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英文: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UT)简称北工大,创立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
地理位置
北京工业大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南抵左安东路;西邻西大望路,北
雪后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
[1]
望平乐园小区。
学校占地面积为801235.98平方米,建筑面积627787.04平方米。
另有分校区:
★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5号(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分部);
★通州区潞苑南大街89号(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朝阳区惠新东街8号100号(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学校简史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
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
历史沿革 北京工业大
雪后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
[2]
学创建于1960年,当年设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数理5个系。1961年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转入北工大后,增设土建系。数理系于1961下半年停止招生进行调整,1965年恢复数理系。“文化大革命”期间,1971年有机械、电机、无线电、土建4个系招生,原化工系停办。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并入北工大,在北京宣武区牛街南横西街该校校址设北工大预科,后改称新生部。新生部于1986年撤销。
1978年至1989年,学校调整系的设置,设机械工程学系、工业自动化系、无线电系、土木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应用物理系、计算机科学系、应用数学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热能工程学系、管理工程学系、建筑学系。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0年,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入北工大,该院6个系和北工大管理工程学系合并调整为管理工程学系、对外经济贸易系、应用经济系,至此全校共设14个系。1993年北京计算机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北京西三环北路原校址办学,1998年迁入校本部与北工大原计
北京工业大学
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计算中心合并组建计算机学院。2000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分部,均为学校的异地办学机构。
学校于1992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3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04年继续教育学院与工大分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后工大分部办学主体为继续教育学院(称为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区)。同时成立学校后勤集团西区管理中心,负责整个西区的后勤服务保障。
1993年北工大尝试教育改革成立实验学院,2000年起实验学院由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2004年7月实验学院终止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的协议,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迁至北京市朝阳区管庄校区,与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调整合并为学校全资直属二级学院性质的实验学院。
1997年至2004年,学校经过学科结构性调整,对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组合、撤并,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形成16个二级学院。
学院设置 ★机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应用数理学院
★计算机学院
★软件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实验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独立学院)
师生概况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工业大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南抵左安东路,西邻西大望路,北望平乐园小区;另有三地分校区。学校占地面积为8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 近十年来,学校紧密围绕北京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境保护与资源、城市建设与管理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及行业需求,学科结构得到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形成了16个二级学院: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应用数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实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另有体育教学部、激光工程研究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以及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的独立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截至2008年底,北京工业大学占地面积为801236平方米。全校设21个教学院所;44个本科专业;8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8个工程硕士授权培养领域;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光学、材料学、结构工程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及1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8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新型功能材料、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3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基地,以及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产学研激光加工中心和中德激光技术中心、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2008年毕业生总数为7554人,招生8684人,在校生29418人,教职工3370人,其中专任教师1458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8人,博士生导师198人,正高级职称人员319人。
建校近50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已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培养了98000余名学生(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约8500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在“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思想指导下,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成为北京市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与研究开发基地。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全校师生员工将继续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十一五”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弘扬举办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艺术体操比赛的成功经验,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学习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全面推进育人质量的提高,努力将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研究中心 重要中心、研究院、研究所、实验室
★激光工程研究院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
★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
★中德激光技术中心
★教育部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北工大软件园
★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光电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环境科学与技术
★光学工程
★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物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
科研概况 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跻身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行列的北京工业大学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最强劲动力,通过“九五”“十五”的建设,实现了学校整体跨越式发展,科研条件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日益增多。
北京工业大学通过对当前形势及自身特点的认真分析,及时确立了“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
北京工业大学承担了一大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在内的国家和北京市重大、重点项目。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增长。2006年科研经费超过3.3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7.9%。在“十五”期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奖励52项。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迅速。2006年共申请专利344项,获得专利授权162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35项,获得登记127项。
同时,北京工业大学也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在科技工作中,北京工业大学始终坚持紧密围绕北京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行业,大力开展应用型、工程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把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学校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首要目标。
北京工业大学还在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基地13个;建立了一批跨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接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基地,组建了一批直接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研究所或工程中心。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
★光学
★材料学
★结构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结构工程
★环境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光学工程
学术团体
★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
★中国水泥协会新型干法水泥分会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
★中国力学会力学史和方法论分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显象应用分会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
★中国老教授学会理工专业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老教授协会
“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 微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2. 新材料与成型技术
3. 激光应用技术
4. 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基础
5.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6. 计算机应用技术
“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新材料设计及其制备加工技术
2.激光与现代制造技术
3.城市抗震减灾与水环境恢复
4.新医药与生物工程
5.信息光电子技术与应用
6.智能交通技术与系统
7.环境与能源工程
8.计算机交互与智能软件
9.数字化和计量化的经济评价与管理咨询
著名教师 院士
★左铁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京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锡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在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昌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江学者
★张久兴
知名校友 建校近50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已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培养了98000余名学生(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约8500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在“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思想指导下,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成为北京市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与研究开发基地。
★吴鹰:UT斯达康有限公司总裁
★祝维沙:裕兴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周志雄:软银(softbank)亚洲电信基础设施基金董事
★杨少锋:LT科技公司董事长
★刘小明: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董路:《青年体育报》执行副总编,著名的足球记者以及评论员
★沈淑济:全国妇联副主席
★王龙斌:北京新豪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超: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副总裁兼《IT经理世界》杂志社总编辑
★张榕明: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彤:新浪网总编辑
★李嵩波:新浪网CTO
★李菁:著名相声演员,现年32岁的他曾是“德云社”的元老(已退出)
学校设施 图书馆
北馆(旧图)
南馆(逸夫图书馆,新图)
北工大图书馆藏书88.219余万册。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经过多年建设,现已拥有南北两馆共2万平米的现代化馆舍,形成信息工程文献为重点,工科文献为主,理、工、管多学科文献并存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行全方位藏借阅一体的开放式服务,依托校园网为教学科研用户提供实时的文献信息查询服务,并以馆际互借、网上文献传递、联机书目查询等方式满足读者对馆藏以外文献信息的需求。 北工大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的合作关系,并作为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技术支持和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为北京市属市管院校图书馆提供专业化服务。
教学楼与实验楼
科技楼
第一教学楼(一教)
第二教学楼(二教)
第三教学楼(三教)
材料楼
数理楼
环能楼
人文外语建规楼
知新园
计算机学院信息楼
经管楼
软件楼
电子实训楼
金工楼
工大建国饭店
等等
学生宿舍
1~12号公寓(2# 8# 9# 10#为女生宿舍;其余为男生宿舍)
北研公寓(男生宿舍)
中蓝公寓(DEF区为女生宿舍;ABC区为男生宿舍)
中蓝公寓二期(建设中)
食堂
北工大本校现有九个餐厅,其中第一餐厅是对外开放的。第八食堂是回民餐厅,第九个餐厅为奥运餐厅,09年建成。中蓝公寓有中蓝食堂。
校医院
校医院坐落于校园的东北角,是一所综合性的基层医院。院内设有内科、外科、妇科、预防保健科和放射、检验、心电、超声、理疗等众多科室及50张病床。医院24小时急诊值班。
奥运场馆 场馆名称: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场馆)
建设地点: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面积(㎡):22269.280
座席数:7500个(其中固定座位5800个;临时座位1700个)
赛时功能:羽毛球和艺术体操
赛后功能:师生的文体活动中心;为国际羽联和国家体育总局羽毛球队提供训练基地;同时对社会适度开放
开工时间:2005.6.30
工大拾遗 校训: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
成立时间:1960年10月15日
2007年排名:根据《2007中国大学评价》
★2007年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57名,
★2007年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76名,
★2007中国大学工学100强名单中名列第43名。
2008年排名:
★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67名。
2010年排名:
★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68名。
工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北京中加工商专修学院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1、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北京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James Cook合作举办大学信息技术学士学位项目
3、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管理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课程班项目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守法
王守法,河北省饶阳县人,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1970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湖南大学人文系、经济与贸易学院,学习期间曾任湖南大学研究生会主席,湖南省学联研究生工作委员会主席,获哲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5月任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司综合处负责人,1993年4月任北京机械电子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995年10月任北京机械电子工业学院党委书记,2001年9月任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2002年5月当选中共北京市九届委员会候补委员。长期从事哲学、经济学、宗教学和高等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指导研究生。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经济研究》、《科学管理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加编写《新编哲学大辞典》(任副主编)、《社会历史观大辞典》、《中国共产党建设大辞典》、《邓小平著作、思想、生平大事典》等大型工具书,著有《生态投融资问题研究》、《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现代服务业基础研究》等学术著作。
全面负责学校党的工作。分管组织工作、统战工作;主管校两办、组织部、统战部。
校长郭广生
郭广生,男,汉族,1963年10月1日出生,中共党员,河南林州市人,教授、博导。1979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化学系电化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及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研修高等教育管理。2000年7月晋升教授,200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校长助理,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02 年12月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2007年2月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分管高等教育处、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学生处;联系北京市教育系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2010.05.19起担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
历任领导 【校长】
尹凤翔 1960.01 -- 1961.01 (筹备处主任)
李晨 1960.10 -- 1964.08
朱兆雪 1964.08 -- 1965.05
徐伟 1980.05 -- 1983.06
樊恭休 1983.06 -- 1986.10
王浒 1986.10 -- 1992.05
蔡少甫 1992.05 -- 1996.09
左铁镛 1996.09 -- 2004.06
范伯元 2004.06 -- 2010.05.19
2010.05.19至今 郭广生
【党委书记】
李晨 1961.01 -- 1964.08
宋硕 1964.08 -- 1969.10
秦川 1973.10 -- 1978.01
张青季 1978.01 -- 1980.08
徐伟 1980.08 -- 1985.01
郭德远 1985.01 -- 1988.12
周宣诚 1988.12 -- 1996.10
蔡少甫 1996.10 -- 1998.07
孙崇正 1998.07 -- 2007.09
王守法 2007.09 -- 现在
近年北京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32609550--227本科一批2008515616538--229本科一批2007528612546--205本科一批2006516600534--207本科一批2005486594508--278本科一批2003----489----不详2002443--------不详2001----479----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