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家族才华横溢
中华民国的国父是孙中山先生,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在一百年前出生了这样一位光耀史册的伟人,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真是那个不知,谁不尊敬。
于是,随着国父的不朽英名,"孙"这个中国人的姓,就声名远播于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中国人,每每以自己能"光宗耀祖"为最大愿望,以国父的丰功伟绩,又岂止于一个家族的荣耀而已?连他的姓,也因而在世界家喻户晓。
孙姓颇多名士 孙姓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姓氏,历代的伟人名士辈出,像以兵法十三篇享名寰宇的孙武,灭灶欺敌的孙膑、埋两头蛇的孙叔敖、漱石枕流的孙楚、映雪读书的孙康、以及"有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等等,都是孙姓的好子弟,更是叫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杰出人物。
这个著名的姓氏,根据《姓纂》的记载,其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周朝是一个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康叔,就被封于卫,传到卫武公的时候,武公的儿子惠孙做了卫国的上卿,惠孙的这一支,就拿孙字当作了他们的姓氏,当时的卫国,就是现在山西太原一带。《姓纂》的这一段考据,已被后世所共认--孙姓的祖先可以远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 不过,到了汉唐之际,却又有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说法,譬如: 唐宰相世系表:"又出毕姓,孙叔敖后,又齐陈无宇之子书,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子孙因乱奔吴,孙武为吴将,其后也。"
源流说法不一 汉孙根碑:"先出自殷比干。" 汉书:"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公主,故公子孙又为孙氏。" 汉书说:"荀卿避汉宣帝讳改孙氏。" 以上的这些说法,说明了三点:
第一、孙氏姓源,后世仍不敢真正确定,所以才有源于比干,孙叔敖等不同的说法。
第二、由于各种因素,或因功赐姓、或随外家改姓,或避帝讳,曾有多人放弃原来的姓氏,改以孙为姓,而使孙姓日益增多。
第三、现在姓孙的人,有一部份在血缘上很可能是陈、荀、夏、侯等姓的后代。
历来对于孙氏姓源的考据,既然是如此的众说纷纭,现在孙姓之人想要追朔血缘上的正确出处,也就较为费事了。
上面说过,孙氏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家族,这份才华,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孙阳、孙武等人身上便光芒毕露,到国父孙中山先生,更是璀璨瑰丽,为孙氏家族大放异彩。 伯乐名为孙阳
在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孙姓名人中,孙阳可能要算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孙阳这个名称,大家也许比较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伯乐",大家一定熟悉万分了。孙阳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伯乐是他的字,以善于相马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两个字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了。
其次,便是其有鼎鼎大名,被全世界军事学家奉为军学泰斗的孙武了,他所著的兵法十三篇,一直到今天,都被奉为军事上的最高法则。如果说世界上真有不朽的法则,孙武的兵法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这位举世共钦的伟大军事学家,是春秋末期的齐国人,以他的兵法素养,帮助吴王阖庐完成了霸业。他西破强楚,北威齐晋,而使当时僻居南隅,不受列强重视的吴王,在短短数年之间,成为举足轻重的强国。这是孙子兵法的首次发挥威力,这份威力已经历三千年而不衰。
兵学权威孙武 我国民间,还留传着一个关于孙武的家喻户晓的故事。那就是他初见吴王阖庐,吴王以一百八十名官嫔使之操练,女兵大笑,却被他当场立斩两名担任队长的吴王爱妃,结果纪律立现。这个故事给与军事学家的提示是十分大的,"治兵必严",历来又有那个治兵不严的大将,能成勋业。
孙武的后代,也出了一位以兵法见长的著名人物--孙膑。我国童叟皆知的民间故事"孙庞门法",正是描述孙膑以减灶添兵法大败同门师兄魏将庞涓的传奇。据说,庞涓由於嫉妒孙膑的才干,曾经施计刖去孙膑的双足,却没想到,最后倒把自己的一条命送在一个残废的人手中。庞涓死后,孙膑于是名满天下,又为孙氏大放异彩。
仁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份传统美德,远在三千年以前,就可以从楚庄王的首相孙叔敖身上,找到最典型的楷模。 孙叔敖是一手协助楚庄王完成霸业的功臣之一。据民间相传,他在小时候曾有一次遇见一条两头蛇,他不计危险地杀死了那条两头蛇,并又将之埋在地下。回家之后,他哭着告诉母亲说:"我听说碰到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而我今天就看到了一条。"母亲问他蛇在什么地方,他就回答说:"我怕以后还会被别人看到,就把蛇杀掉埋了。"
好一个"怕被后人再看到",这岂不是中国人具有"仁爱"民族性的最佳说明吗?从小就有了这样的仁爱之心,孙叔敖长大之后能够仁政爱民,把国家带领上富强康乐之道,又岂是偶然的。
孙权威震江东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孙策、孙权兄弟,在一部三国史上叱咤风云,真怪不得后世的千万为人父母者,要对孙家有这样的好子弟而羡慕不已。
在我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孙氏的子弟出人头地,或立德立功立言,或对国家有赫赫贡献,都能达到光耀门楣的地步。满清雍正年间所问世的一部《尚友录》,相当于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代名人录,上面所列的历代孙姓名人就洋洋洒洒,占有极多的篇幅。可见得姓孙的中国人,在我国历史上是有着何其重要的地位。
不过,翻开《尚友录》上历代孙姓名人的事迹,却没有一位是可以比得上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国父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每一个中国人都深铭五内,同时,大家都公认,国父的丰功伟绩,在我国过去的历史中,无人能及,孙姓中国人的杰出与卓越,真是在国父的身上登峰造极了。
自闽迁来台湾
台湾的孙姓,人数也不少,而以嘉义县最多。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台湾孙姓的祖先本来世居于河南光州,唐末五胡乱华之时,南迁入闽,住在泉州东门,后来的子孙道有迁到银邑的嘉禾的。至于他们什么时候移居台湾,还没有可靠的资料可查,到目前为止,仅能知道他们的确是来自福建泉州东的孙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