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50
- 帖子
- 1029
- 积分
- 1029
- 精华
- 0
- 最后登录
- 2011-4-7
- 注册时间
- 2010-9-28
 
- 乡约币
- 2227 枚
- 乡约宝
- 0 枚
- 最后登录
- 2011-4-7
- 注册时间
- 2010-9-28
|
 | |  |  | 中央财经大学,简称中央财大或中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大学,是一所优秀的财经类高等院校,为中国培养了许多经济界人才。该校始建于1949年,当时校名为中央税务学校,后来校名几度更换,于1996年最终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
学校名称
中央财经大学[1]
中央财经大学
简称:中财
英文名称: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缩写:CUFE
学院南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邮编:100081
沙河新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邮编:102206
60年校庆 正当我们为共和国60华诞而欢欣鼓舞之时,中央财经大学又迎来了建校60周年庆典。来自海内外的中央财大校友重返母校,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齐聚中央财大,共同庆祝中央财经大学六秩华诞。
校庆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贺信。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亲临学校视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问候学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热烈祝贺学校60周年校庆,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绩,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田纪云、王丙乾(曾任财政部部长)、原财政部部长刘仲藜、项怀诚等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建校60周年题词并发来贺信。
建校庆祝大会
17日校庆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委员王丙乾,中共中央委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李卫红,共和国第七任财政部长刘仲藜,第八任财政部长项怀诚,第九任财政部长金人庆,中共中央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天津市市长、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副部长孙志强中将,原国防科工委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刘积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张建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李克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宋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陈伟光,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副巡视员牛燕冰,财政部人事教育司司长余蔚平,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利民,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牛锡明,中国农业银行纪委书记朱洪波,中国银行副行长周载群,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丁运洲,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缪建民,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家德,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任总裁戴凤举及兄弟院校领导、5000余名校友和万余名师生出席了大会。
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和北京各大媒体的记者也前来参加、报道了学校的庆典活动。
成立时间 1949年11月6日
校徽
校徽
中央财经大学的标志是以中央财经大学的标志雕塑——“龙马担乾坤”为核心主体。“龙马”在一个圆的包围下,又不拘泥于限制,腾空而跃,活力张扬,在时代的发展中充满活力与朝气。图形上“圆”既有传统的圆满之意,又有时代的和谐之意,寓意中央财经大学既有中国第一所财经院校之历史,又具面向未来之时代精神。
对雕塑底座的应用,采用了向后而去的动感线条,与向前的龙马形成一种反向的拉动,增强了画面的张力,使其更具空间感,而且弧形的线条与校徽的外圆形成一种非连贯的呼应,构成类似印刻的古代钱币的外圆形象,暗含财经之意。同时,线条和龙马,以及标志的外圆,构成类似“太极”的形象,与龙马的乾坤相得益彰,极富传统气息,使其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学校简介学校简述
吞吐大荒
中央财经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是最先进入“985工程”“创新平台”的财经院校,是首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46所高校之一和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首批人文社科类院校,也是承担国家援外项目培训发展中国家政府高级官员的学校。2010年11月,学校作为财经院校唯一入选单位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34所高校之一和国家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首批64所试点高校之一,试点学科为会计学、工商管理和法律硕士,试点数量居全国前列。学校同时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举办的第一所财经院校,创立了我国税务,保险,金融,国民经济等经济学科,1953年就开始培养研究生,招收了我国第一批国家预算、金融等专业研究生。1956年招收了我国第一批经济学类的外国留学生。1949年11月6日学校成立时的校名为中央税务学校,1951年改称中央财政学院。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时,将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的财经系科并入我校后更名为中央财经学院,直属高教部领导,后改由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文革”后改为财政部一家领导),校名改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2月独立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及教育部、财政部领导的特别关怀。
风云校领导 李予昂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 1950.2-1952.6
王绍鳌 财政部副部长 1952.12-1955.8
胡立教 财政部副部长 1955.8-1956.9
贝仲选 财政部部长助理 1960.9-1961.4
戎子和 财政部部长 1978.11-1985.11
邱东 统计学泰斗 长江学者 2005.3-2009-3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胡树祥 校长: 王广谦
学校概况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46所院校之一和首批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人文社科类院校,也是承担国家援外项目培训发展中国家政府高级官员的学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中央税务学校,是由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创办的一所高等财经院校,后历经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 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8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 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和“中国财金黄埔”。1997年我国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更名后的中央财经大学题写校名;1999年学校五十华诞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欣然为该校题写校名并题词。
学术会堂
截至2010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385人,其中专任教师883人。教授1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27%;副教授30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09%;具有博士学位者5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87%,有两位千人学者,五位长江学者教授。共有金融学专业、管理会计学和财政学专业三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607人,硕士研究生2640人,博士研究生473人,留学生297人。
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三大学科为主,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设有40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拥有9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会计学共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跨国公司管理,政治经济学二级学科和经济信息管理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和法律硕士金融、国际商务、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等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6门,校级精品课程71门,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2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5个试点项目之一“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精算研究院和首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以及财经类大学首个科技园—中央财经大学科技园。
沙河校区学院楼
中央财经大学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老一代教师中,著名经济学家和学者陈岱孙、崔敬伯、张伟弢、崔书香、李宝光、刘光第、胡中流、李天民、姜维壮、魏振雄、俞天一、张玉文、王佩真、闻潜、侯荣华、李继熊等先后在校任教,其中一些老教授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现有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学校拥有 “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江学者等各类优秀师资。近年来,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院领导和学术带头人,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克莱夫·格兰杰、罗伯特·恩格尔、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等担任学校学术委员、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为学生授课。
作为我国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科研创新基地,中央财经大学充分发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十五”以来,学校承担了一百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学校举办的“诺贝尔获奖者北京论坛中央财经大学分论坛”、“部长论坛”、“大使论坛”、“名人名家讲座”等1000多场学术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院校,中央财经大学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重点培养创新人才。先后设立了创业先锋班、中法合作实验班、中澳合作实验班、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国际金融与公司理财实验班等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2007年,中央财经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
中央财经大学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截至2008年5月,已与遍及世界五大洲的高校、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企业、职业认证机构等84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2005年,学校成为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2007年成为“接受中国政府 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宿舍楼
中央财经大学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经过科学论证,明确了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建成有特 色、多科性、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这一总体战略目标将分三步实现:第一步,从2005至2010年,学校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为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 究型大学转变奠定良好和牢固的基础;第二步,从2010年至2020年,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学校建校一百周年时,建设 成为国际知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注:以上数据截止至2010年8月)
学校文化与标志 1、校名
沙河校区校门
学校创建于1949年,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1997年中国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更名后的中央财经大学题写校名;1999年学校五十华诞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欣然为该校题写校名并题词。
2、校训
中央财经大学校训为“忠诚、团结、求实、创新”,是由财政部部长的王丙乾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建院四十周年时提写。
3、校歌
礼花将你送来,北京温馨抚爱。财经专家的摇篮,而今绚丽多彩。追求卓越的美德,海纳百川的胸怀。同心再创辉煌,无愧伟大时代。
4、吞吐大荒
雕塑造型由龙马和象征乾坤的太极球组成,用青铜铸就,通高9米,称之为“龙马担乾坤”。按照中国传统说法,所谓“龙马精神”即“龙”与“马” 有着共同的灵魂,马亦是龙。龙马担乾坤,体现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气派
院系设置 财政学院
财政学专业
金融学院
金融学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金融工程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
会计学院
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 财务管理专业 会计学国际管理会计方向
商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商务管理专门化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经济学院
经济学专业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
中财大厦
法学院
法学专业
文化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财经文秘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新闻学专业财经新闻方向 广告学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
保险学院
保险专业 保险专业精算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税务学院
税务专业 税务专业国际税收方向 税务专业注册税务师方向
统计学院
统计学专业
政府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科学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 项目管理专业 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投资学专业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学专业经济社会学方向 应用心理学专业经济心理学方向 国际政治专业国际政治经济学方向
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经贸英语方向 日语
应用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数学方向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体育经济专业 社会体育
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经济学专业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方向(实验班)
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方向(实验班) 金融学专业公司理财方向(实验班)
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财政学专业财政理论与政策方向(实验班)
历史沿革 一、华北税务学校、中央税务学校(1949年11月~1952年6月)
华北税务学校创办于1949年11月6日,1950年2月在其基础上成立中央税务学校,1952年6月中央税务学校并入中央财政学院。
二、中央财政学院(1951年9月~1952年8月)
中财宝鼎
中央财政学院1951年9月成立,1952年8月与北大、清华、辅仁、燕京四所大学经济系合并为中央财经学院。
三、中央财经学院(1952年8月~1953年8月)
中央财经学院1952年8月成立,1953年8月撤销。
四、中央财政干部学校(1953年4月~1958年12月)
中央财政干部学校1953年4月成立,1958年12月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1954年5月~1958年12月)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1954年5月成立,1958年12月与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六、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1958年12月~1983年7月)
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成立于1958年12月,1960年后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69年被迫停办,1979年重新挂牌,1983年7月在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
七、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1983年7月~1998年12月)
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83年7月;1988年独立建院,但属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党委领导;1989年单独成立党委;1998年12月重新并入中央财经大学。
八、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1960年1月~今)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成立于1960年1月,1969年被迫停办,1978年2月复校,1996年5月16日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
杰出校友中央国家机关 田纪云 原国务院副总理
王丙乾 原财政部长
金人庆 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财政部部长
戎子和 原财政部部长
王绍鳌 原财政部副部长
胡立教 原财政部副部长
贝仲选 原财政部部长助理
李金华 国家审计署 审计长 现全国政协副主席
翟熙贵 原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
陈华 审计署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服务中心 主任
李予昂 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
程法光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
孙志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中将)
穆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李克穆 保监会党委副书记 副主席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副局长。
柯卡生 银监会非银司 司长
苑广睿 财政部综合司 副司长
曹聪 国家税务总局地方司 副司长
郭左践 中国保监会财险监管部 主任 现中国保监会天津监管局 局长
杨凌隆 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主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副主任
丁先觉 财政部基建司司长 国务院金融监事会 原主席
范巍 国务院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 主席
易仁萍 审计署管理司副司长
张汉兴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民政部计财司司长 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
魏礼江 国务院金融机构监事会 主席
高一斌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谢庚 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
毕朝英 财政部离退休局 副局长
杜俭 国务院金融机构监事会 原主席
冯秀华 财政部国务院参事室 国务院参事(正司长级别)
李守忠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处长
崔敬伯 财政部税务总局避副局长 民建第三、四届中央委员
央行系统 戴相龙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王成铭 中国人民银行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 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
樊晡生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党委书记
史纪良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现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王启人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助理。 中央委员,中央驻澳门联络办主任
李东荣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第一行长助理
段晓兴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行长助理
金建栋 原人总行金融管理司 司长
郭玉华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人事司司长
任侠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 原副司长
蔡荀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副行长
李亚新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副行长
郝治安 人民银行太原市分行 行长
赵保卫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长
路国英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 副行长
郭义明 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 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一司副司长
李小秋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副行长
王树臣 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 行长
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系统 总行
牛锡明 交通银行总行 行长
陶礼明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 行长
段晓兴 原华夏银行 行长
史纪良 原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行长
吴北英 中信银行总行 副行长
王文彦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董事
乔伟 交通银行董事会 副董事长
魏盛鸿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副行长
林克平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党委副书记
宫少林 招商银行总行 副行长 招商局集团董事
刘淑兰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副行长
顾京甫 中国建行总行业务总监(副行长级别)
钱中涛 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 副行长
王希坤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 副行长
郭玉华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兼纪委书记
郝震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审计局 副总经理
郭义明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财务总监、党委委员
朱红波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胡亚辉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 副总经理
王燕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 副总经理
何志成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高级经济师
陈伟 平安银行 副行长
何仲森 银川商业银行 董事长
于化北 河北省张家口商业银行 董事长
谢卫 全国人大代表 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各地分行
杜 炜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 行长
沈若雷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行长
张德宝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办公室 总经理
杨志宏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 总会计师
张永革 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 行长
周金伦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行长
李楚章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 行长
姚金华 光大银行南京分行 行长
施继德 中信银行苏州分行 行长
王树臣 中国银行宁夏自治区分行 行长
徐常宁 中国建设银行宁夏分行 副行长
束坚 中国农业银行新疆自治区分行 副行长
沈弟茵 交通银行海南分行 副行长
李文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长
杨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分行 副行长
魏秀兰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 纪检委书记
汪长安 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长
于丕涛 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长
倪百祥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 行长
任海龙 民生银行杭州分行 行长
潘守庚 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行长
闫振生 中国银行石家庄分行 副行长
杜炜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 行长
徐良 深圳发展银行成都分行 副行长
申松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行长
邱发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长
叶一新 中行澳门分行行长
王德衍 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长
丁燕生 前中银香港及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总裁
吴念鲁 前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行长
张斌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业务部总经理
吴庆平 中国工商银行山东莱芜分行 行长书记
曹 霖 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
地方政府 章锐夫 湖南省政协 副主席
高瑞科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长
王诗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骆玉林 青海省副省长
韩英 广东省九届人大副主任
庄惠春 浙江绍兴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长
曾广宇 民建北京市委员会 副主委
杨任远 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厅长
邵明钧 广东省深圳市税务局 原局长
周桂根 江苏省财政厅 厅长
李双成 江苏省财政厅 副厅长
邵桂芳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
李小平 江苏省地税局 局长
张凡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黄玉德 陕西省西安市地方税务局 局长
李生诚 新疆银监局 局长
吴炳贵 广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
李培林 湖北省财政厅 副厅长
朱小莉 湖北省水利厅纪委书记
叶青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王小烈 河南省审计厅 副厅长
王连清 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局长
缪学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
王希龙 江苏省徐州市市委 书记
左绍伟 河北省财政厅 副厅长
顾月涛 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办公室 副主任
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王维国 甘肃省地税局 局长
董树林 甘肃省煤炭工业局 局长
崔正华 甘肃省人民政府 副省长
赵春 甘肃省发改委 主任
吴仰东 甘肃省白银市政府 市长
张智军 甘肃省财政厅 副厅级
冯毅 云南省审计厅 厅长
陈秋生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 厅长
陆浩 云南省统计局 局长
陈辉明 重庆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何绍华 成都副市长
赵世洪 河北廊坊市委书记
刘新春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
李爱庆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
王罡 北京市财政局机关服务中心 办公室主任
黄炳福 江苏省苏州市委 副秘书长
赵文娟 江苏省苏州市政协 副主席
任振荣 财政部驻宁夏监察专员办事处 专员
贾国明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竺向东 青海省财政厅办公室 副主任
杨之春 甘肃省政府办公室 处长
李津 宁夏地税局 副局长
蒋金波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视员 省委书记办公室 副主任
企业、学校及其他 金建栋 国泰证券首任总裁
邵 淳 华夏证券有限公司 原董事长
谢卫 全国政协委员、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杜航 江南证券有限公司 总裁
张树忠 大通证券 总裁
石红昕 国金证券 人力资源总监
胡峰 银河证券 首席基金分析师
董锋 中信建投证券公司 财务总监
缪建民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 董事长
戴凤举 中国再保险有限公司 原董事长 总经理
刘家德 中国人寿股份副总裁
冯知杰 中国人寿财险副总裁
沈若雷 花旗人寿董事长
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王志泰 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
叶楠 招商局海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
段方晓 瑞泰集团副总裁
陈剖建 天安集团董事长
刘央 西京投资管理公司(香港)主席
向可碧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云南省分公司 原总经理
张亦兴 中国银行信托投资公司 董事
汪晓峰 金信信托董事长
徐波 微软中国区财务总监
魏东 涌金集团创始人
谭丽霞 海尔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
陈基华 中国铝业执行董事、副总裁
范肇平 南山集团副总经理
谭纯喜 中国审计报社 社长
陈永达 原青海省工商银行副行长、现杭州工商干部管理学院 副院长
姚 遂 中央财经大学 原副校长
姚得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原副校长
李光龙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副院长
郝如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副校长
杜英斌 山西财经大学 前校长
刘姝威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易仁萍 南京审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高一斌 国家会计学院第三任院长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刘怡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主任
于中一 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著名财政学专家
梁红梅 西北师大经济教研室 主任
赵国春 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院长
张天成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
徐锷 攀钢集团总会计师、副总经理
陶冬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 副总裁
黄强 涌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总经理
沈若雷 香港申联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郑浩 凤凰卫视中文台专题组 副总监
魏崇智 香港中国广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小平 中国金币总公司 副总
张志鸿 鸿基世业房地产公司 董事长
袁振宇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长
特色专业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重点:应用经济学
二级重点: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 统计学 数量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会计学
中财雪景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金融学 会计学 财政学 保险学 统计学 市场营销学 税务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应用经济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高校 南开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研究基地 中国保险精算研究院
1952年,中央财经大学开始了新中国最早的保险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并在国内高等院校中率先设立了保险学专业。1958年我国国内保险业务停办后,中央财经大学继续为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国际保险人才。1980年,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后,同年,中央财经大学国际保险专业也率先恢复招生,并开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在当时保险业专业知识匮乏、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以中央财经大学李继熊教授、陈继儒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为我国保险法规和制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咨询方案,同时向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保险专业人才,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主教楼侧影
。
八十年代末以后,随着保险市场逐步走向繁荣和成熟,如何预测、评估未来不可确定事件所产生的种种风险,推动保险事业向精、深方向发展,成为保险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经过多年的协商,1992年中央财经大学与英国精算师学会和英国精算师协会以及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了国际上公认的高水平的英国精算体系,开始着手联合培养保险精算人才。1993年,中央财经大学成立了“保险精算研究所”,开始了精算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并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精算师制度逐步探索可行之路。同年精算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作为我国第一个精算科研机构,研究所积极探索精算事业发展之路,为精算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应用以及中国精算师制度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研究所在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精算人才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至今已有9名毕业生获得英国精算师学会的精算师资格,近百名毕业生获得《精算技能证书》。很多人已经被中国保监会认定为中国的第一批指定精算师,包括中国保险协会精算工作委员会(代行中国精算师协会职责)首任主任。这一切受到了国际精算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国内外精算界和保险业界的好评。近年来,研究所培养的精算人才倍受欢迎。目前,已有多名毕业生分配到英国政府精算部工作,其他则就职于保险监管部门、国内外知名保险公司以及一些大型金融集团等。
2003年春天,在庆祝中央财经大学精算教育10周年和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精算研究所成立10周年之际,中央财经大学整合了全校科研资源,在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含保险学)、北京市重点学科国民经济学和校级重点学科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对原保险精算研究所、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进行了优化重组,成立了中国精算研究院。研究院下设三个研究中心:保险精算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金融风险监测与控制研究中心和社会保障精算研究中心。另外,研究院还设立了研究院资料中心、数据中心、精算实验室、信息交换中心、《精算研究》编辑部、《五洲保险》编辑部、研究院办公室和研究院秘书处等机构。
新成立的中国精算研究院全体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本着精算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感,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在精算及相关研究领域坚定而从容地开始了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努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保险、社会保障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
首个科技园 中央财经大学科技园
成立于2006年12月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合作共建,下辖中央财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和中央财大财经创业园两个专业园区,是我国首家以孵化财经类服务型创业企业为特色的科技园,是“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理事单位。科技园由中财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属北京中财园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行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科技园定位于财经中介服务型园区,依托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教育资源优势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创新机制优势、政策优势,旨在吸引更多财经专业人员和留学人员创业,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人才创新等新型创业企业的发展,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全面建设,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通过构造新型投融资平台,提供专门化的财经管理技术服务,将资本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央财经大学推动产学研结合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知识服务业发展发挥作用。其产业范围包括财经科技企业孵化、财经管理咨询服务、财经中介服务、财经数据信息服务、财经教育培训服务等,力争成为首都财经创新企业和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孵化器的形象展示窗口和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基地。
中央财大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财经服务类企业和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园区重点吸引、发掘、培育、孵化在海外真正学有所成、学有特色、有跨国研发能力、创业团队较为完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的高质量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企业。园区通过产学研结合和完善的孵化服务体系为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提供优质的孵化服务,为地区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热点。
为完善园区的创业软环境建设及各项创业服务配套措施,为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周到、便捷、全面、优质的创业环境,中央财经大学科技园建立了企业注册登记、法律、税务、投融资、财会、培训、社会保障事务、人才培训与人才交流等服务平台,园区形成了一个服务功能完备、服务理念先进、服务水平优异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该体系不仅对中央财大留学人员创业园提供各类服务,而且能够将服务面拓展至整个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添砖加瓦。
中央财经大学科技园作为学校与社会之间交流的桥梁,是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创业人士参与继续教育,进行理论深造的平台。中央财经大学科技园热诚欢迎海外学子和财经领域的优秀人士来园区创业,我们将为您提供一流的创业孵化环境,助您早日一鹤冲天、一鸣惊人!
名师风采老一辈名师 1.陈岱孙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 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考入清华大学,1922年6月取得威斯康
陈岱孙
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获金钥匙奖。同年9月入哈佛大学,1952年任中央财政经济学院第一副院长。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 他的主要着作有散见于各报刊中的学本论文和1981年出版的《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若干主要学说发展论略》一书。
2.崔敬伯,1925年毕业于河北法商学院商科。后留学日本东京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32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川康直接税局局长,直接税团副团长和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建国后,历任财政部税务总局避副局长,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3.崔书香,女,河北省故城县人。193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商学院,同年入清华大学经济系研究生。193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系硕士学位。1939年获哈佛大学瑞德克利夫学院经济学系硕士学位。1952年至今,先后任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部干部学校、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4.姜维壮,男,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财政学院研究生院。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东北大区财政部税政金融处作调研工作;1953- 1957年在莫斯科财政学院读研究生(享受博士待遇),1957-1962年在中央财政部科研所作科研工作,1962年起,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教授,财政部学位委员会、教材编审委员会和全国在职同财政干部培训指导委员会委员等。改革开放以来,独自编写和主编、主持、参编、翻译出版专著、教材、国家课题等27项,论文119篇,总字数752万,其中自写182万
5. 闻潜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均势市场理论和消费启动理论创始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6. 李天民,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194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法学士学位。1942年起历任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副教授兼会计原理教研室主任。1979年调至北京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任会计系国外会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兼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院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
此外,著名经济学家和学者有:
张伟弢、李宝光、刘光第、胡中流、魏振雄、俞天一、张玉文、王佩真、侯荣华、李继熊等
新一代中坚.力量 1.郝演苏教授,1958年出生,著名保险学者。1983年起在高校从事保险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辽宁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保险政策顾问。
与诺贝尔奖得主近距离接触
2 .邹恒甫 ,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武汉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司经济学家,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中非合作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朝圣山学社首位来自中国大陆 的学者。《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对邹恒甫教授的评价是:最低调的经济学大师!在国外主要杂志上发表了四十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由于他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经济学家中名列世界第247位
3、白聚山 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讲座讲授,中财第二位千人计划入选海外教授。.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184位,美国波士顿大学终身教授.他1982年毕业于南 开大学数学系,198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4.吴仰儒 ,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获过国际金融管理学会全会最佳论文奖,国际金融管理学会投资方向最佳论文奖!也是世界排名前几百名的经济学家
5.胡永泰,中央财经大学的长江学者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他也是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和发展项目、外国政策研究项目高级研究员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东亚项目主任。他已在专业经济期刊上发表了 100多篇论文和多部专著。他1985年2月发表在《国际经济学杂志》的论文“理性预期下汇率决定的货币方法:美元-马克案例”在2000年被誉为《国际经济学杂志》30年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25篇论文之一。
6. 黄少安,男,2006年度中央财经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62年生于湖南邵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青年经济学家,在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领域颇有成就。山东大学产权研究所和经济研究院(中心)创始人。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院长兼产权研究所所长、学科带头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2004年度中国经济学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
7.陈建成,男,1970年8月生,华裔马来西亚人,中央财经大学长江学者教授,1998年10月获博士学位。现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学院统计与精算学系副教授,。兼任北美精算师协会准精算师、北美精算师协会风险管理部委员、加拿大精算署投资部委员、CIA银金事务部委员、加拿大多伦多随机模型会议组织及科学委员会委员。2004年底成为加拿大政府聘任的Canada Research Chair(首席科学家)之一。
2005年2月28日,中央财经大学与陈建成博士签订了《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聘任合同》。作为中央财经大学获聘的第一位长江学者,陈建成教授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8张俊喜 男,1963年8月出生,山西河津人。1979年至1983年间,在天津南开大学攻读物理学。1983年考取由国家教委、南开大学和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合办的经济管理硕士班,朱镕基总理和于光远先生曾为该班的客座教授并做过报告,此班为中国现代MBA教育的先驱者。1986年取得MBA学位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国家教委组织的邹至庄留美经济学项目。同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系学习,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5年间,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之后又在英国的邓迪大学教学研究两年,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华人经济金融学教授。199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并成为首位在一年之内便晋升为高级讲师的经济学家。1998年起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于2002年取得终身教师资格。
张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经济金融学家,在2002年全球500名顶尖经济学家排名中,居378位,名列华人经济学家前茅。
9 Barry Eichengreen,男,1952年1月出生,中央财经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979年6月毕业于耶鲁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George C. Pardee和Helen N. Pardee讲座教授,兼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员、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员、世界经济论坛资本流动日程委员会会员、欧洲研究DAAD杰出奖学金评选委员会成员、亚洲开发银行顾问、韩国银行特别顾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咨询顾问等。
Barry Eichengreen教授是当今国际学术界最活跃、最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他曾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法国银行研究项目、伯克利-法国基金项目、福特基金、德国马歇尔基金等数十项科研课题;他的学术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评论)多达400余项,其中被SSCI收录论文142篇,被引用近千次。他是国际经济政策历史(宏观经济史的分支)的奠基人,其《黄金镣铐:金本位和大萧条》(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一书已成为国际上研究1929-33年“大萧条”的最经典之作。他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欧洲货币一体化、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等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
此外还有李健,孟焰,刘桓,郭田勇,冉齐鸣 王家骁 李奇 梁湘三 乔宝云 张志林等国内或者国际上知名教授
业界名人兼任导师 戴相龙 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吴晓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庄心一 证监会副主席
牛锡明 交通银行总行 行长
张燕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导师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张平 原国家发改委主任
李金华 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现全国政协副主席
戴凤举 原中国再保险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王元龙 中国银行(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董事
王松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此外还有 谭安杰 李胜 吴念鲁 秦池江等
交流合作 为实现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已与20个国家及地区的5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教授为我校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合主任,聘请了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国际知名学者夏威尔·萨拉-伊-马丁教授等为我校名誉教授,邀请了美国前副国务卿,现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力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教授等来我校访问讲学;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俄罗斯联邦政府直属财政科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此外,学校同日本朝日监查法人、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法国安盛保险集团、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等公司企业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英国保险精算师学会、英国皇家保险学会、澳大利亚保险学会的北京考试中心均设在我校,我校保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免试申请成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会员。2006年以来,作为国家援外项目培训发展中国家政府高级官员的学校受中央政府委托,先后对来自77个发展中国家300余名政府高级官员进行培训,受到了广泛好评。学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首批46所高校之一。2005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成为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近年中央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72627593--77本科一批2008527615579--60本科一批2007572631597--67本科一批2006556613584--63本科一批2005528594551--53本科一批2004527--------不详2003532--------不详2002505--------不详2001----534----不详
| |  | |  |
|
-
0.jpg
(8.23 KB, 下载次数: 108)
-
1.jpg
(10.03 KB, 下载次数: 85)
-
2.jpg
(14.22 KB, 下载次数: 88)
-
3.jpg
(9.15 KB, 下载次数: 110)
-
4.jpg
(8.31 KB, 下载次数: 88)
-
5.jpg
(8.02 KB, 下载次数: 98)
-
6.jpg
(8.33 KB, 下载次数: 94)
-
7.jpg
(7.79 KB, 下载次数: 83)
-
8.jpg
(9.52 KB, 下载次数: 88)
-
9.jpg
(8.24 KB, 下载次数: 88)
-
10.jpg
(7.93 KB, 下载次数: 106)
-
11.jpg
(10.92 KB, 下载次数: 85)
-
12.jpg
(4.36 KB, 下载次数: 99)
-
13.jpg
(10.34 KB, 下载次数: 91)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