县党部执行委员、中共茂名县支部书记、县农民协会筹备处主任、国民党茂名县改组委员会主任等职。在国共合作期间,以中共、农民协会和国民党要人三重身份领导全县革命工作。注意发展党团组织,1926年全县党员发展到40多人,团员100多人。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任南路农民革命委员会主任和中共南路特委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冬到信宜县发动怀乡暴动,突袭团防局,生擒反动区长周植盛,并开仓济贫,实行减租减息。国民党反动派把他作为“头号匪首”,悬赏1000两白银通缉。1928年12月南路特委被敌人破坏,在西营被捕,虽遭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为主义牺牲,为工农死节”的诗句。
年12月23日,在高州东门岭英勇就义,牺牲时29岁。
朱子和烈士 朱子和(1906-1927.6.1),湖南省湘潭县人。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自幼随父学古文。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考入湘潭十四都都昌镇立振铎高等小学。因受五四运动影响,崇尚新思想,新文化,对抗学校顽固守旧的教学法,1921年被勒令退学。1923年背叛封建家庭,离家出走,来到长沙昌文印刷厂当工人,并积极参加工人夜校学习和罢工斗争。
大革命时期,1925年2月被选为长沙青年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1926年5月入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9月回到湘潭县十四都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党团组织。同年12月受中共湖南区委派遣,以特派员身份前往酃县开展农运工作。1927年1月下旬,被增补为中共酃县特支委员。主持改组了原中国国民党酃县农会,重新建立酃县农协会筹备处,任筹备处主任。积极领导农民与土豪劣绅作斗争,不到3个月时间,相继在4个区、33个乡成立农民协会。同年3月,发动农民夺取县团防局80多枝枪支。随后组建了酃县农民武装队,任总队长。不久,酃县农民协会成立,当选为县农民协会委员长。5月中旬,指挥农军击溃县团防局的进攻。“马日事变”后,被卷土重来的县团防局以假降的手段诱捕。受尽苦刑,坚贞不屈。
1927年6月1日凌晨,在酃县县城就义。就义前,双腿被压断,全身被烧焦,始终一字不吐。当敌人嗥叫着说他是“木头”时,他坚定地答道:“我是铁,我是钢,我是共产党员!”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钢铁般的革命毅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