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氏宗亲】钱姓帝王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听众

8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10
注册时间
2010-11-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随风飘   发表于 2010-11-10 18:37: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钱姓帝王

钱 镠:(公元852~932年),吴越武肃王,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今浙江杭州)。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吴越国第一代君主,在位时间从公元907~932年为期二十六年,终年八十一岁。

钱镠出生于唐大中六年浙江临安的一个“世田渔事”家庭。自幼好武后又喜文,十九岁时因家境贫困,以贩私盐为生。二十一岁时参军,由于他机智多谋又勇敢善战而屡屡得胜,故因功累升。南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钱镠在平定董昌叛唐称帝的战斗中大获全胜,被唐王朝封为镇海和镇东节度使,统辖江浙一带,居然成了当地的“土皇帝”,据有占有两浙十三州,即今浙江及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地区,后梁开平初年(公元907年)被后梁封为吴越王,他自称吴越国王。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大力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吴越国公传五主八十四年,末代国君为钱镠之孙钱俶,钱俶于公元978年献所辖之地尽归北宋王朝,被封为邓王。吴越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钱氏政权。

建立在两浙的吴越国,对两浙地区蚕丝生产的开发相当重视,尽管这种重视的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的贪婪享受。吴越王钱镠说:“世方喋血以事干戈,我且闭关而修蚕织。”在他的提倡下,吴越境内,尤其对太湖流域的三吴地区蚕丝生产的奖励开展,为后世奠定了良好的生产基础。

杭州,这座历史上号称东南第一州的名城最初是谁建造的呢?最初建造这座“地上天宫”的人,就是吴越王钱镠。吴越国凭借两浙富庶,穷奢极侈建筑这座“天宫”所耗费的民力和财力是不可胜估的。吴越王自钱镠起,便在杭州凤凰山下筑子城,作为国都,又在外围筑罗城,周围达三十五公里。钱镠在杭州城周围十五公里处大造台榭,特别是他的王府,当时人们形容其象龙宫一样壮丽。
钱镠为了加强统治,巩固国防,一方面加重赋税,小至鸡鸭、鱼、鸡蛋,甚至鸡雏也要纳税。另一方面把丝绸用来做政治交易。钱镠统治的吴越当时处在腹背受敌的形势下,尤其是紧邻的吴国,对两浙十三州一直虎视眈眈。吴越王钱镠原受封于梁代,从那时起便向北方朝廷称臣、纳贡。后来北方朝廷虽更迭换姓,钱镠还是年年进贡,岁岁来朝的。当钱镠老病将逝世时,他还告诫他的继承人说“子孙要好好的奉事中国(北方朝廷),切勿因换姓废事大礼”。这样的纳贡一直遵守到北宋初年从没有间断国。纳贡之物除了一部分金银珍奇之物外,主要就是当时北方朝廷奇缺的丝绸织物和丝绵。据有关史籍记载,进贡的丝绸织物每年经常数十万匹,有时多至百万匹以上,丝绵也经常多至十万屯(一屯六两,300克)。钱镠不仅年年进贡,且有时分月进贡。

钱镠如此献贡为的是什么呢?钱镠深知道自己是个弱小国,他向北方称臣、纳贡,目的是求助于北方的朝廷以牵制江淮的吴国(后来的南唐)。果然财帛神通,钱镠和他的继承人能在两浙地区统治长达八十六年之久,这一着棋是走对了。可是我们知道,钱镠是个武夫,这样的深谋远虑是谁给他出的主意呢?说来很有意思,据说就是他的父亲钱宽。钱镠当了国王以后,有时也回到临安故乡去“光耀门庭”一番,但是他的父亲钱宽总是躲避不见,这使他的心里非常奇怪。有一次他终于见到父亲,请问缘故。钱宽说:你现在做国主,三面受敌,与人争利,怕祸及祖宗,所以不愿见你面。钱镠恍然大悟,知道父亲是个有心计的人,于是双膝涕泣受教。他父亲给他开导了一番,也给他出了许多主意,其中之一就是所谓“奉事中国,牵制吴国”。
钱镠穷奢极侈挥霍丝绸之多也是令人吃惊的。有一次,钱镠在“衣锦还乡”威风下回到了临安故地,他为了要说到钱镠穷奢极侈挥霍丝绸之多也是令人吃惊的。有一次,钱镠在“衣锦还乡”威风下回到了临安故地,他为了焰耀自己豪华显贵,把他故乡的山林都覆盖上织集,名曰“十锦”。甚至把他当年贩盐做挑夫的那根扁担也用织锦包起来,竖在庭前,让人悯恭维传扬。洋洋得意的吴越王设盛宴招待父老,一挥手千百匹绢帛任意赏赐自不在话下了。不过钱镠经他父亲的一番教诲之下,对偏霸一方治国求生存方面并不糊涂,他时刻铭记小国处境的危险,因此他积粮屯兵据说达百万之多。他的兵将,除免除一切赋役按规定得饷银以外,每年还要赏赐大量的绢帛。

为了这些浩费的开支,钱氏不得不加紧压逼加欺骗驱使民众从事耕织,这就是钱氏的“屯貌豺以御戎寇,包黎庶以全耕织”的政策。为了达到达个目的,他行使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诸如兴修水利,奖励蚕织等等。但是钱氏的“内修蚕织”,重视蚕桑生产的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谋取大量丝绸,认而满足他的“陈玉帛之仅,恒先宰旅”,去媚事中朝,内则“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那么尽性之所至的极其奢侈生活所需。民众在重敛搜括之下,为了完纳赋税,卖九卖女家破人亡的不知有几多。两浙地区广大蚕农受重敛修苛的苦痛自然也不例外,当时的诗人贯休写道:“尝闻养蚕妇,未晓上桑树,下树畏蚕钒,儿啼也不顾,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如何纳吏酷,尽为捏将去。”贫民百姓“一春膏血尽”织出来的绢帛,还不够王孙哥儿们“青楼一曲歌”的花费!所以有人在史籍《金五代史记》中说,钱氏占据两浙将近百年,并没有什么善政,“虐用其人(民)甚矣。”这应是恰当的评语。

不过,从杭州成为历史上名都,钱镠的名字是不能抹去的;同样,钱镠父子尽管为了满足奢侈享受而制定“闭关而修蚕织”的国策,对宋朝以来三吴地区蚕桑丝织的发展是打下良好基础的,在中国蚕业发展史上,钱镠的名字也是不可不提的。
钱镠与历代帝王不同之处,在于他没野心,不向外攻伐,以“保土有民为主”,爱护百姓,提倡养蚕种麻,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并亲自带领士民修堤、筑坝、建城。在“保境安民”的口号下,短短几十年,在藩镇割据、战乱不止、民不聊生、遍地烽火的中国大地,唯有他统治下的江浙一带,成为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一个“世外桃园”,也实在是难能可贵。钱镠“度德量力而识时务”,从无非分之想。他始终尊重唐王朝,拥护国家的统一,并且还谆谆教导自己的子孙,要“子子孙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后来在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钱镠病危时,召亲眷重臣于榻前:“吾病必不起,诸儿愚懦,谁可仕后事,公等自择之。”众一致推钱七子元瓘继承王位。钱镠亲自将国印、兵符、城门钥匙交予元瓘并又再三嘱咐:“子子孙孙要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言讫,钱镠即懵逝,墓葬临安安国山麓,后由唐朝廷批准,分别在杭州和临安为其建祠立碑。自此以后,他不但受到各个朝代朝廷的尊敬,而且历代众多的名人如苏轼、范仲淹、米芾、岳飞、文天祥等人,都对他有极高评价。其中文天祥的“千年之功德,百世之楷模”为世人所传诵。钱弘俶后来依照钱氏遗言,纳土归宋,举家迁居洛阳。后又历经元明清等各个朝代,钱氏后裔流落到全国各地,其中在北京的一支于清朝时期在北京崇文门外薛家湾建起了“钱氏宗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也正是由于钱氏在历史上的功绩,清雍正帝于雍正二年特敕封钱氏为“诚应吴越武肃王”,这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钱元瓘:(公元887~941年),吴越国文穆王,初名传瓘,宇明宝,武肃王钱鏐第七子,杭州临安人(今浙江杭州)。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吴越国第二代君主,在位时间从公元932~941年为期九年,终年五十五岁。

钱元瓘年轻时常随父钱鏐征战,颇有战功,曾任清海军节度使,镇东军节度使。钱鏐于公元932年4月病逝,他于同月继位。向后唐称臣,用南唐年号。

钱元瓘在位期间,国策大体遵循钱镩时的祖制,但是,他大兴土木,营建府署,比钱鏐还要奢侈,劳民伤财更加严重。

公元941年,吴越国都城杭州忽然发生大火,宫室府库,财帛兵器统被烧毁。火起后,钱元瓘仓皇躲避,但是,他躲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这很有可能是百姓恨他徭役繁重,故意纵火泄愤。他为此而受惊发狂,继而病倒,于农历9月24日病逝,谥号“文穆王”。

钱元瓘一生好儒学,喜欢招纳文士,有诗千首,其中三百首编为《锦楼集》,曾在士人中广为流传。
钱弘佐:(公元?~946年),杭州临安人(今浙江杭州)。吴越国第三代君主,在位时间从公元941~946年为期五年,终年?岁。

钱 倧:(公元946~947年),杭州临安人(今浙江杭州)。吴越国第四代君主,在位时间从公元947~947年为期半年,终年?岁。
钱弘俶


钱弘俶:(公元929~988年),吴越忠懿王,字文德,又名钱俶,钱镠之孙,钱元瓘第九子,杭州临安人(今浙江杭州)。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吴越国第五代即末代君主,在位时间从公元947~978年为期三十年,终年六十岁。

初为内衙指挥使、检校司空等。南唐开运四年(后晋开元中,公元946年)农历3月为台州剌史,次年正月回杭州嗣王位。他丞继先王的国策,尊奉中原。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割据两浙时,于境内保国安民,对外奉行中原为正朔所在,殷勤有加,一时间,吴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公元947年钱俶继承吴越国王位,既继承了祖先的繁荣,也继承了遗训,对中原诸王贡奉之勤,海内罕有其匹。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在宋朝统一中国的政治局势下,为保一方平安,钱俶更是倾国所有以事奉献。公元974年宋太祖平定江南讨伐南唐时,钱俶拒绝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求援,他在公元975年出兵策应协助北宋灭唐,因此有功,被赵匡胤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后入朝,在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北宋王朝。

南唐被攻灭后,宋太祖于公元976年召他入朝,以重礼相待,然后放他回吴越。临行时,宋太祖送给他一包文件,嘱咐他在路上启阅。后来他拆开一看,竟是北宋群臣力劝太祖扣留他收并吴越的许多奏折。他大惊失色,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对北宋更加惧怕,贡奉更勤,贡物更巨。
公元978年,钱俶奉宋太宗赵光义之命入朝,被扣留。他眼见大势所趋,于农历5月上表将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献给宋太宗,至此吴越国灭亡。宋太宗曾当面称誉钱俶:“卿能保一方以归于我,不致血刃,深可嘉也。”事后,钱俶被降封为淮海国王,后改封为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

公元988年8月24日,钱俶六十大寿。其时南唐李煜、南汉刘伥都已经病逝,只剩下钱俶一个废王。宋太宗派使者赠赐礼物,祝贺他的生日。钱俶设宴招待使者,一直到天晚才罢席。就在当天晚上,钱俶突得暴病而逝世于汴京(今河南洛阳)。后人怀疑此为宋太宗派使者暗中下毒所致。钱俶逝世后,谥号“忠懿”,葬于洛阳北邙山上。

钱俶毕生崇奉佛教,在位时在境内广种福田,建造佛塔无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雷峰塔、梵天寺塔、六合塔、保俶塔和灵隐寺经幢等。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21:24 , Processed in 0.34482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