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乡约馆
›
百家姓
›
Q
›
秦氏宗亲
›
【秦氏宗亲】秦氏祖祠---革命圣地文化摇篮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秦氏宗亲】秦氏祖祠---革命圣地文化摇篮
[复制链接]
935
|
0
|
2010-11-11 18: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秦氏祖祠
秦氏祖祠位于流沙大桥西北百余米处,即现在流沙镇粮管所址。该祖祠建于明成化四年(
1468
年),由秦氏进村始祖敦良公兴建。这是当时一座大型祖祠,面积约
1300
多平方米,为三厅二天井,古朴大方。其木、石、瓦等建材之优质,结构之牢固严紧更为邻近罕见。虽经几百年,至
1964
年被拆改建为粮管所时,厚达七层的鳞鳞瓦片大多仍完好如新,方形木料堆积如山。
秦氏祖祠的神龛主位,供奉迁居潮州始祖秦少游公(名观)和定居潮汕之秦氏列祖列宗。祖祠大门顶挂着一对大灯笼,一面写着“秦府”,另一面写着“翰林院”。祠前大柱竖着四座旗杆夹,刻着秦氏祖先官衔。这座宏伟的祖祠是白沙陇秦氏和白沙陇迁居湖东、渔庄湖、华市及陆丰甲子镇等地秦姓的公有祖祠。解放前,每年春分秋分,这五个乡的族老便集中于这秦氏祖祠祭祖聚餐。
秦氏祖祠历今五百余年,从敦良公至现在“钦”字辈共十八代。清道光元年(
1821
年),揭阳县白塔村秦氏宗族发生变故,秦姓数十人逃难至白沙陇村寻宗投亲,由宗亲安置他们在秦氏祖祠周围定居,故该地有“白塔秦”之名,属白沙陇村第七片。而秦氏祖祠后也被误称为白塔秦祠堂。
秦氏祖祠地处流沙镇周围各村的交通中心,既是古祠堂建筑的典范,又是革命圣地,且也是
40~50
年代普宁文化的摇篮。
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沙陇农军
100
多人参加中共普宁部委领导的全县农民“四·二三”武装暴动,当时围攻城的军事行动是从秦氏祖祠出发的,
4000
多农民撤退时也在秦氏祖祠驻扎。
同年
8
月下旬,普宁党组织领导人方家悟,农军大队长何石调集农军
300
多人驻于秦氏祖祠,开展攻敌、肃反、参加攻克普宁县城战斗和准备迎接“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部队的工作。
同年
10
月
2
日,“八一”起义军撤至流沙的前敌委员会、革委会领导人周恩来、郭沫若、恽代英、林伯渠、徐特立、张国焘、谭平山、张曙时等及地方党负责人扬石魂等分驻于流沙基督教堂、秦氏祖祠(即《普宁党史资料》中指的流沙教堂,白塔秦祠堂,流沙教堂位于当时的白沙陇村域内)及观音堂。
同年
12
月,以何石任团长的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六团队在秦氏祖祠成立,揭开了普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序幕。秦氏祖祠成了粤东革命圣地之一。
1938
年,秦氏祖祠先后为文商中学、流沙中学校址。
1939~1945
年,因日本侵华,汕头市海滨中学疏散内迁至秦氏祖祠,并以此为校址。
接着,秦氏祖祠又成了普宁一中分教处(后更名为普宁第二中学)。
1948
年,普宁第二中学在秦氏祖祠为流沙镇政府址。
1956~1957
年,秦氏祖祠被流沙镇粮所拆除改建为其所址。
秦氏祖祠现在虽已面目全非,但它对革命事业和文化事业的伟大贡献,永放光芒,并志永存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乡音不改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